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疾病英文名称: spontaneous rupture of muscu...
养生
疾病名称: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
疾病英文名称: spontaneous rupture of musculus rectus abdominis
疾病别名: 腹直肌自然性破裂
疾病概述: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spontaneous rupture of musculus rectus abdominis)系指非直接外伤所引起的腹直肌破裂。与腹直肌纤维变性有关,常在腹压增高时发生。患者可有下腹剧烈疼痛、腹部异常包块等临床表现。临床上通过手术缝合腹肌是主要治疗方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常见症状: 下腹剧痛、腹部包块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B超检查、CT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腹部,避免腹直肌长时间的过度伸展、疲劳。
流行病学-传染性: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的发病率尚无准确数据可供参考。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孕妇。
病因-总述: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当腹直肌纤维变性、过度伸展或抗张力下降时,在腹腔压力骤然增高的情况下,如咳嗽、提抬重物、 便秘等,变性的腹直肌纤维受到突然的强力牵拉而发生断裂和出血。
病因-基本病因:
1、腹直肌病变
多种原因可引起肌纤维薄弱,肌纤维变性,如多次妊娠、慢性长期咳嗽、排便困难、呕吐或打喷嚏等,使肌纤维反复损伤、变性,肌纤维弹性降低。在腹腔内压力增高或反复多次腹内压骤然增高,当超过腹直肌纤维抗张力强度时即造成破裂。
2、腹腔内压力增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的增高,如妊娠、产程过长等都可导致腹直肌的过度伸展、疲劳和抗张力下降,久而久之则易引起腹直肌的破裂和出血。
3、其他
另有人提出受凉和劳累可能诱发本病。既往腹部有外伤或有腹膜炎病史均有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病因-危险因素:
1、孕产妇产程过长。
2、双胎或者多胎妊娠。
3、单次剧烈腹部运动。
症状-总述:
当患者腹直肌发生破裂时,下腹部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在腹部可以摸到异常包块,有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下腹剧痛
发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气管炎史、便秘用力等。患者发病突然,下腹剧痛,辗转不安,逐渐向腹中线扩散,但无放射痛。
2、腹部包块
医生触摸患者腹部,可发现肌紧张,在腹直肌部位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固定包块。
症状-并发症:
1、腹直肌鞘内血肿
腹直肌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腹直肌鞘内形成血肿,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2、腹腔感染
腹直肌破裂后,腹部的解剖结构发生了损伤,有可能导致致病菌进入腹腔而发生感染,导致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
3、腹膜炎
腹直肌破裂,细菌等侵入感染腹膜,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若患者出现腹部剧烈疼痛,甚至昏迷、休克时,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腹部出现持续性或进展性的腹痛;
2、在下腹部摸到包块;
3、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稳定者可到普外科就诊。
2、病情严重者需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出现多长时间了?
2、您的症状有逐渐加重吗?
3、您既往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4、您既往是否有过腹部的疾病?
5、您在腹痛之前是否咳嗽、打喷嚏或有其他增加腹压的动作?
6、您平时排便情况怎么样?有便秘吗?
7、您是做什么工作的?会经常搬举重物吗?
8、您有几个孩子?是顺产还是剖宫产?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什么疾病呢?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可以治愈吗?
4、我需要吃药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5、我需要做手术吗?有什么风险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腹部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还会对患者进行B超、CT等检查以进一步观察。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嘱患者充分暴露腹部,双腿屈曲,放松腹部。医生在患者的右侧用肉眼观察腹部有无外伤、破溃、瘢痕、隆起等。
2、听诊
医生用听诊器对患者腹部进行听诊,评估肠鸣音的情况,判断其有无亢进或者减弱,还会听腹部血管有无杂音。
3、触诊
医生在保证双手温暖的情况下,对患者腹部进行触摸,判断肌肉有无紧张,按压有无疼痛及疼痛的具体位置。如有触摸到异常的包块,会注意评估包块的大小、性质、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叩诊
医生用手叩击患者的腹部,可判断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常规化验可发现出凝血时间正常, 但红细胞计数稍有下降。
检查-病理检查:
一般来说无需进行特殊的病理学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可发现肿块位于腹直肌鞘内,与腹腔不相通,合并血肿时密度偏低,界线较为清楚。
2、CT
CT的优势就是图像不重叠,而且重建后可以显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情况。其也可以发现腹直肌鞘内的肿块、血肿。
3、X线检查
腹部平片和肾盂造影检查可无阳性发现。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外伤史、妊娠史、感染史和发病过程,有助于作出判断。结合患者下腹剧痛、腹肌紧张、腹部包块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该病多见于怀孕的妇女,当女性出现下腹剧烈疼痛时,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妊娠合并阑尾炎
妊娠早期合并阑尾炎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下腹痛,检查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等表现,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妊娠中、晚期合并阑尾炎因增大的子宫引起阑尾移位,检查时压痛点升高,压痛最剧的部位甚至可达右肋下肝区。由于妊娠子宫撑起腹壁腹膜,阑尾又处于腹腔深处,被增大的妊娠子宫掩盖,使局限性腹膜炎体征不典型。医生通过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可明确鉴别。
2、宫外孕
宫外孕也就是所谓的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的情况。腹痛系由输卵管膨大、破裂及血液刺激腹膜等多种因素引起,破裂时患者突感一侧下腹撕裂样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医生对妇女腹部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鉴别。
3、卵巢囊肿扭转
卵巢囊肿蒂扭转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常在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时,或妊娠期、产褥期子宫大小和位置改变时发生蒂扭转。表现为患者体位改变时突发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当扭转蒂部自然复位时,腹痛可减轻。腹部检查在一侧附件区扪及肿物,张力大,有压痛,以蒂部最明显。通过B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上对于腹直肌自发性断裂的患者,主要是通过手术缝合治疗。较小的损伤,可通过局部封闭治疗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会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便秘与排尿困难,防止病情复发。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病变范围小、触痛点明显、无明显包块者,医生可用普鲁卡因、醋酸泼尼松龙(醋酸强的松龙)做痛点封闭,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普鲁卡因、醋酸泼尼松龙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腹部包块较大,伴有腹直肌鞘内血肿,或有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与其他腹部疾病较难鉴别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手术中医生会清除血块,缝合肌层。术后切口加压包扎以保护腹壁,嘱患者平卧数天以争取早日恢复。
治疗-治疗周期:
该病的治疗周期要根据患者实际损伤的严重程度、采取的治疗手段、日常的护理等综合而定。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数周的恢复时间。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来说经过积极的治疗,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的预后。临床医生通过采取局部封闭、手术缝合等治疗方法均会促进损伤的愈合。部分患者由于未经积极的治疗,导致致病菌进入腹腔而引起感染,危害生命健康。
预后-危害性:
1、患者会遭受剧烈难忍的疼痛。
2、如果并发腹腔内部的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健康。
预后-自愈性:
对于较小的破裂,是有可能自愈的。
预后-治愈性: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是能够被治愈的,医生通过手术缝合或者封闭治疗均可促进恢复。
预后-治愈率:
确切的治愈率尚无准确数据参考。但一般来讲多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经过缝合腹直肌使其愈合良好,加上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腹部的不良刺激,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预后-复发性: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是有可能复发的,腹腔压力急剧增高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再次破裂。
日常-总述:
患者要注意遵医嘱用药,术后注意休息,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腹部过于用力,遵医嘱进行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身体早期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要注意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防影响药物疗效或造成不良后果。
2、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恶心、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适当的进行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做一些需要腹部用力的运动(如仰卧起坐)。
日常-复诊须知:
术后遵医嘱或定期到医院复查,进行血常规、腹部B超、CT等检查项目,有利于监测身体变化。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注意休息,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干燥,伤口完全愈合前切勿沾水,防止感染。
2、术后注意穿宽松的衣物,注意保暖,避免衣物摩擦伤口。
3、伤口未完全愈合前避免腹部用力,以防影响伤口愈合。
4、待病情允许时,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下床活动,有利于早期康复。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术后待患者可以进食后,要逐渐从流质饮食转变为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包括米汤、面汤、果汁等,半流质饮食包括软面条、米粥以及鸡蛋羹等。
2、饮食尽量少食多餐,不要一次性进食过多。
3、待患者可以正常饮食后,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适当的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火龙果、橙子、人参果等。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洋葱等。
2、在未完全恢复前尽量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萝卜、碳酸饮料等。
3、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腹直肌自发性破裂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其病因,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
1、慢性咳嗽患者应积极治疗,咳嗽时捂住肚子,避免过度用力咳嗽。
2、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高纤维的食物,避免出现便秘。便秘患者在排便时尽量用坐便器排便,减少腹部用力。
3、提举重物时,应该慢慢举起并慢慢放下,不可一下子用力将重物提起,防止腹内压力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
4、对于有腹部外伤史或腹膜炎的患者,平时要注意避免做一些会增加腹压的动作,如仰卧起坐、提举重物等。
5、妊娠中晚期人群可用孕妇托腹带托举肚子,若出现腹部疼痛,及时就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