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儿童多动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
养生
疾病名称: 儿童多动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疾病概述:
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简称多动症,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指学龄儿童具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与环境不相适宜的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动作不协调,行为或性格上的异常。呈慢性过程,不仅影响儿童的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和低的自尊心。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跟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冲动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细微病变、脑内神经介质代谢障碍、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临床评定量表检测、颅脑CT、核磁共振检查、脑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可持续到成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应在儿童时机及时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国外报道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性别比4∶1~9∶1。
病因-总述:
目前儿童多动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细微病变、脑内神经介质代谢障碍、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尚无定论,为多基因遗传。部分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有多动症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该病机率比一般儿童高,情感精神病的也较多见。多动症儿童幼年时多表现为兴奋挣扎、睡眠障碍、格外活泼、衣服易损等。
2、脑部细微病变
因各种疾病、中毒、缺氧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及其功能轻微改变,如孕早期母亲病毒感染、异常分娩、产时窒息、颅内出血,婴儿时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外伤、铅或其他重金属中毒等各种情况引起的后遗症。
3、脑内神经介质代谢障碍
与神经元突触间隙中多巴胺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不足有关,因去甲肾上腺素具有维持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保持皮层觉醒状态作用,这与行为、情感、注意力以及学习功能有关,故用苯丙胺或利他林治疗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自制力,改善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4、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分居或离异,婚姻不和谐,家庭教育不一致,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缺乏文体活动,不能释放过剩的精力,均可引起多动症的产生。
5、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食物因素等都有可能引起该病的发生。
症状-总述:
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做作业、与人交谈等都会受到影响;其他还可有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语言发育延迟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典型表现
(1)动作过多:儿童从早到晚不停地活动,精力旺盛,就像一部制动失灵的机器,活动内容无常,喜欢招惹他人,在陌生人面前可能安静片刻,比如在就医的过程初期,他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恢复多动行为。
(2)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儿童的主动注意力下降,被动注意力亢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均有反应,不能分辨无关刺激,对有兴趣的事情,能够保持一段时间,但也较短暂。
(3)任性冲动:由于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多动症儿童常会做出一些过分的反应,如伤人、破坏东西等,缺乏耐心,做事情常有始无终,任性冲动是多动症突出而又经常出现的症状。
(4)认识障碍、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多数正常,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任性冲动,给学习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学习成绩的波动性很大,部分多动症儿童不能正确认识“b”“d”“p”“q”,甚至左右不分,听觉综合力、辨别力差,还有诵读、拼音、书写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难,认识欠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2、分度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度: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而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方面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症状-并发症:
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精神障碍。其中,品行障碍40%、焦虑障碍31%、抽动障碍11%、心境障碍4%。
就医-门诊指征:
1、动作过多,从早到晚不停地活动,精力旺盛,活动内容无常,喜欢招惹他人;
2、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不专心,常常丢三落四,与别人交谈时心不在焉;
3、过分任性冲动,常会做出一些过分的反应,如伤人、破坏东西等,缺乏耐心;
4、学习困难;
5、在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等方面发育不良,如不能鞋带、扣扣子、分清左右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小儿科、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家长陪同就医,最好是母亲同去。
3、家属应学习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增加了解,以便更好的咨询医生。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医生可能询问家长以下问题:
1、孩子是不是过分活泼、小动作很多,常常难以安静下来?
2、孩子是不是常常难以专注于一件事,经常走神?比如上课坐不住,不能专心听讲;与别人交谈时心不在焉等。
3、孩子语言发育是不是比同龄人稍慢?
4、孩子是否爱发脾气?经常冲动任性?
5、孩子是否容易丢三落四?
6、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孩子存在多动行为的?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
7、家里是否有人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8、家里平时都是谁在陪孩子?主要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9、母亲怀孕的时候有没有用过什么药?是否受到烟酒的刺激?有没有营养不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因小儿认知不足,通常由家长代为提问。
1、是什么引起了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
2、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准吗?
3、需要治疗吗?换个环境,孩子能不能自己好?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5、要吃多久的药?有副作用吗?
6、能不能只做心理治疗不给孩子吃药?
7、给孩子吃中药管用吗?
8、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9、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儿童患者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判断全身情况以及有无神经系统异常。接下来,可能建议做临床评定量表检测,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必要时需做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脑电图。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了解其营养、发育状况,有无重要脏器疾病。
2、神经系统检查
有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了解其协调运动能力、认知辨别能力及有无额外动作。
检查-其他检查:
1、临床评定量表检测
既有助于诊断,也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常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包括父母问卷、教师用评定量表和简明症状问卷三种形式。
2、脑电图
观察患者脑电波是否正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脑部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该病无明确的病理变化,故目前诊断上仍主要是以患儿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
诊断-诊断依据:
1、症状标准与分型
(1)A组症状(注意力缺陷型)
①学习、做事情时常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②在完成任务或玩的时候经常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7~10岁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不足20min;10~12岁不足25min;12岁以上不足30min)。
③别人对他讲话时,经常像在想别的事情,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④经常在一件事还没有做完时就转做另一件事,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不是由于故意对抗或没有听懂指导)。
⑤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⑥经常不愿意或回避做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如家庭作业、课堂作业)。
⑦经常丢失一些常用的东西(如玩具、铅笔、书等)。
⑧经常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⑨经常忘事(如上学校时丢三落四,忘记分配的任务)。
(2)B组症状(多动-冲动型)
①经常坐不住,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
②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时候,经常离开座位(包括在家做作业等)。
③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青少年可能仅表现为主观上的坐不住的感觉)。
④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⑤经常忙忙碌碌或者显得像一台发动机驱动着一样。
⑥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⑦经常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⑧经常很难按顺序等候轮换(如排队、比赛和其他集体活动)。
⑨经常打断别人或强让别人接受他(如插人谈话或游戏)。
(3)其他
①注意力缺陷症状和多动-冲动症状均≥6项者为混合型。
②仅注意力缺陷≥6项者为注意力缺陷为主型。
③仅多动-冲动症状≥6项者多为多动为主型。
2、病程标准
通常7岁以前发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排除标准
需除外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所引起的多动症。
诊断-鉴别诊断:
1、精神发育迟滞症
该病有过度的无目的性的活动,判断能力有缺陷,不能完成学业,常常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冲动控制亦有缺陷。它与多动症的主要区别是: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能力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学习成绩与其智力能力的水平一般相符,而多动症儿童的学习成绩则明显低于其智力能力水平。
2、孤独症
该类儿童也有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障碍等症状,但这类孤独障碍儿童有严重的社会和人际交往障碍以及语言障碍,因此,有别于多动症儿童。有些情绪障碍的儿童,也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和注意力缺陷障碍等症状,很难与多动症儿童鉴别。多动症儿童常与情绪障碍儿童交叉重叠,因为他们有长期的不愉快、沮丧及来自对父母、同学、玩伴和老师关系的负性反应。他们对表扬、爱等也表现为烦躁不安,母亲的奖赏也不能使这些儿童的强化阈值发生改变。情绪障碍儿童病情呈发作性,且情绪障碍的症状性质严重,而多动症儿童的病情呈慢性和连续性,但属轻或中等程度的障碍。
3、抽动-秽语综合征
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可能有症状的重叠,很多抽动症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的历史,大概有10%的多动症儿童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多发抽动综合征。抽动症儿童一般是一组一组的肌肉抽动,有的还伴有清嗓子等喉音及骂脏字,单纯的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与多动症较易区别。
4、其他行为障碍
品行障碍和对抗行为,该类人对他人有更多的干扰和破坏行为,对抗障碍最初的症状常常是围绕破坏常规,不服从或对抗学校领导和老师,并有违拗。品行障碍的儿童和少年常常不管他人,并伴频发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多动症儿童一般没有严重的反社会活动,但因自控能力差而有冲动做出不考虑后果的事情。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订综合性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干预、学校干预等。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促进多动症儿童思考、改善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减少烦躁不安、改善社会交往的能力、改善认知行为、改善精细运动。
治疗-药物治疗:
1、中枢神经兴奋剂
常用药物有哌甲酯、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及匹莫林等。服药后可改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症状,减少其他行为问题。哌甲酯服用早期可能出现食欲降低、胃痛、头痛、入睡困难等副作用,其他不良反应有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
2、去甲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激动剂
常用药物有可乐定,适用于合并抽动症状(如频繁眨眼、挤眉等)、攻击行为、对立违抗行为的患者。
治疗-相关药品:
哌甲酯、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可乐定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是智商较高,家庭有良好支持系统,人际关系好,被同伴接纳,老师关心和鼓励。相反,智商低于平均值或边缘智力,家庭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统,人际关系差,被同伴排斥,缺乏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共病各种其他精神障碍,有遗传病史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儿学习困难、性格冲动,部分患者病情可延续到成年,影响正常的生活与人际交往。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多数患儿的异常表现可得到控制。
预后-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家属在日常生活应多关心、关注患儿,与患儿保持良好的关系;保证患儿能够按时、按量用药;同时,多带患儿参加课外活动,培养患儿与人沟通、相处的方式技巧;多与医生沟通患儿的变化,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对患儿应具有关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其发挥优点,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让其与伙伴接触,学会谦让,鼓励参加团队活动,听从指挥,团结集体。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用药,服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后,可能会出现头痛、胃痛、情绪不稳、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如果持续存在,需及时就医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可以为儿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培养患儿专心的习惯,如吃饭时不要看书等。
2、父母的态度对儿童影响极大,应与孩子和谐相处。
3、家长多带领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可根据患儿的兴趣选择。
4、对于孩子犯下的错误,应耐心教导,切勿动辄打骂。
5、正确给患儿指导与示范与人交流的技巧。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并无特殊影响,但合理的膳食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帮助。
饮食建议:
饮食对本病并无特殊影响,但合理的膳食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帮助。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有兴奋性和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预防措施:
由于多动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暂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以下措施可能会减少多动症发生的几率:
1、 孕妇应保持心情愉快,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预防疾病。
2、符合顺产条件的孕妇,尽量顺产,避免产伤,减少患儿脑损伤的几率。
3、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让他们从小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从有规律的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
4、消除家庭中导致多动症的不良刺激和精神紧张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家庭气氛。
5、为孩子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度过童年,不要给予太大压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