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疾病英文名称: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养生
疾病名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疾病英文名称: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
疾病概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至今发病原因不清。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逐渐增加。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有的患者可有右上腹疼痛不适、右上腹包块等异常情况。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手术切除等治疗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该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右上腹疼痛不适、右上腹包块
主要病因: 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B超、CT、MRI、肝穿刺活检、血管造影、核素检查
重要提醒: 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做好自身病情监测,如有不适积极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有研究指出普通人群发病率为0.6%~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30~40岁的女性。男女比例1∶2,也有的认为其比例可高达1∶(8~9)。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进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逐渐增加。
病因-总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也有多种学说。较为常见的是,认为该病是因肝动脉畸形造成局部肝组织血流过度灌注,继发引起局部肝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动物实验和临床检查中都发现排卵抑制剂可引起肝组织的若干变化,但在文献报道中,该病不仅出现于任何年龄和性别,也可出现于不服用避孕药物的女性。故目前认为排卵抑制药对该病的发生无直接作用,仅对已存在的肝脏病变有促进作用。
2、炎症、创伤等因素造成的的局限性血供减少或血管畸形,会导致肝细胞萎缩。部分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细胞对损伤的代偿性增生有关,但这一观点尚待进一步证实。
3、肝细胞对肝脏先天性血管畸形会有一定的增生反应,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发生炎症,可能增加患该病的风险。
2、患有先天性肝血管畸形的人,患该病的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常在超声或腹部手术时意外发现。病情严重的患者会有右上腹疼痛、不适,以及右上腹压痛、右上腹包块等异常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右上腹不适
部分患者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胀痛等不适症状。
2、右上腹包块
当病灶较大时,可在右上腹摸到一个质地硬的肿块,用手按压可出现疼痛,其表现光滑,可随呼吸上下移动。
3、其他
肝脏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当其发生病变时,患者可能会有食欲不振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生自发性破裂或出血等并发症极罕见,一般不发生恶性变。少数患者会出现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就医-急诊指征:
若患者出现腹部剧烈疼痛,呈绞痛感,需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持续或进展性的腹部疼痛;
2、伴有腹部包块、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到消化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就诊。
2、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就诊时尽量穿宽松的衣物。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出现多长时间了?
2、您的这些症状有逐渐加重的倾向吗?
3、您既往有过肝炎、肝硬化的症状吗?
4、您在之前治疗过吗?是怎么治疗的?
5、您最近食欲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什么疾病呢?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可以治愈吗?
4、我需要吃药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5、我需要做手术吗?有什么风险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判断肝脏的一般情况,还会建议患者接受超声等检查以进一步观察肝脏的具体情况。如有必要还会进行肝脏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帮助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右上腹肝区进行仔细的触诊,部分患者可触到表面光滑、质地硬的包块。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是可以反应肿瘤存在和生长的物质,对于排查肿瘤有积极意义。临床上常检测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含量,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AFP水平一般正常。
2、肝功能
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实验室分析化验,来评估患者的肝脏功能是否有异常。一般来讲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肝功能正常。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准确的定性诊断依赖活组织检查。可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肝穿刺活检为有创性的检查,患者在接受该检查后要遵医嘱卧床休息6小时以上,24小时后可进行适量活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很少为高回声,经常可见到分叶状轮廓及低回声声晕,而肿块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可有点线状增强,边缘清晰,无包膜,星状瘢痕为轻微的高回声。
2、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
显示病灶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动脉血流速高而阻力低为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3、CT
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有1/3的患者在肿块中央可见低密度星状瘢痕,增强后动脉期即出现快速、显著、均匀的强化,中央瘢痕为低密度或轻微高密度,延迟期多数病灶为等密度,中央瘢痕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
4、MRI
对病变区域的中央瘢痕组织检出率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B超和CT,在诊断本病上有一定优势,提供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
5、血管造影
显示为多血管肿块,表现为中央动脉供血,并向周边放射性灌注,肝实质期染色均匀,门静脉期呈现充盈缺损,病变不侵犯门静脉,无血管渗漏及动静脉瘘。
6、核素检查
进行该项检查主要是为了与肝癌、肝腺瘤等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首先会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会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上主要与肝腺瘤鉴别,肝腺瘤亦称肝细胞腺瘤,是来源于肝细胞的较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肝腺瘤最常表现为慢性右上腹胀痛不适,系瘤内出血、肿瘤牵拉肝被膜或压迫临近组织器官所致。肝腺瘤常有并发症,肿瘤易破裂出血,常需手术治疗。两者主要鉴别是依据病理学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患者,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病变区域的位置、大小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病灶切除。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该病尚无特殊的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1、手术适应症
(1)病理学鉴别诊断有困难,影像学上无法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时,进行手术治疗可避免延误治疗。
(2)患者年龄较轻或肿瘤较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破裂出血者。
(3)患者有明显症状且精神负担较重者。
2、手术方式
医生可选择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微创手术将病变部位进行局部切除。对于有手术禁忌或肿块巨大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用肝动脉栓塞,使肿块缩小,但日常生活中须严密观察,定期随诊。
治疗-治疗周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治疗周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的治疗手段、日常的护理等综合而定。经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属于良性病变,经过积极的治疗,预后良好。病灶发展极为缓慢,极少有结节破裂大出血死亡和恶变的报道。
预后-危害性:
1、部分患者可有腹痛等不适,对日常生活会有一定的影响。
2、少数患者会有病灶破裂的情况,威胁健康。
预后-自愈性:
一般来说不会自愈,需要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可被治愈。
预后-治愈率:
确切的治愈率无准确数据参考,但一般来讲多数患者经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预后-根治性:
经手术切除病灶,加上良好的日常护理可达到根治的目的。
预后-复发性:
经手术治疗后,患者基本不复发,可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术后可遵医嘱进行下床活动,但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有利于病情恢复,出院后注意定期复查,有利于监测病情。
日常-心理护理: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多是在无意中被发现,部分患者可能无法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出现一些心理落差感或精神压力。此时患者可以学习一些本病的相关知识,或通过和医生积极沟通,正确认识本病,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治疗时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日常-用药护理:
术后为了抗感染,医生可能会给予患者一些抗生素,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要遵医嘱去医院复诊,若发现病灶,建议每隔半年复查一次B超,以监测病灶有无扩大等异常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待病情允许可以适当的进行下床活动,然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但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影响伤口愈合。
饮食调理:
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有利于控制病情,同时促进疾病恢复,患者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注意严格戒酒。
饮食建议:
1、术后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医生允许后可从流质饮食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
2、多吃一些营养丰富、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西红柿等。
3、适当的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西兰花、猕猴桃、橙子等。
饮食禁忌:
1、应严格戒酒,酒精会损伤肝脏,导致原有的肝功能异常加重。
2、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3、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腊肉等。
预防措施: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通过提高机体抵抗力等方式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情绪刺激,适当锻炼身体,多食用菠菜、西兰花等蔬菜,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病菌侵袭。
2、对于具有先天心血管畸形的人群,需要定期到医院监测先天心血管畸形的病情程度,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出现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