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腓总神经卡压症疾病英文名称: common peroneal nerve compres...
养生
疾病名称: 腓总神经卡压症
疾病英文名称: common peroneal nerve compression
疾病概述:
腓总神经卡压症(common peroneal nerve compression)是指腓总神经在腓骨颈部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下肢较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腓总神经受压可由于小腿的骨折、囊肿,踝关节的扭伤等因素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腿无力、麻木。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小腿
常见症状: 小腿无力、小腿麻木、足下垂、膝关节外侧疼痛
主要病因: 可由下肢体位不当、骨折、扭伤、异常增生等原因导致
检查项目: X线、B超、MRI、肌电图
重要提醒: 腓总神经卡压症严重者可致足下垂,影响下肢运动功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由于腓总神经在绕腓骨颈处位置固定且不移动,位于皮下,其深面又为坚韧的腓骨,因而此处最易引起卡压。导致腓总神经卡压的原因有外伤、慢性劳损、医源性损伤、腿部肿物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外伤
多见于腓骨头、颈处骨折,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足内翻损伤等;强力的踝关节内翻位扭伤也可导致腓总神经卡压。
2、慢性劳损
多见于长时间蹲位、盘膝而坐、跪地、足内翻畸形等,这些情况都可使腓骨长肌过度紧张,致其起始部的腱性组织卡压腓总神经。
3、医源性因素
如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引起的腓总神经麻痹,石膏或小夹板使用不当,在妇科检查和分娩过程中受脚架压迫等。
4、腿部肿物
如胫腓关节的腱鞘囊肿,腓骨上端的肿瘤,腓肠肌外侧头籽骨、股头肌腱腱鞘囊肿,外侧半月板囊肿等均可压迫腓总神经而致病。当深筋膜有破损而发生腓肠肌肌疝时,也会引起腓总神经受压。
5、体位
因体位不当而致受压,如架着腿坐,或各种体位时膝关节急剧屈曲和下蹲位时使其受压。
症状-总述: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小腿的疼痛、酸胀以及感觉异常,部分症状较重者还可出现足下垂,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症状-典型症状:
1、该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常表现为小腿外侧疼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随后渐出现小腿酸胀无力、易于疲劳,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或消失。也有些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外侧的疼痛。
2、急性卡压的患者多在一次局部压迫后出现小腿侧及足背感觉障碍。
3、症状严重、出现足下垂者,需高抬膝、髋关节,足向上甩,呈“跨阈步态”。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足下垂,不能抬起;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小腿长时间出现疼痛;
2、小腿出现感觉异常;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患肢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小腿部以前受过伤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小腿异常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初步情况;之后,为进一步了解病情及确诊,可能需要进行X线、B超、MRI、肌电图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可见胫前肌、趾长伸肌、路长伸肌、腓骨长肌肌力减弱,小腿外侧及足背部皮肤感觉减退。有时局部可扪及肿块。
2、Tinel征
医生叩击患者腓骨颈部,患者可有放射痛。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见无随意活动电位,刺激诱发电位可正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膝关节X线片可发现骨骼的病变。
2、B超
表现为卡压神经部位的变形,神经卡压近端部位肿胀,可能有神经瘤形成或远端神经萎缩。
3、核磁共振(MRI)
磁共振能精确地显示软组织病变情况和提示病变附近的神经和关节之间关系,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早期诊断。
(1)在卡压、压迫或其他内在异常时,病变神经的信号主要改变表现在T2加权和STIR的增高信号,并在静脉注射钆混合物时信号增强。
(2)磁共振信号强度的改变。在早期去神经化,表现为反射性肌炎,即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在后期表现为反射性肌萎,即在前侧或外侧间室内肌肉组织T1加权和T2加权高信号。
(3)这些单独MRI信号改变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间接信号,常提示有潜在的卡压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或局部肿物以及典型症状,再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不难做出确切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小儿麻痹后遗症足下垂
此病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引起支配的肌肉不同程度地瘫痪。胫骨前肌瘫痪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因而亦可引起足下垂、跨越步态,但此病患者很小就发病,病史长,感觉功能正常。
2、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年人好发,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痛。此病亦可表现为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但足下垂少见,腰椎CT或椎管造影检查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实施治疗前,应查明病因,以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外来压迫所致的腓总神经麻痹,原因去除后多可自行恢复。如局部发生压迫溃疡,神经已瘢痕化,则需做神经内松解或神经移植,以修复损害的神经。内在原因所致的压迫,可切除腓骨头或去除压迫的原因。
治疗-药物治疗:
1、神经营养药物
常用的有VitB1、VitB6、地巴唑、甲钴胺等。
2、局部封闭治疗
于腓骨颈部后侧穿刺进针注入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复方倍他米松、布比卡因、糜蛋白酶,麻痛较重者,可加用甲钴胺。
治疗-相关药品:
VitB1、VitB6、地巴唑、甲钴胺、复方倍他米松、布比卡因、糜蛋白酶
治疗-手术治疗:
在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若无神经恢复征象,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
可首先进行神经探查松解术,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清除血肿,解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2、神经切除与移植
如腓总神经已完全变性、纤维化,则需行病变段神经切除与神经移植术。
3、肌腱移植术
对晚期患者,如踝关节功能正常,无骨性改变,可行肌腱移植术,如胫骨后肌代趾长伸肌。
4、关节融合术
如踝关节已有骨性改变,则需行骨性手术,如三关节融合术。
治疗-其他治疗:
可使用石膏托固定膝关节屈曲30°,踝关节跖屈10°,以松弛腓总神经。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积极有效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腿部的疼痛、麻木以及足下垂的症状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有效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解除神经的压迫。
预后-治愈率:
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正确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制动,循序渐进的恢复下肢活动,避免再次损伤,注意休息。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通常会因为感觉异常引起烦躁不安、焦虑等情绪,应适当地分散注意力,多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阅读书报、听音乐加以调节。
日常-生活管理:
1、合理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运动,使下肢劳损。
2、发现下肢损伤或不适时尽早就医。
3、避免架腿坐,避免猛烈下蹲。
日常-复诊须知:
若疼痛加重应及时复诊。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众多,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1、合理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运动,使下肢劳损。
2、发现下肢损伤或不适时尽早至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3、避免架腿坐,避免猛烈下蹲或长时间蹲位。
4、外固定治疗时应注意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回流障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