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碘源性甲亢疾病英文名称: iodine-induced hyperthyroidism,...
养生
疾病名称: 碘源性甲亢
疾病英文名称: iodine-induced hyperthyroidism,IIH
疾病别名: 碘源性甲亢、碘性巴塞多氏病、碘诱发性甲亢、碘甲亢
疾病概述:
碘源性甲亢即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iodine-induced hyperthyroidism,IIH),又称为碘性巴塞多氏病(Jod-basedow)、碘诱发性甲亢、碘甲亢等,与长期大量摄入碘或含碘药物有关。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高代谢、怕热、多汗、心悸、乏力、厌食、嗜睡、腹泻、消瘦等症状,多数为轻症,或典型症状不明显。患者一般年龄相对较大。在治疗时,部分患者在停止使用碘剂后会自然缓解。症状不缓解者,可以加用抗甲状腺药。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具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发病部位: 甲状腺
常见症状: 甲状腺肿大、高代谢、怕热、多汗、心悸、乏力、厌食、嗜睡、腹泻、消瘦
主要病因: 摄入碘量过多
检查项目: 血清敏感TSH、甲功五项、甲状腺B超、甲状腺吸碘131率检查
重要提醒: 碘源性甲亢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年龄,易被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延误治病时机,有甲状腺病史的患者应注重平时摄碘情况,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
按照患者发病机制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两类:
1、Ⅰ型
由甲状腺细胞增生、功能亢进引起。主要是由于过量摄入碘而发生临床甲亢。
2、Ⅱ型
胺碘酮等含碘药物对于甲状腺有一定毒副作用,可能诱发碘源型甲亢的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好发于老年人群。
2、好发于既往有甲亢病史的患者。
病因-总述:
本病常见于患者大剂量补碘之后,甲状腺摄取大量游离碘,产生过量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医疗中使用含碘的造影剂和含碘药物也是引起碘源性甲亢的重要原因。
病因-危险因素:
1、地区
碘缺乏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患病风险高。
2、年龄
老年人发病风险较年轻人高。
3、病史
既往有甲状腺病史者患病风险高于其他人群。
症状-总述:
碘源性甲亢患者临床表现可涉及多个系统,主要为甲状腺肿大、高代谢、怕热、多汗、心悸、乏力、厌食、嗜睡、腹泻、消瘦等,多数为轻症,或典型症状不明显,很少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症状-典型症状:
1、甲状腺肿大
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吞咽时上下移动。部分患者的甲状腺肿大不对称,或肿大不明显。质地较硬者可以触及结节,无自觉疼痛或触痛。老年患者一般不伴有甲状腺肿大。
2、高代谢综合征
患者怕热、多汗,有时可有低热。常有心动过速、心悸、体重下降、疲乏无力等。
3、神经系统
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烦躁焦虑,或寡言、抑郁不欢。
4、消化系统
由于患病者多为老年人,长期甲亢导致患者机体严重消耗,表现为厌食、嗜睡、消瘦等。
症状-并发症:
甲亢患者由于代谢率增加,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为心悸,偶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在老年和有基础性心脏疾病的患者中,甲亢会伴发心房颤动、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
症状-伴随症状:
老年群体常伴随肌肉软弱无力、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能有肢体震颤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怕热、多汗、心慌、嗜睡、消瘦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甲状腺肿大、怕热、多汗、乏力等症状者,于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穿无领或低领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颈部体格检查。
3、若有相关病历、检查单与检查报告可于就诊时携带。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共同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5、预先准备好想要咨询了解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除了心慌、多汗,是否还有其他症状?这些症状多久了?之前是怎么缓解的?
2、是否检查出过甲状腺结节,或者得过甲状腺相关的疾病?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3、您是否有心率不齐的病史?是否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4、您日常饮食口味是否偏咸,调味盐用的是含碘盐还是无碘盐?
5、家里人是否有甲状腺病史?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碘源性甲亢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这个和一般的甲亢有什么不同?
2、我的甲状腺一直没问题呀,为什么是甲状腺的疾病?
3、我一直心慌、多汗,没有食欲,有时候还会觉得胸口闷痛,确实不是心脏的问题吗?
4、这个病能治好吗?我的情况严重吗?
5、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哪些治疗?
6、这个病的治疗医保能报销吗?
7、这个病有什么后遗症吗?对以后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会建议做血清敏感TSH检查(sTSH)、甲状腺功能五项等实验室检查、甲状腺B超等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吸131I(碘)率检查可进一步帮助确诊,并排除其他甲状腺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1、颈部查体
患者坐姿,医生从颈前到颈后触诊。感受甲状腺的大小、质地和活动度等。可触及甲状腺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吞咽时上下移动。质地较硬者可以触及结节,无自觉疼痛或触痛。
2、眼部查体
患者坐姿,配合睁眼或闭眼,医生观察眼部是否有巩膜充血、结膜水肿或眼球突出。碘源性甲亢的患者很少有甲状腺相关眼病。
3、神经系统查体
患者站姿或坐姿,配合举手、抬腿等动作,医生检查是否出现腱反射亢进、肌萎缩或指尖震颤等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敏感TSH检查(sTSH)
诊断甲亢的首选指标,可作为单一指标进行甲亢的筛查。TSH指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
包括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T4(FT4)的测定。甲亢患者血中T3、T4及FT3、FT4水平升高,T3有时正常,TSH含量减少。
检查-其他检查:
放射性碘摄取检查又称为甲状腺吸131I(碘)率检查。24小时甲状腺摄碘率<3%,是碘源性甲亢的特征性表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患者多可行甲状腺B超,及时发现甲状腺的结构改变,对于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患者由于心悸、乏力等症状就医,医生一般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居住地区、现病史和用药史进行初步判断,但仍需要通过放射性碘摄取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在诊断过程中,该病需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
患者伴有或不伴有甲状腺肿大,心悸、多汗、甲亢症状明显。
2、病史和用药史
患者曾有甲亢病史,或患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等疾病。曾有大量使用碘剂的经历。
3、放射性碘摄取
24小时甲状腺摄碘率<3%。
诊断-鉴别诊断:
Graves病与碘源性甲亢的临床特征相似。与Graves病相比,碘源性甲亢患者和年龄偏大,很少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血液中也无甲状腺自身抗体。另外,碘源性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碘率会减少<3%,Graves病则不会有摄碘率的变化。临床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病情较轻者,一般具有相对自缓性,在治疗时需要避免摄入碘或使用碘剂。在停止用碘后仅需对症处理,甲亢会持续几周或数月后自然缓解。症状不缓解者可加用抗甲状腺药物。一般不需要行外科手术,由于甲状腺摄碘率低,亦不宜采用放射性碘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心悸明显者,可以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美托洛尔。
2、失眠者可以给予镇静安眠药物。
治疗-一般治疗:
1、避免接触碘剂,包括含碘的饮食、药品等。
2、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常规降压、降糖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
甲硫咪唑、卡比马唑、丙硫氧嘧啶等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抗体形成。
2、甲状腺药物
左甲状腺素:使用高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时可联合使用左甲状腺素以避免发生甲减。
治疗-相关药品: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甲硫咪唑、卡比马唑、丙硫氧嘧啶、左甲状腺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功能亢进的结节。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3个月~6个月,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碘源性甲亢一般预后良好。轻、中度的碘源性甲亢确诊后,及时进行免碘治疗,症状基本可以缓解或消失。重度的碘源性甲亢病程较长,单纯免碘不一定可以自缓,需要结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定期随访,甲亢症状也会基本消失,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危害性:
1、甲亢会导致多汗、心悸、乏力、嗜睡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可并发心血管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有一定自缓性。免碘数周至数月后甲亢症状会自然缓解,少数可痊愈。
预后-治愈性:
通过免碘、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本病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碘源性甲亢通过免碘及药物治疗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当再次摄入过量的碘时,本病有可能再发。
日常-总述:
碘源性甲亢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情绪的调控,保持心情畅快,积极配合治疗,避免食用含碘的食物或使用碘剂。加强营养和热量补充,保证休息。如需用药请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多数碘源性甲亢的患者年纪较大,病程较长,可能伴有多个基础疾病,对疾病有一定担忧。
(2)由于高代谢产生的多汗、乏力、厌食等症状,可能会令患者感到烦躁或者抑郁。
(3)病情复发再次就诊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忧郁、悲观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和患者应多学习和了解碘源性甲亢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祛除恐惧心理。
(2)家属对于患者表现的症状和不良情绪要表示理解,对厌食的患者不强迫多进食,对乏力、嗜睡的患者嘱其多休息,对患者行为以肯定为主。
(3)家属平日应主动热情和患者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安抚患者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1、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可较快控制心率失常等临床症状,主要在抗甲状腺药物的初治期使用,心率恢复后便停药。
2、甲硫咪唑、卡比马唑和丙硫氧嘧啶可能会引起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症状,以及罕见胆汁淤积性黄疸等急重症。当治疗开始后2个月~3个月内,白细胞少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小于1.5×109/L时,需立刻停药。如遇到罕见急重症,也需立即停药。
3、左甲状腺素用于治疗初期高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的甲减。症状缓解后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
碘源性甲亢的患者由于高代谢产生的疲乏、嗜睡的症状,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熬夜。
2、生活环境
改善生活环境,尽量使患者处于温度凉爽适宜的环境,避免大量出汗,保持心情轻松愉快。
日常-病情监测:
1、进行免碘治疗的患者,每日监测甲亢症状变化。
2、每日清晨卧床时可自测脉搏,定期测量体重。
3、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注意观察是否会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
日常-复诊须知:
1、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需每周前往医院复查血常规1次。
2、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药物进行适当减量。
3、病情平稳后,可2月~3月复诊1次。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观察
若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术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神志以及伤口渗液和引流液。一般2天后可拔除引流,4天拆线。
2、预防血肿
(1)手术治疗后的患者,离院回家后需要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情况,若出血过多需要及时就诊。
(2)换药时要观察伤口是否干燥、有无血肿,如有血肿需要回医院处理后再加压包扎。
3、预防感染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保持创口的卫生、清洁,创口定时消毒,患者遵医嘱服用预防感染的药物。
4、活动管理
拔除引流、拆线后患者活动不受限,但需注意休息。
饮食调理:
碘源性甲亢的患者源于高碘的摄入,日常饮食中要避免含碘的食物。另外,由于高代谢和厌食的症状,摄入的能量往往低于机体需要。因此,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高能量高营养的食物也必不可少。
饮食建议:
1、日常饮食要以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保证机体功能,满足高代谢需要。
2、餐饮以一日6餐或一日3餐中间辅以点心为宜,其中主食应该量足。
3、加大饮水量,每日饮水2000ml~3000ml,补充因腹泻、大量出汗和呼吸加快引起的水分流失。
4、多食奶类、蛋类、瘦肉类等优质蛋白以纠正体内的负氮平衡。
饮食禁忌:
1、切忌食用含碘的食物或调味料。
2、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摄入,以改善腹泻症状。
3、忌食生冷。
4、慎用卷心菜、花椰菜、甘蓝等可致甲状腺肿的食物。
5、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预防措施:
避免碘的大量摄入是预防碘源性甲亢的最重要的手段。有甲亢病史的患者,或在碘缺乏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谨慎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碘源性甲亢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