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干槽症疾病英文名称: dry socket疾病别名: 局限性牙槽骨骨髓炎、纤维蛋白溶解性...
养生
疾病名称: 干槽症
疾病英文名称: dry socket
疾病别名: 局限性牙槽骨骨髓炎、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
疾病概述:
干槽症(dry socket)又称为局限性牙槽骨骨髓炎、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为拔牙后牙槽窝骨创面的局限性继发性感染,多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拔出后。干槽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干槽症主要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可向耳颞部及头顶部放射。本病主要通过止痛、清创等措施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拔牙后2~3天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牙龈肿胀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X线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进行控制,感染可能蔓延。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处理。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非腐败型干槽症和腐败型干槽症。二者症状相似,区别在于腐败型干槽症的患者拔牙窝内有腐败变性的残留血凝块,出现腐臭味,而非腐败型干槽症则不出现腐败物质。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是拔牙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国下颌阻生智齿拔出后干槽症的发病率为4%~10%,全口牙干槽症未见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老年人容易发生干槽症,女性多于男性。
2、长期吸烟的人群。
3、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患有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营养不良等。
4、口腔卫生习惯差、未能及时清理食物残渣的人群。
5、服用避孕药的人群。
病因-总述:
干槽症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认为由拔牙窝缺少血凝块或血凝块感染腐败分解导致。可能的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解剖因素、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等。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学说
认为干槽症实质上为骨创感染,拔牙前口腔内有感染灶的患者,如有冠周炎、牙周炎等,拔牙后干槽症的发生率增加。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是一种混合感染,厌氧菌起重要作用。
2、创伤学说
有报道,拔牙困难者发生干槽症为23.5%,拔牙容易者几乎不发生干槽症。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为:创伤挤压牙槽骨壁,使受压处骨内血管血栓形成,导致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障碍;创伤使骨组织易发生继发感染;创伤产生的组织胺影响创口愈合;创伤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导致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等。
3、解剖因素学说
下颌阻生齿拔除后,一般骨腔较大,血凝块不易充满、附着,因而增加了干槽症发生的机会。
4、纤维蛋白溶解学说
拔牙时的创伤和感染,引起骨髓的局部炎症,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导致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使血凝块之纤维蛋白溶解并产生激肽,从而产生牙槽窝的剧烈疼痛。
5、其他
当患有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疲劳、月经期时,由于抗感染力低,干槽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症状-总述:
本病可分为非腐败型干槽症以及腐败型干槽症。二者均可表现为在拔牙后2~3天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可向耳颞部及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治疗不佳。此外腐败型干槽症拔牙窝内空虚,有腐败变性的残留血凝块,有臭味,触痛、肿胀明显。而非腐败型干槽症通常没有拔牙窝内的腐败物,可能出现轻度肿胀。
症状-并发症:
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会影响拔牙窝的创面愈合,导致创口愈合缓慢。此外患者的病情可能转为慢性牙槽骨感染。感染继续扩散则可能导致深部组织感染。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通常腐败型干槽症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就医-门诊指征:
当患者于拔牙后2~3天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牙龈肿胀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口腔科就诊即可。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近期是否进行过拔牙手术?
3、您是否在正规医院接受的手术?
4、术后您是否遵医嘱进行了伤口的护理?
5、您是否有营养不良或是糖尿病等情况?
6、您原来进行过拔牙手术吗?是否出现了相似的症状?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与拔牙手术有关系吗?
3、我的疾病需要如何治疗?
4、我的疾病会影响其他正常牙齿吗?
5、我的疾病预后如何?
6、我的疾病恢复发吗?
7、我在生活中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拔牙后2~3天持续性剧烈疼痛、牙龈肿胀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血常规、X线检查等进一步了解可能存在的异常,为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有无发热等全身情况存在。然后观察患者口腔内的情况,了解拔牙窝创口的愈合情况,观察拔牙窝内是否有腐败物的出现、牙龈肿胀程度,检查有无腐败气味,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有无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情况,了解患者是否发生了感染。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X线检查,了解患者有无牙齿深处的病变,检查患者是否有牙髓炎等其他口腔疾病,为诊断提供帮助。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与拔牙手术的关系,同时询问患者有无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有无吸烟、使用避孕药等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X线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在拔牙后2~3d后,牙槽窝疼痛不止,可伴有放射痛。多发生于下颌第3磨牙。
2、牙槽窝内血块分解脱落,有腐败坏死组织,味臭。牙槽骨暴露时,疼痛剧烈。
3、局部软组织红肿不明显。
诊断-鉴别诊断:
1、拔牙后疼痛
干槽症应与拔牙后疼痛相鉴别,拔牙后疼痛开始于拔牙后即日,疼痛多不严重,3~5天内消失;而干槽症则疼痛严重,拔牙创内可见腐败坏死并具恶臭之分解物,疼痛持续可长达十余日。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2、邻牙牙髓炎(第二磨牙远中深龋引起的急性牙髓炎)
干槽症常发生于第三磨牙(智齿)拔除术后,有时智齿阻生常与下颌第二磨牙深龋相伴随。深龋可观察到龋洞,X线检查有相应征象。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止痛、消除骨面感染以及促使正常肉芽组织生长。去除创面感染物、食物残渣等对暴露的神经末梢的刺激,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食物进入牙槽窝。
2、遵医嘱进行饮食管理。
3、必要时可使用含生长因子的血浆,帮助患者创口愈合。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可用于发生感染的患者或是预防感染。可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在使用前应检查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存在。
2、非甾体抗炎药
有抗炎、镇痛的作用,主要用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以缓解症状为主,不能用于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可选择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布洛芬、阿司匹林
治疗-手术治疗:
可在局麻下进行。用棉球蘸1~3%过氧化氢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反复擦拭拔牙创內,直至腐败物彻底除净无臭为止。然后用漱口水(氯己定、洗必泰、氯化氢等)冲洗拔牙窝,再放入碘仿纱条。如纱条上再加消炎止痛药物(如磺胺噻唑粉、苯唑卡因粉、丁香油等),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常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自行缓解,其余患者经过积极地治疗,症状也可得到控制。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感染的蔓延。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的进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槽骨慢性感染甚至导致深部组织感染。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同时注意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睡眠、运动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日常-生活管理:
1、每天按时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及时清除食物残渣。
2、不用牙签剔牙,减少牙齿损伤,可换成牙线等工具。
3、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5、戒烟。
6、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进行复查,复查的时间与患者疼痛症状以及伤口恢复情况有关。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在伤口愈合前应减少局部的刺激,刷牙时要避开,尽量不要用该部位咀嚼。
2、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拔牙窝,及时去除食物残渣。
3、术后避免伤口部位的过度活动,减少伤口的牵拉,避免触碰或是舔伤口,减少吸吮动作。
4、如果疼痛症状剧烈,可通过冷敷的方式缓解疼痛,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药物镇痛。
饮食调理:
饮食以口腔刺激小的食物为主,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入。术后先遵医嘱进食,待恢复后再进行正常饮食。
饮食建议:
1、术后先进流食,注意食物温度应适中。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注意避免用伤口处咀嚼。
2、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鸡肉、鱼肉等作为来源,如果咀嚼困难可做成肉泥食用。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果咀嚼困难则可榨汁饮用。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或过冷过热的食物。
2、避免含酒精、碳酸成分的食物,少喝浓茶、咖啡。
3、少吃含骨、带壳海鲜等坚硬食物,或在烹饪时充分处理。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于拔牙术后,可通过手术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降低发病可能。
1、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拔牙或其他口腔治疗,避免不正规操作带来的损害。
2、术后要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及饮食的管理,做好清洁工作,注意保护伤口。
3、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及时去除食物残渣。
4、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是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