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多囊肾疾病英文名称: polycystic kidney疾病别名: Potter(Ⅰ)综...
养生
疾病名称: 多囊肾
疾病英文名称: polycystic kidney
疾病别名: Potter(Ⅰ)综合征、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多囊病
疾病概述:
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肾小管梗阻,或肾单位不同部位的局部扩张有关。多为双侧,初期肾内仅有少数几个囊肿,以后发展为全肾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肿,压迫肾实质,使肾单位减少。多囊肾可分为要婴儿型和成人型。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属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就诊科室: 肾内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肾区疼痛、血尿、发热
主要病因: 基因突变、肾脏疾病、长期血液透析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超声、CT、MRI、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 有多囊肾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备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临床分类:
1、根据多囊肾的遗传方式分类
(1)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于30~50岁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除累及肾脏外,还可伴有肝囊肿、胰腺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因此,它也是系统性疾病。
(2)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少部分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常伴有肝脏受累,表现为肝囊肿。
2、根据发病人群分类
可将多囊肾分为婴儿型多囊肾和成人型多囊肾。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多囊肾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较常见,患病率约为1/1000~1/800,多见于成人;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较少见,患病率约为1/40000~1/20000,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种族,男女患病几率均等。好发于具有多囊肾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多囊肾的病因主要为基因突变,婴儿型多囊肾的突变基因为PKHD1,成人型多囊肾的突变基因为PKD1、PKD2、PKD3。此外,肾脏疾病、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等也可以引起。
症状-总述:
多囊肾的临床症状与其发病人群有关。婴儿型多囊肾患者常伴有肝、脾、胰腺脓肿,儿童期可有肾或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多早期夭折。成人型多囊肾患者大多至40岁左右オ出现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腹部肿块与肾功能损害。若伴发结石或尿路感染者,可出现血尿、脓尿、发热、肾区疼痛等相应症状。约1/3的患者有肝囊肿,但无肝功能变化。病情进展,可出现尿毒症、高血压等多种并发症。
症状-并发症:
1、尿毒症
尿毒症是一种肾脏病严重的阶段,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会导致恶心、呕吐、疲乏、厌食、体重减轻、肌肉痉挛、瘙痒或精神状态改变。其中,肾病相关的贫血所引发的疲乏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
2、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通常的症状为头晕、头发麻、颈部僵直和胸闷等症状。出现急症或亚急症时一般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悸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肾区疼痛;
2、伴血尿、脓尿;
3、伴发热;
4、伴腹部包块;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肾区疼痛、血尿、脓尿等症状,应及时去往肾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血生化等检查,应提前做好空腹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有肾脏疾病吗?
6、您平时的生活习惯怎么样?
7、近期是否有接触过肾毒性物质?
8、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9、您的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或疾病?
10、您有没有治疗过?治疗过程是怎么样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可能是什么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需要住院吗?
5、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治疗效果怎么样?会遗传吗?
9、我日常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大概需要复查哪些内容?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肾区疼痛、血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可能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超声、CT、MRI、基因检测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腹部触诊,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质硬的肾脏;囊肿多且明显者,触诊时腹部不平,有结节样隆起。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若尿液中有异常增多的红细胞、白细胞,提示可能有尿路或肾脏囊肿内有结石或感染;如尿中有蛋白质,提示有肾小管或肾小球损害。
2、血常规
医生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3、血生化
有助于了解有无肝肾功能损伤。
4、基因检测
有助于明确有无基因突变及突变基因。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无放射性、不会造成创伤、经济、简便的优点。主要表现为肾体积明显增大、肾内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与肾实质回声增强。
2、CT和MRI
诊断多囊肾时相对更加清晰,可检出0.3~0.5cm的囊肿。用MRI检查肾脏体积,计算囊肿与正常肾组织截面积比值敏感地反映多囊肾疾病进展,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有肾区疼痛、血尿、发热等症状,并结合超声、基因检测、CT和MRI等结果综合判断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单纯性肾囊肿、获得性肾囊肿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又称孤立性肾肿,是最常见的肾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而上升,该病无家族史,肾脏体积正常,典型的肾囊肿为单腔,位于皮质,囊肿周围通常无小囊肿分布,无肝囊肿等肾外表现。一般无症状,呈良性经过,通常不需要治疗。
2、获得性肾囊肿
指终未期肾病产生的囊肿,见于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10年以上者90%并发肾囊肿,无家族史,一般无临床症状,恶变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治疗-治疗原则: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应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包括休息、低蛋白饮食、避免劳累,药物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血压、预防尿路感染及肾功能进一步损害。伴有结石梗阻者可施行取石术解除梗阻。囊肿去顶术对降低血压、减轻疼痛和改善肾功能的效果尚存争议。晚期出现尿毒症需长期透析治疗。有条件也可作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合并严重高血压或出血感染者,在施行肾移植前宜切除患肾。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
2、低蛋白饮食,忌吸烟,忌饮茶、咖啡及含乙醇饮料,忌巧克力,有高血压时低盐饮食。
3、囊肿较大,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和腹部受创。
4、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镇痛
疼痛肿破裂、结石或血凝块梗阻尿路等致绞痛或疼痛持续的患者,可给予解痉、止痛剂。常用药物包括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
2、控制血压
严格控制血压可延缓肾功能减退,减低病死率,首选降压药物为普利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沙坦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抗感染
肾脏、囊肿或尿路感染时,最好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在没有药敏结果的情况下,肾脏的囊肿内感染首选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左氧氟沙星
治疗-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去除增大囊肿,手术方式应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病变程度及囊肿的数量和部位,肾功能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而定。常用方法包括囊肿去顶减压术、肾脏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术、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高选择性肾血管内栓塞术。
2、肾移植是多囊肾终末期肾病另一治疗选择。
治疗-其他治疗:
当多囊肾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需采用肾脏替代治疗。首选血液透析,也可选择腹膜透析,但增大的肾脏是有效腹膜透析面积下降,可影响腹膜透析效果。透析以滤过为原理,借助滤过膜,实现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溶质交换,以清除血液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囊肾的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婴儿多囊肾一般出生后几月内死于尿毒症,小儿多囊肾常会成年前死于肝脏病和尿毒症。成人多囊肾患者约50%在60岁前会进入终未期肾病,症状出现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0年左右,但个体差异很大。
预后-危害性:
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尿毒症、高血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药物、手术等治疗能够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多囊肾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平时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
2、适当运动,可采取散步、游泳、慢跑、太极等运动方式,以提高抵抗力。
3、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肾功能没有影响的患者一般可以3~6个月复查一次彩超。
饮食调理:
多囊肾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以低盐、优质蛋白饮食为主,宜多食用碱性食物有助于辅助治疗。忌食动物内脏,忌酒类饮料,禁食咖啡、巧克力。
饮食建议:
1、宜食含维生素高的水果和蔬菜,含铁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红萝卜等。
2、宜多食能溶石化石的蔬菜食品,如黑木耳等。
饮食禁忌:
1、禁食发酵类食物,比如豆腐乳、臭鸡蛋等。
2、忌高蛋白食品。
预防措施: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数由基因突变引起,少部分因肾脏疾病或长期血液透析所致,暂无特殊预防办法。但以下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生:
1、有多囊肾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备孕前应进行遗传咨询,避免患病胎儿的孕育。
2、积极治疗肾脏疾病。
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