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疾病英文名称: papular acrodermatitis of c...
养生
疾病名称: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
疾病英文名称: papular acrodermatitis of child-hood
疾病别名: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加诺提-克罗斯蒂综合征、Gianoti-Crosti综合征
疾病概述: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papular acrodermatitis of child-hood)又称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加诺提-克罗斯蒂综合征(Gianoti-Crosti syndrome),是指儿童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现特征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疾病,EB病毒感染也可能与之相关。表现为红斑丘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于患儿的四肢,也可出现于面部及臀部,浅部淋巴结肿大,同时有非黄疸性肝炎。本病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红色丘疹、斑丘疹、浅部淋巴结轻中度肿大、肝脏轻微肿大、轻度皮肤黄染
主要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EB病毒抗体检测、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对儿童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发现出疹时仍需及时就医,若发生急性肝炎确保可得到及时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虽然病毒性肝炎与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病毒性肝炎是常见传染病,但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患儿即使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也极少发生本病,可认为本病无传染性,家长不必过分担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发病率暂无权威文献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幼年儿童,2岁~6岁儿童较常见。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常发生于春季和初夏,可能与病毒较活跃有关。
病因-总述:
一般认为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是对各种感染的一种自限性皮肤反应,致病因子以乙型肝炎病毒和EB病毒为多。本病往往自然出现,无静脉注射、输血或其他传染史,患儿家属可为病毒携带者。
病因-基本病因:
大多数患儿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现了特征性皮损,EB病毒也可能与之相关。
病因-危险因素:
1、儿童感染了其他病毒,如甲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可能会有患本病的风险。
2、家属为乙型肝炎病毒或EB病毒携带者,儿童患本病的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主要表现为四肢、面部及臀部出现红色丘疹或斑丘疹,浅部淋巴结轻中度肿大,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能伴有轻度的全身症状,皮损可自然消退。少数患儿可能并发肝脏肿大、轻度黄疸等肝炎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丘疹
很多的红色或红褐色扁平丘疹迅速出现,对称分布于四肢,四肢及远侧端多见,也可出现于面部及臀部。丘疹为针头至绿豆大小,一般不融合,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一些瘙痒感。有时丘疹间有一些苔藓样及紫癜性损害。
2、浅部淋巴结肿大
浅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及腋部淋巴结往往轻度或中度肿大。
症状-病情发展:
1、本病早期常有类似银屑病的同形反应,新损害可相继出现而呈线形。在数日内,皮损停止发展,大约经过15天~20天后,皮损自然消退。
2、浅部淋巴结往往轻度或中度肿大,或是与皮疹同时发生,或经过2周~3周后在皮损消退时才出现。
3、仅少数年龄较大的患儿在皮疹出现20多天后有轻度黄疸,有时脾脏暂时肿大。经过1个月~2个月或更久以后,增高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会恢复正常,少数患儿的肝炎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症状-并发症:
1、肝脾肿大
肝脏轻微肿大,有时脾脏暂时肿大。
2、急性肝炎
以非黄疸型肝炎为主,多具有自限性,发病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少数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症状-伴随症状:
患儿一般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或仅伴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周身不适感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四肢、面部或臀部出现红色丘疹。
2、皮肤有轻度黄染。
3、浅表淋巴结肿大,触及包块,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处。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仅出现皮疹可前往皮肤科就诊。
2、除皮疹外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可前往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就诊时请给患儿穿宽松的、方便检查的衣物。
3、可能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就诊前注意禁食。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家长可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皮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手脚、面部和臀部上有出现皮疹吗?其他部位有吗?
3、有感觉喉咙不舒服吗?身上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
4、家庭成员中有得乙肝,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吗?
5、在何种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6、有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呢?
2、病情严重吗?能完全治愈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4、会留下痕迹吗?
5、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有什么并发症吗?
6、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四肢、面部、臀部出现丘疹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检查皮疹表现与分布,并触摸浅表淋巴结,询问病史,之后可能建议行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EB病毒抗体检测等以帮助诊断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也可能行病理检查以评估病情并排除其他皮肤病。
检查-体格检查:
1、皮肤检查
检查患儿皮肤出现的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丘疹一般隆起于皮肤表面,斑丘疹是隆起的丘疹伴有周围皮肤发红的底盘。观察皮疹分布位置是否在四肢、面部及臀部,并检查皮肤有无黄染。
2、浅部淋巴结检查
医生可能会触摸患儿浅表淋巴结以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腋窝淋巴结与腹股沟淋巴结。腋窝淋巴结位于腋窝下,腹股沟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前内侧区上部。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有增减,而单核细胞往往增加,可达20%。免疫球蛋白检查中α2及β球蛋白常增高。
2、肝功能检查
血清酶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水平增高。一般1个月~2个月后开始下降,少数可能经年累月也不能恢复正常。
3、乙肝五项
主要检测血清中所含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否阳性,结合肝功能检查判断患儿是否有肝炎。
4、EB病毒抗体检测
主要检测抗EB病毒IgM抗体(EBV-IgM)是否阳性,辅助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包括表皮肥厚、角化过度和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真皮毛细血管扩张。也有苔藓样改变的报道,并具有明显的真皮乳头水肿和较多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可见皮疹组织内有多形球状、管状和双壳颗粒,与乙型肝炎病毒形态相同。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常通过患儿皮疹形态与分布,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本病。诊断过程中可能建议做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EB病毒抗体检测、病理检查等,并排除药疹、丘疹性荨麻疹、其他病毒疹、多形性红斑和传染性软疣等皮肤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药疹
药疹常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潜伏期和各型药疹的典型皮损表现。一般来说,药疹皮损的颜色较类似皮损更为鲜艳,瘙痒更为明显,且停用致敏药物后逐渐好转。
2、丘疹样荨麻疹
丘疹样荨麻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荨麻疹,而是指节肢动物叮咬后出现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亦可见丘疹与瘙痒,但形态多样,且有明确的虫咬伤史或有虫咬痕迹。
3、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形态多样,其中红斑-丘疹型需与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鉴别。多形性红斑的红斑-丘疹型表现虽然也可能有丘疹、瘙痒,但皮损表现以红斑为主。
4、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好发部位与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相似,但其典型皮损表现为直径3mm~5mm大小的半球形丘疹,呈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即软疣小体。
5、其他病毒疹
一般根据病毒流行时节与病原学检查得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有自觉症状的患儿治疗目的以减轻症状为主,但多数患儿皮疹可自行消退,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故一般不需治疗或仅需支持治疗。若出现急性肝炎表现则积极治疗肝炎。
治疗-一般治疗: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一般不需治疗,或仅需支持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
主要用于支持治疗。
2、抗病毒药物
一般患儿出现急性肝炎时才考虑使用,如利巴韦林,可能出现乏力、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针对皮疹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目前还存在争议。
治疗-相关药品: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利巴韦林
治疗-治疗周期: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一般不需治疗,皮疹在2周~3周后可自行消退,但受病情严重程度、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一般预后良好,皮疹可自行消退。发生急性肝炎时,若能及时就医治疗,一般预后也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能并发急性肝炎,出现肝脾肿大、轻度黄疸等。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2周~3周后可自行消退,少数可能消退时间较长。
预后-治愈性: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一般不需治疗,皮疹可自行消退。急性肝炎若治疗及时可被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可根治,但该病一般无需治疗。
预后-复发性: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皮疹消退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家长应注意了解疾病,多与患儿沟通进行心理疏导,遵医嘱用药,注重患儿个人卫生尤其是皮肤的清洁。鼓励监督患儿进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监测病情,按时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出现皮疹后,家长或患儿可能因不了解而对疾病产生担忧心理,如出现瘙痒症状可能令患儿烦躁。
(2)患儿可能因皮疹多分布于四肢而对衣物选择、出门游玩等产生困扰。
2、护理措施
家长应积极了解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是可以自愈的,安抚患儿情绪,阻止患儿反复抓挠,适当减少户外娱乐,陪同患儿在家中娱乐,减少其不愉快的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1、如出现急性肝炎,需遵医嘱用药,不可私自换药、停药。
2、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谨防出现乏力、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患儿可能因皮疹多分布于四肢而对衣物选择、出门游玩等产生困扰,可适当减少户外娱乐。
2、如患儿不能忍受瘙痒,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反复抓挠,可根据医生指导适量涂抹药膏或稀释的醋以止痒。
3、家长应注意患儿日常生活环境的清洁,注重患儿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4、减少患儿与密集人群的密切接触。
5、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力。
日常-病情监测:
出疹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皮疹有无增多、加重的情况,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变黄、肝区有无疼痛等,谨防急性肝炎的发生。一旦出现肝炎表现,需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皮疹消退后可前往医院复查肝功能等,以判断病情预后。
饮食调理:
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患儿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患儿免疫力,有利于病情恢复,预防发生肝炎。
饮食建议:
1、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以补充维生素。
2、适当增加鱼、蛋、奶制品、豆制品等以补充蛋白质。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如烧烤、火锅等。
2、避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
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等的感染对预防儿童丘疹性肢端皮炎有意义。本病往往自然出现而无相关传染史,但在日常生活中,仍需要注意一些防护。
1、减少与病毒携带者或肝炎患者的密切接触,尤其是血液的接触。
2、注意环境与自身的卫生清洁。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