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高黏滞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Hyperviscosity Syndrome疾病概述: 高粘...
养生
疾病名称: 高黏滞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viscosity Syndrome
疾病概述:
高粘滞血症(Hyperviscosity Syndrome)主要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所致,当血液粘度上升时会影响血液的流动性,还会影响氧气和营养的输送,引起脂类物质沉积,甚至还会导致血管阻塞和血管损伤。临床上高粘滞血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气短等。高粘滞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原发病加重,继而引起全身的健康问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头晕、气短、乏力
主要病因: 主要是由于血浆成分异常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外周血图片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骨髓穿刺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一般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由于目前缺乏权威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发病率并不十分清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中老年人群。
2、长期吸烟者。
3、肥胖或超重者。
4、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5、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病因-总述:
高粘滞血症是多种疾病的一种共有表现,主要是由于血浆成分异常所致,临床上常见的能引起高粘滞血症的疾病包括慢性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等。
病因-基本病因:
1、血浆成分异常
(1)如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
(2)如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引起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血液中相关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升高。
2、血细胞数量异常增多
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导致了患者体内血细胞过度增生。
3、血细胞聚集性升高
由于某种因素导致了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或血小板异常,聚集性增高,从而阻塞血管,形成了血栓。
4、血细胞变形性减弱
由于镰刀形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导致了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发生了机构异常,缺乏可变性,难以调整形态,从而引起流动性降低。
病因-危险因素:
1、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
2、长期吸烟。
3、患有血管疾病。
4、新生儿缺氧。
症状-总述:
高粘滞血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多以引起本病的原发病症状为主,患者可能会出现止血功能异常,如出血难止、经常流鼻血等;也可能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气短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缺血、缺氧症状
如头晕、头痛、耳鸣、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乏力、胸闷、气急、食欲不振,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昏迷的症状。
2、止血功能异常
如经常流鼻血、出血后难以止住、反复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经常会有瘀斑。
3、视力障碍
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视力减退、看东西模糊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发育延迟
若儿童出现高粘滞血症,可能会造成全身各种供血不足,从而逐渐损害全身的各个脏器,甚至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儿童发育延迟。
2、心力衰竭
对于高血脂或糖尿病引起的高粘滞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血脂沉积,导致血管阻塞,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进展为心力衰竭。
3、其他
高粘滞血症严重时甚至还引起肾衰竭、癫痫、耳聋、失明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中发现血液粘稠度出现异常;
2、若患者有高粘滞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且出现头晕、乏力、气短等相关症状;
3、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均需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年龄较小的人群可到儿科就诊,其他人群可到血液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在就诊当天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因此建议空腹就诊。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出现多长时间了?
2、您的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您既往是否有过心脑血管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
4、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会经常吃一些油腻或甜食吗?
5、您平时有吸烟的嗜好吗?每天的量是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出现高粘滞血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不会有并发症?
5、您建议尝试什么治疗?做这个治疗贵吗?我将尝试多少个疗程?
6、治愈的概率大吗?
7、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重点关注其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然后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外周血图片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若怀疑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红蛋白的浓度,以及血细胞的大小、形状、数量。
2、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以及血脂、血糖等有无异常。
3、外周血涂片检查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患者血细胞的形态是否有异常情况。
4、血液流变学检查
主要是检查由于血液成分的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粘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当血液粘度变大时,血液的流动就会变得非常慢,这个时候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
5、凝血功能检查
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止血功能是否有异常情况。
6、尿常规检查
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尿液中的成分,查看患者的尿液中是否有血细胞。
检查-病理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若医生怀疑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则会对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检查时医生会用一根穿刺针刺入患者的骨骼里,然后抽取骨髓,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解细胞的类型、数量、形态有无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X线检查、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等影响学检查,查看患者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原发病症状以及相关的检查,医生可以对本病做出诊断。不过在诊断时医生为了明确病因可能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患者既往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
治疗-治疗原则:
高粘滞血症的治疗重点在于纠正患者血液成分的异常情况,尽快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新生儿患者可采用换血疗法,成年患者可采用血浆置换术。
治疗-药物治疗:
在改善患者高脂血症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高血脂患者需要应用他汀类的药物降血脂,常用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则需要应用化疗,或利妥昔单抗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利妥昔单抗
治疗-手术治疗:
暂无相关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血浆置换术
对于病情严重的成年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其通过血浆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时会先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体外,分离血液中的血浆和血细胞,出去致病因子,然后在将净化过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2、换血疗法
对于红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可以采用换血疗法,去除患儿体内少部分的血液,然后补充相同分量的生理盐水,从而在体内血液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红细胞数量,改善血液粘度。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主要与患者的原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预后-危害性:
1、高粘滞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心力衰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2、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高粘滞血症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其生长发育延迟。
预后-治愈性:
轻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缓解病情。
预后-治愈率:
由于目前缺乏权威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日常-总述:
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锻炼、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粘滞血症的基础,同时患者要坚持治疗,避免因懒惰、自暴自弃等心理放弃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管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原发病病情持续进展。
2、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限制每日饮食中的脂肪含量,饱和脂肪酸小于总能量的7%,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300mg/d。
3、坚持运动,尽量保持每天30分钟的运动时间,每周5天以上。
4、戒烟限酒,减少二手烟的吸入。
5、严格控制体重,尤其是肥胖患者一定要减少糖的摄入量。
日常-病情监测:
日程生活中注意做好病情监测,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一旦出现病情加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并促进疾病的恢复,高粘滞血症的患者平时应在注意避免摄入高糖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建议:
1、平时注意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2、患者的主食最好谷物或薯类为主,适当的吃一些富含膳食鲜的食物。
3、注意补充蛋白质,多选择海鱼、植物性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含植物固醇)和菌藻类蛋白质。
饮食禁忌:
1、禁食肥肉、人造黄油、奶油点心等,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
2、食盐摄入量应低于每天6g。
3、戒烟、限制饮酒,包括啤酒、果酒及低度酒在内。
4、对糖敏感的部分患者还要避免糖和甜食,包括糖果、巧克力、蜂蜜、果酱、糕点、含糖饮料等。
预防措施:
新生儿高粘滞血症较难预,成人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等方式进行预防。
1、定期体检有利于尽早发现血液中的异常情况,从而早期干预,避免进展为高粘滞血症。
2、均衡饮食,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控制能量摄入,少吃烧烤、油炸的食物。
3、戒烟限酒,避免劳累,及时排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4、坚持规律科学的运动,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坚持执行,保持理想体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