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高锰酸钾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potassium permanganate poisoni...
养生
疾病名称: 高锰酸钾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potassium permanganate poisoning
疾病概述:
高锰酸钾中毒(potassium permanganate poisoning)是指因高锰酸钾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以皮肤、消化道黏膜腐蚀性损伤、充血、水肿、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的急性锰中毒。临床常见病因为误服、误用,偶尔也可见因急救时应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而导致中毒。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口腔、胃、食管
常见症状: 皮肤、消化道黏膜腐蚀性损伤、充血、水肿、呼吸困难、腹痛
主要病因: 误服高锰酸钾结晶、误饮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局部应用过多、解救中毒时应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消化液中锰含量测定、血锰、尿锰、粪锰、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
重要提醒: 妥善保管药物,放置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内服、外用药物严格区分放置,标签醒目,避免误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高锰酸钾中毒属于急性中毒中的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农村地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全年均可发病。
病因-总述:
高锰酸钾遇有机物会使其氧化,产生杀菌、消毒及防腐作用,常用于工业及医药卫生方面,医疗用作消毒剂与氧化剂。中毒多因误服结晶或误饮其溶液、局部应用过多所致,偶有在解救中毒时应用高浓度的溶液洗胃而致中毒。高锰酸钾主要因碱性腐蚀作用而破坏粘膜细胞(浓度高于1:5000时即可破坏粘膜)。
病因-基本病因:
1、误服高锰酸钾结晶或误饮其溶液。
2、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时,局部应用过多所致。
3、偶有在解救中毒时应用了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而导致中毒。
病因-危险因素:
将高锰酸钾结晶或溶液用饮料瓶、酒瓶盛放,容易发生混淆,从而会增加误服的风险。
症状-总述:
高锰酸钾是消毒与洗胃的最常用药之一,中毒症状与患者中毒途径有关,如经消化道中毒多表现口腔粘膜糜烂、恶心、呕吐、胃部疼痛,经呼吸道中毒多表现为吸入性肺炎症状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经口中毒
(1)误服中毒者,吞服高锰酸钾后立即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口内有金属气味。药物浓度不同,其腐蚀性也有轻有重。
(2)误食其1%溶液,患者口内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及牙齿呈棕黑色,口咽部灼烧感、流涎或完全无涎、唾液腺因唾液贮留而肿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误饮大量5%以上的溶液或误服其结晶后,则有强烈腐蚀作用,口腔、唇、舌、咽喉部及食管水肿,导致说话、吞咽及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亦可发生消化道出血、坏死,出现剧烈腹痛、血性腹泻,甚至消化道穿孔和腹膜炎的症状。
(4)因误吸入高锰酸钾而中毒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出现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身体吸收锰后可引起烦躁不安、感觉异常、眼球震颤、定向力障碍、震颤麻痹、脉弱而快、血压下降,甚至发生精神错乱和循环衰竭。有肾脏损害时,可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并可有血钾升高。
2、经皮肤中毒
如果超过规定量外用消毒,会烧伤创口与黏膜。如用浓度过高的高锰酸钾液体作尿道或阴道冲洗,可有剧痛、排尿困难、膀胱出血、阴道溃烂等。
症状-并发症:
1、药物被人体吸收后,可引起肾损害而出现少尿、尿闭、肾功能衰竭。
2、还可引起烦躁不安、感觉异常、眼球震颤、定向力障碍、震颤麻痹、脉弱而快、血压下降,甚至发生精神错乱等神经系统症状和循环衰竭。
3、呕吐物吸入气管后,可引起肺腐蚀、肺水肿、肺炎等严重情况。
就医-家庭处理:
1、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刺激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时,立即送去医院就诊。
2、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min以上,请眼科医生诊治。
3、误服中毒时,应立即用大量温开水反复催吐,然后服用大量稀释的维生素C,同时也可饮用鸡蛋清、牛奶、藕粉糊、米粥面汤等保护胃黏膜,送至医院急诊。
就医-急诊指征:
1、有高锰酸钾接触史。
2、出现口腔粘膜、牙齿被染成棕黑色,口腔粘膜、消化道粘膜有烧灼感,舌、咽部水肿及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等情况。
3、局部有烧灼感,皮肤被腐蚀。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及时送至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及时拨打120,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査。
3、携带误服或误用的高锰酸钾。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否有使用什么药品?
2、您误用了多少?浓度是多少?什么时间用的?
3、您现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持续多久了?
4、您是否进行过自己处理?都用的什么方法处理的?
5、您是否有什么基础疾病?有正在用的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是因为误食了高锰酸钾引起的么?
2、我要做哪些检查能知道身体里有没有锰残留?
3、我需要住院么?洗胃有风险么?可以把胃里的锰清洗干净么?
4、能治好么?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么?会有后遗症么?
5、被腐蚀的消化道还能恢复么?
6、我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什么?
7、药怎么吃?吃多久?需要复查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使用高锰酸钾后出现口咽部、胃部烧灼、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尿、粪、消化液中锰含量检测、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患者是否有口腔异味,以及患者口腔粘膜、牙齿的颜色,误食高锰酸钾1%溶液,患者口内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及牙齿呈棕黑色。
2、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或洗胃液是否为紫红色。
3、检查患者口咽部是否发生水肿。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消化液、血、尿、粪中锰含量
(1)误服者,消化液中锰含量明显增高。
(2)正常尿锰上限为0.18mol/L~0.55mol/L,高锰酸钾中毒者可见尿锰升高。
(3)血锰正常上限为0pmol/L~16.38pmol/L,高锰酸钾中毒者可见血锰升高。
(4)粪锰正常值为12mg/100g,高锰酸钾中毒者可见粪锰升高,但粪锰判定结果须排除饮食影响,不能作为诊断的单一指标。
2、尿常规
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
3、大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判断为有消化道出血。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毒物接触史诊断该疾病。误服高锰酸钾后患者口内有金属味、口腔黏膜及牙齿呈棕黑色,口咽部、消化道灼烧感,唾液腺因唾液贮留而肿胀,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有误服或局部过量应用高锰酸钾的病史。
2、有使用高锰酸钾后浓度过高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提示锰含量明显增高。
诊断-鉴别诊断:
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痢疾)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需要与本病进行鉴别诊断。本病有接触毒物史,并且口腔粘膜和牙齿会呈棕黑色,口中有金属味,消化液、血、尿、粪中的锰含量会增加,可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为防止大量锰含量被机体吸收以及阻止高锰酸钾对消化道的腐蚀作用,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洗胃,然后给予大量的维生素C以防止阻止细胞氧化,同时选用促排灵,依地酸二钠钙、二疏基丁二酸钠等,以络合体内的锰而排出。
治疗-对症治疗:
1、主要给予补液、止痛、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素乱,特别是要防治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损害。
2、防治休克和呼吸衰竭,如血压下降、体克时,给予升压药;呼吸与循环竭时,给予呼吸、心脏兴奋药;窒息或呼吸停止时,立即行人工呼吸。
3、控制呕血、便血可选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云南白药、三七粉、维生素K等药物,亦可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药物。
4、有震颤麻痹时,选用左旋多巴、开马君、盐酸苯海拉明、安坦和东莨菪碱、维生素B、维生素B12等。但禁用维生素B1,因其能促进锰在体内贮存。
治疗-药物治疗:
1、洗胃后可用大量维生素灌胃或饮服,有防止高锰酸钾氧化组织细胞的作用。采用硫酸镁以导泻排毒。如无硫酸镁,可用番泻叶(煎)、果导煎口服。
2、驱锰治疗,可选择应用促排灵、依地酸钙钠、二硫基丙磺酸钠、二硫基丁二酸钠、青霉胺等以络合体内锰离子,促使排出。二琉基丁二酸钠首剂应作为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首选解毒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维生素C、硫酸镁、促排灵、依地酸钙钠、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青霉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有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
2、若为孕妇中毒,应注重预防流产。
3、洗胃后饮用鸡蛋清、牛奶、藕粉糊、米粥面汤等,以保护胃粘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外用中毒者立即用自来水反复冲洗以移除粘膜上的毒物,防止阴道或尿道膜吸收。皮肤化学性灼伤可用稀释的维生素C溶液反复冲洗,然后涂以氢化可的松软膏。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min以上,请眼科医生诊治。
2、洗胃治疗
(1)误服中毒时,及时洗胃可防止毒物吸收,抢救患者生命,但有少数人洗胃过程中会引起误吸、胃扩张、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2)可用大量温开水或用2.5%木炭悬液反复洗胃与催吐,直至流出的液体变清、颜色正常为止,因胃粘膜皱壁内嵌入高锰酸钾的细小结晶,洗胃时要使忠者更换不同体位,直到把残留结晶洗净为止。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轻度中毒仅表现为局部刺激及腐蚀作用,口服中毒较局部用药者临床症状重。轻度中毒经治疗后预后良好。重度中毒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致急性腹膜炎、呼吸和循环衰竭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情危重,需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经抢救治疗后可遗留食管狭窄及慢性蒌缩性胃炎等后遗症。
预后-危害性:
1、重度中毒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致急性腹膜炎、呼吸和循环衰竭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情危重。大量口服高锰酸钾者,经抢救治疗后可遗留食管狭窄及慢性蒌缩性胃炎等后遗症。
2、孕妇中毒可引发流产。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一般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一般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以治愈。
预后-复发性:
经过治疗后不会复发。再次接触大量高锰酸钾可能再发。
预后-后遗症:
大量口服高锰酸钾者,经抢救治疗后可能遗留食管狭窄及慢性蒌缩性胃炎等后遗症。
日常-总述:
发现有中毒症状后应立即送医处理。治疗过程中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日常应注意清淡饮食,多食易消化的食物。用药谨遵医嘱,严格放置药品,晶体药物应放在特殊隐蔽地方,防止被淘气的小儿发现和误服。日常用来清洁或消毒水果的溶液应按规定严格配制为1/5000溶液,以防止浓度过大而引起消化道粘膜的损害和吸收中毒。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部分患者会担心体内有较多的锰残留无法排出,产生焦虑情绪。
(2)因高锰酸钾腐蚀性较强,容易引起皮肤、消化道粘膜的损伤,患者会出现恐惧并发症、后遗症的心理。
(3)患者的皮肤、口腔、粘膜经腐蚀后出现灼痛等症状,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会产生厌世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消除恐惧情绪,及时复诊,密切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3)患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1、用药谨遵医嘱,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2、促排灵可引起皮炎、头昏、无力、恶心、食欲不振等。大剂量可致腹泻及肝、肾损害。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用药期间应补充锌离子。
3、服用依地酸钙钠时若尿中出现管型、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甚至少尿或肾衰竭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且每个疗程连续用药不超过5天,需要应用第2个疗程前应停药4天~7天。
4、二巯基丁二酸钠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恶心、乏力、四肢酸痛、ロ臭、头晕、心悸,多在数小时内消失。个别病例可有肝功能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肌注时可加普鲁卡因止痛。水溶液应新鲜配制,且本品不可加热,如果溶液呈土黄色或出现混浊,不可使用。本品不可与含铁剂同时服用。
5、二巯基丙磺酸钠静注时速度要慢,5min以上注完,静脉注射速度较快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口唇发麻、心跳加快等,不久可消失。本品混浊、变色时不能使用。
6、服用青霉胺时应注意: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妇女及对青霉素类药过敏者禁用。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禁用。口服铁剂患者,本药宜在服铁剂前2小时口服,以免减弱本药疗效。长期服用本药者应加用维生素B6。
7、维生素C长期服用会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干扰抗凝剂的使用效果。大量应用维生素C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过多应用维生素C咀嚼片可致牙釉质损坏。长期大量使用,突然停药会引起坏血病。
日常-生活管理:
1、严格放置药品,晶体药物应放在特殊隐蔽地方,防止被淘气的小儿发现和误服。
2、日常用来清洁或消毒水果的溶液应按规定严格配制为1/5000溶液,以防止浓度过大而引起消化道粘膜的损害和吸收中毒。
日常-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全身皮肤黏膜的变化,色泽及有无皮疹的出现,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日常-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防止电解质紊乱,注意观察有无嗜睡、乏力、恶心腹胀等症状。补液过程中应注意忌钠、钾的补充,并注意补液速度。
饮食调理:
洗胃后注意清淡饮食,忌生冷刺激食物,饮用鸡蛋清、牛奶、藕粉糊、米粥面汤等,以保护胃粘膜。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帮助恢复消化道正常。
饮食建议:
1、洗胃后暂禁饮食,等症状缓解或消失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食物,并酌情服用导泻药物。
2、宜吃鸡蛋清、牛奶、藕粉糊、米粥面汤等,以保护胃粘膜。
饮食禁忌:
1、忌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油炸等生硬物质。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避免不当接触高锰酸钾预防,晶体药物应放在特殊隐蔽地方,防止被淘气的小儿发现和误服,用以清洁或消毒水果的溶液应按规定严格配制为1/5000溶液,以防止浓度过大而引起消化道粘膜的损害和吸收中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