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风热疮疾病英文名称: wind heat-sore疾病别名: 风癣疾病概述: 风热疮(w...
养生
疾病名称: 风热疮
疾病英文名称: wind heat-sore
疾病别名: 风癣
疾病概述:
风热疮(wind heat-sores)又称风癣,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皮肤病。临床以躯干、四肢近端出现淡红色斑片,长轴常与皮纹方向一致,表面有糠状脱屑为主要特征。本病总由各种诱因致肌肤郁闭,腠理闭塞而发病。好发于青中年。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长达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玫瑰糠疹。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躯干、四肢
常见症状: 躯干、四肢近端出现淡红色斑片,长轴常与皮纹方向一致,表面有糠状脱屑
主要病因: 外感风热、饮食不节、情志不调
检查项目: 真菌镜检、皮肤活检、梅毒检测
重要提醒: 若躯干、四肢近端出现淡红色斑片,表面有糠状脱屑,应及时就医咨询,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没有显著不适也可不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
1、风热蕴肤
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有少量糠秕状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微黄;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2、风热血燥
主要表现为皮疹为鲜红或紫红色斑片、鳞屑较多、皮损范围大、剧烈瘙痒,伴有抓痕、血痂等;舌红、苔少,脉弦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有研究报道称该病的全球发病率为0.17%;女性发病率为0.14%,男性为0.1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青年和中年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多见于春秋两季。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总由各种诱因致肌肤郁闭,腠理闭塞而发病。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风热
郁滞肌肤腠理,腠理闭塞不得宣泄,而发生风热疮。
2、饮食不节
平时过度偏食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导致血分蕴热,热伤阴液而化燥生风,外泛肌肤而成。
3、情志失调
过度恼怒,或过度郁闷忧愁,七情内伤,日久化火,导致血分蕴热,热伤阴液化燥生风,外泛肌肤而成风热疮。
症状-总述:
风热疮主要表现为初发时在躯干部先出现玫瑰红色母斑,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有糠秕样鳞屑,继则分批出现较多、形态相仿而较小的子斑。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疹前或者开始发疹时可有低热、恶心欲呕、纳差等全身不适。
2、患处开始出现一个“母斑”,为圆形或椭圆形暗红色斑片,表面覆有领圈样糠状鳞屑,境界清楚,边缘微隆起,直径约2cm或以上,好发于躯干或四肢近端,长轴方面与皮纹一致,一般无明显痒痛不适。
3、1-2周后躯干或四肢逐渐出现与母斑相似形态的“子斑”,均小于母斑,密集或散在分布,一般不融合,伴不同程度瘙痒。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初起可伴周身不适,头痛,咽痛,轻度发热,颈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出现躯干、四肢近端出现淡红色斑片,表面有糠状脱屑。
2、或者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周身不适,头痛,咽痛等症状。
3、或者皮损成批出现,颜色不一致,色鲜红、褐黄或灰色不等。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皮肤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尽量穿宽松的衣服,便于医生查看皮疹情况。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躯干、四肢近端出现淡红色斑片,表面有糠状脱屑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瘙痒,头痛、咽痛等?
3、有没有偏食油腻性辛辣过甜食物的习惯?
4、平时心情状态如何?压力大吗?从事什么工作?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真菌镜检、皮肤活检、梅毒检测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皮损的部位、形状、颜色、分布、神态、面色、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损的硬度、深浅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皮温温度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真菌镜检
在患者皮损部位取样并在实验室显微镜下观察,查看皮疹是否为真菌感染所致。
2、梅毒检测
本病皮损与二期梅毒有相似之处,因此如果患者性生活较活跃,医生可能还要做此检查。检查方法一般包括患处取样镜检及抽血检测两种。
检查-病理检查:
皮肤活检
医生还可能从感染部位取下一小块皮肤样本进行组织活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躯干、四肢近端出现淡红色斑片,长轴常与皮纹方向一致,表面有糠状脱屑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此外需要与圆癣、紫白癜风、白疕加以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皮损大多先在躯干或四肢局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母斑出现数日后,在躯干及四肢出现多数同样大小的红斑,呈横列椭圆形,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中心有细微皱纹,界清,边缘不整,表面有少量细糠状鳞屑,多数孤立存在。自觉痒甚,一般无全身不适。
2、好发于胸背(尤其胸部两侧)、腹部、四肢近端。颜面及小腿一般不发生。
3、皮损成批出现,颜色常不一致,色鲜红、褐黄或灰色不等。
4、好发于青壮年,春秋常见。
诊断-鉴别诊断:
1、圆癣
皮损数目少,呈环形。中心有自愈倾向,周边有丘疹、水疱。真菌检查阳性。
2、紫白癜风
多发于胸背、颈侧、肩胛等处,皮损为黄豆到蚕豆大小的斑片,微微发亮,先淡红或赤紫,将愈时呈灰白色斑片。—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真菌检查阳性。
3、白疕
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其上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搔抓后有露水珠样点状出血;病程较长,易在冬季复发。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针对风热蕴肤证的疏风清热、解毒止痒法和针对血热风燥证的清热凉血、养血润燥法是临床治疗风热疮的主要治法治则。此外,对久病不愈者,还需考虑从健脾化湿、滋阴润燥的角度辨证施治。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热蕴肤
(1)咽喉疼痛的患者,可酌情加用板蓝根、山豆根、桔梗。
(2)头痛的患者,可加用桑叶、菊花。
(3)瘙痒剧烈的患者,可加用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
2、风热血燥
(1)伴外感发热的患者,可加用金银花、连翘。
(2)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黃、枳壳。
(3)病程长,皮肤干燥,皮屑较多的患者,可加用石斛、鸡血藤、何首乌。
(4)病程迁延,伴口干却不想喝水、腹胀的患者,可加用萆蘚、土茯苓、薏苡仁等。
治疗-药物治疗:
1、风热蕴肤
(1)方药:消风散加减。
(2)常用中药:荆芥、防风、当归、生地黄、苦参、苍术、蝉蜕、火麻仁、牛蒡子、知母、石膏、木通。
(3)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消风止痒颗粒、金蝉止痒胶囊、花藤子颗粒、肤痒颗粒、荨麻疹丸、玉屏风颗粒、蓝芩口服液。
2、风热血燥
(1)方药:凉血消风散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黄、当归、荆芥、蝉衣、苦参、白蒺藜、知母、生石膏、生甘草。
(3)中成药:一清胶囊、复方青黛胶囊、百癣夏塔热胶囊、黄柏胶囊、板蓝根颗粒。
治疗-相关药品:
防风通圣丸、消风止痒颗粒、金蝉止痒胶囊、花藤子颗粒、肤痒颗粒、荨麻疹丸、玉屏风颗粒、蓝芩口服液、一清胶囊、复方青黛胶囊、百癣夏塔热胶囊、黄柏胶囊、板蓝根颗粒,视病情辩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皮损早期可以用三黄洗剂外搽,中后期外涂黄连膏。
(2)外用中药以清热祛湿、凉血消风为主。清热除湿类常用的药物有黄柏、苦参、蛇床子等,凉血消风类常用的药物有紫草、大青叶、刺蒺藜、地肤子、野菊花等。外治方法主要为中药涂擦、中药熏蒸等。对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有一定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红斑、瘙痒等过敏反应要及时停用。
2、针刺疗法
可用毫针针刺取穴合谷、曲池、大椎、风池、血海、足三里等穴,皮疹红色用泻法,皮疹色淡用补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UVB照射可明显缩短病程。
治疗-治疗周期:
风热疮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风热疮的治疗费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经4-6周可自然消退,也有迁延2-3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才痊愈的。本病治愈后一般不复发。
预后-危害性:
风热疮好发于躯干、四肢等部位,皮损呈玫瑰色红斑、鳞屑。患者可自觉瘙痒,可有不同程度的搔抓,同时皮损多易于暴露,极大的影响美观,给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带来不便。
预后-治愈性: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能够自愈,如患者没有显著的不适可以不进行治疗。
预后-复发性:
本病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但少数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病机往往与阴伤血燥或血行不畅有关,若引起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皮肤清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要自我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心情大起大落等,引起玫瑰糠疹复发。
日常-用药护理:
1、对无症状者一般不用外用药,如必须使用,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2、风热蕴肤型患者根据皮疹情况选用止痒的保护行药物外用,如炉甘石洗剂、樟脑霜、硫黄软膏等。
3、风热血燥型患者中药汤剂宜凉服。
4、勿自行外用激素类药膏。
5、治疗本病的中成药多性苦寒,应中病即止,避免长疗程服用,慎用于脾胃虛寒之人。出现呕恶、胃脘不适等症时要及时停用,并对症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居处避免潮湿或浴后吹风,防止风热外邪乘虚而入。
2、改善室内环境,保持室内通风透气,室温宜偏凉。
3、注意皮肤清洁,可用温水冲洗,禁用热水、碱性肥皂烫洗皮肤。
4、避免刮伤、烫伤等意外伤害。因伤口易引起感染,继而诱发玫瑰糠疹。男性患者刮胡须时不要刮破皮肤。
5、秋季注意避免蚊虫叮咬、皮肤发炎、针灸治疗和文身。
6、注意皮肤保湿。皮肤过于干燥可能会给玫瑰糠疹的复发提供条件,经常擦保湿的乳膏使皮肤处于湿润状态。保湿乳不仅能锁住皮下的水分,还可用于清除鳞屑。
日常-病情监测:
1、进行紫外线光疗时,注意观察有无红斑反应和光毒反应。
2、注意观察用药及中药外治后的不良反应。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真菌镜检、皮肤活检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风热疮患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饮食,饮食宜均衡、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粗粮,多进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血热风燥的患者宜进食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作用的食物或药膳,如牡丹皮瘦肉汤。并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葡萄、猕猴桃、橘子、柚子、西红柿等为佳,并保持大便通畅。
2、血虚风燥的患者宜进食养血润燥的食物,如甲鱼汤、枸杞山当归汤。
饮食禁忌:
1、忌食温燥辛辣之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以免助热。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预防措施:
风热疮发生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因此避免感受外邪、改变饮食习惯、注意情志调理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复发。
1、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不宜过度搔抓,忌用热水烫洗。
2、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避免外用刺激性药物,宜选低浓度制剂。
4、保持心情舒畅,忌饮酒类,少吃鱼、虾、蟹等动风发物。
5、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风邪外袭。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