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腹绞痛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abdominal angina syndrome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腹绞痛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abdominal angina syndrome
疾病别名: 内脏绞痛、肠绞痛、慢性内脏缺血综合征、慢性肠系膜缺血
疾病概述:
腹绞痛综合征(abdominal angina syndrome)又称内脏绞痛、肠绞痛、慢性内脏缺血综合征,指由于腹部的动脉闭塞性病变造成相应的器官组织缺血所引起的综合征。可表现为餐后出现腹部痉挛性疼痛,疼痛的程度与持续时间与饮食量有关系。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本病需要积极进行病因治疗,通过手术、药物等方式控制原发病的病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餐后腹痛、恶心、呕吐、腹泻
主要病因: 腹部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器官组织缺血
检查项目: 血常规、便常规、腹部X线、X线钡餐检查、腹主动脉造影、超声、胃镜
重要提醒: 本病可能导致患者消瘦、营养不良,甚至导致肠坏死等,患者出现反复餐后疼痛、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在45岁以上。
病因-总述:
本病与腹部动脉闭塞性病变有关。腹部动脉闭塞性病变会引起腹主动脉胃肠道分支的开口处狭窄或阻塞,引起器官组织缺血、肠绒毛萎缩、溃疡或小范围梗死。当进食后胃肠道血流量增加,在上述病理情况下,造成胃肠道相对缺血、缺氧,引起肠管痉挛而出现明显的腹绞痛。
病因-基本病因:
1、动脉性疾病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动脉的附壁血栓和粥样斑块形成致管腔狭窄甚至使之闭塞。在血管逐渐闭塞的同时,附近血管的侧支循环也随之建立起来,如动脉瘤、动脉狭窄、大动脉炎。
2、静脉闭塞性疾病
静脉内血栓形成常继发于腹腔内感染、血液病、外伤、胰腺炎、腹腔内大手术、结缔组织病,以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等。
3、低灌注心力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及血容量不足、血压突然下降、药物或某些内分泌引起肠道小血管收缩。
4、小血管炎性疾病
如Wegener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皮肌炎、糖尿病、高血压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紫癜等,可累及中小动脉而致管腔狭窄、闭塞。
5、其他
肠腔内压增高如肿瘤性梗阻、顽固性便秘等。腹部外伤和放射性病等。发病往往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症状-总述: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或腹部不适,常在饱餐后出现,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进食减少而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症状-典型症状:
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动脉硬化的其他表现。
2、腹部绞痛常在餐后15~30分钟出现,持续1~3小时,疼痛时间和强度与进食量有关,病初可为阵发性钝痛,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逐渐加重呈持续性钝痛和痉挛性绞痛,偶有剧烈性绞痛。
3、患者可出现贫血。
症状-并发症:
1、由于肠道缺血致吸收不良,引起慢性腹泻、脂肪泻、腹胀等。
2、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症状性惧食,使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
3、伴有腹胀、便秘的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和肠梗阻。
就医-急诊指征:
当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持续发作时,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于餐后出现腹部痉挛性疼痛。
2、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3、患者不敢进食、体重减轻。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当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持续发作时,可选择急诊科就诊。
2、当您反复出现用餐后疼痛、近期体重明显减轻时,可选择胃肠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胃肠镜等内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除了腹部不适,您还有其他症状吗?
3、自从您出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查过血压、血糖、血脂吗?正常吗?
7、您有心血管方面的疾患吗?有冠心病吗?
8、您吸烟喝酒吗?多久了?平均每天多少?
9、您工作压力大吗?是否经常熬夜?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需要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复发吗?
7、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8、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9、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0、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反复用餐后腹痛、近期体重下降时,请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结合血常规、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帮助判断患者病情及有无炎症、消化道出血等情况。部分患者必要时可行腹部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腹主动脉造影、超声、胃镜等,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血压、脉搏等基本情况,然后观察患者是否有腹部的瘢痕、异常隆起、腹肌紧张等情况,通过触诊进一步检查患者腹部压痛的情况,并了解患者腹部是否可以触及肿块、是否存在腹水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选择血常规、便常规等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消化道出血等,初步了解患者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
腹绞痛综合征患者可行腹部X线,少数患者有时可见腹部动脉钙化影。
2、X线钡剂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服下特殊的试剂,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的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的情况。
3、腹主动脉造影
本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在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以更好地观察血管的形态、明确血管闭塞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本检查对于腹绞痛综合征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4、超声
医生可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血液流速、血管狭窄程度等信息,还可以对肝脏、泌尿系统的疾病进行检查。
5、胃镜
医生可通过胃镜直接的观察胃部及十二指肠的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与进食的关系以及病情的变化,并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病史。然后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以及X线、腹主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胃溃疡、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胰腺癌、胃癌等均可有此症状,需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胃溃疡
上腹痛多在餐后0.5~1小时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疼痛发作有周期性,易在秋末至初春季节发病,可伴有反酸、胃灼热等症状,抗酸剂可缓解疼痛,胃镜检查可鉴别。
2、慢性胰腺炎
有进食后腹痛、体重减轻、消化不良等症状,与本病相似,但慢性胰腺炎可有胆道疾病史或急性胰腺炎病史。可有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脂肪泻、糖尿病,以及内分泌不足的表现。B超、CT、ERCP显示胰管变形、扩张、结石、钙化、囊肿,以及胆道系统病变,可通过病史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3、慢性胆囊炎
患者多有急性胆囊炎、绞痛病史,可于饱食或进油膩食后发作。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少数有呕吐、发热及黄疸。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或萎缩,胆囊内有结石和沉积物。可通过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4、胰腺癌
有进食后腹痛、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症状,症状与本病相似,但胰腺癌腹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夜间尤为明显,与体位有关(膝胸位可缓解、仰卧位可加重)。胰头癌患者可有进行性加重的黄痘,晚期患者有时可触及上腹部包块。可通过B超、CT、ERCP及细针穿刺活检进行鉴别。
5、胃癌
早期表现多不典型,进展期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和腹痛,进食后加重。不同之处是胃癌疼痛呈持续性,伴有呕吐隔夜宿食,体重在短期内显著下降。晚期可表现为恶液质,左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内镜检查及活检可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改善或重建肠道血供,缓解或消除腹痛,预防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发生。除一般对症治疗外,医生也可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或抗凝药物改善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行手术治疗。在症状缓解后还需根治原发病。
治疗-一般治疗:
1、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建议患者少食或禁食,并予以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改善循环治疗等。
2、对于有明确原发病的患者,医生会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药物治疗:
1、扩张血管药物
扩血管药物可以使病变的血管血流量增加,改善肠缺血,缓解患者的症状,可选择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等药物。也可同时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
2、抗凝药物
能防止血液浓缩,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可选择阿司匹林等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维生素C、维生素E、阿司匹林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通过手术治疗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
1、通过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大动脉炎。
2、狭窄血管段的切除与再植入。
3、对于血管缺损难以修复的患者,可选择人造血管或自体静脉搭桥术。
4、对于其他方法不适用的患者,也可通过气囊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本方法通过外周动脉将治疗设备送到病变位置,放置支撑血管的设备,使血流恢复。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血流恢复,患者的症状可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得到治疗,缺血症状可能会加重,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甚至导致肠梗阻、肠缺血坏死,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导致患者在进食后出现腹痛,使患者饮食受影响,生活质量下降。
2、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营养不良,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缺血坏死等,甚至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缓解,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手术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牵拉、抓挠伤口。术后注意卧床休息,在身体恢复后由床边活动逐步过渡为正常活动。患者在日常中要保持心态良好,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注意戒烟戒酒。
日常-生活管理:
1、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
2、戒烟戒酒,少接触二手烟。
3、大便困难的患者可咨询医生,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物接触伤口,不要牵拉、抓挠伤口。
2、第一天注意卧床休息,待医生允许后先进行床旁活动,完全恢复后恢复日常活动。
3、手术患者术后先选择流质饮食,待医生允许后,可从半流质饮食逐步恢复至正常饮食。
饮食调理:
手术患者要遵医嘱选择饮食,非手术患者需要注意限制油腻、高盐食物的摄入,要保证维生素、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多喝水,有利于恢复。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
2、补充足量的蛋白质,可选择鸡胸肉、三文鱼等脂肪含量少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摄入。
4、多喝水,有利于大便通畅。
饮食禁忌:
1、少吃油腻、高盐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腌制食品等。
2、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节食。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可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出现动脉性疾病、静脉闭塞性疾病的人群,应及时治疗,控制病情,防止疾病进展。
3、中老年男性注意定期体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