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肱骨内髁骨折疾病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medial humeral con...
养生
疾病名称: 肱骨内髁骨折
疾病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medial humeral condyle
疾病概述:
肱骨内髁骨折(fracture of medial humeral condyle)是指累及肱骨内髁,包括肱骨滑车及内上髁的一种较为少见的肘部损伤,多见于少年和儿童,其发生多是由摔倒等间接暴力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肘关节剧烈疼痛、肿胀、伸屈受限等。其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本病经及时且正规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肘部
常见症状: 肘关节剧烈疼痛、肿胀、伸屈受限
主要病因: 间接暴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临床分类:
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分型
1、Ⅰ型
骨折无移位,骨折线从内上髁上方斜向外下方达肱骨滑车关节面。
2、Ⅱ型
与Ⅰ型相似,骨折块有侧方移位或伴有轻度向上移位但无骨折块的旋转。
3、Ⅲ型
骨折块有明显的旋转移位。最常见是在冠状面的旋转,有时可达180°,致使骨折块的骨折面完全对向内侧。有时也可在矢状面上发生旋转,导致骨折面向后而肱骨滑车面向前。有时尺骨可随骨折块向内移位并肘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少数病人可合并尺神经损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肱骨内髁骨折较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少年和儿童。
病因-总述:
肱骨内髁骨折主要因间接暴力所致,如摔倒时肘关节为伸直或轻度屈曲位,以手掌先着地。外力沿尺骨向近端冲击内髁,即可将内髁折断。又如肘关节被猛力过度外展,尺侧副韧带和前臂屈肌的张力骤增,即可将内髁的一部分撕脱。
症状-总述:
肱骨内髁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剧烈疼痛、肿胀、伸屈受限。肘关节呈半屈状;肘部压痛,但以肘内翻压痛最明显;可触及骨折块活动的摩擦感。
症状-并发症:
早期可有尺神经损伤和桡骨头脱位。晚期可因治疗不当,桡骨头脱位未整复,而有肘内翻畸形和外伤性关节炎。
就医-急诊指征:
1、外力损伤后造成患处肿胀明显、活动受限;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肘关节疼痛不适,有轻微活动受限;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患肢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怎么受伤的?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4、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5、您以前遇到过这种情况么?
6、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受到外伤后出现肘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X线、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患处有无肿胀、畸形等情况,而后会用手触摸、按压患处,确认有无压痛、骨擦感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方向,骨折块大小和移位的程度;侧位X线片能提示骨折块向前、后方向移位状况。在X线诊断时必须注意,小儿肱骨内髁骨化中心未出现之前,在该部骨折应根据其他解剖标志加以判断,如肱骨小头、肱骨内上髁及桡骨小头骨化中心的位置变化加以鉴别,必要时以相同条件拍摄对侧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以便对比观察。
2、CT、磁共振(MRI)检查
X线诊断确有困难的患者,必要时可行CT或MRI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肘关节肿胀、疼痛、伸屈受限,关节内侧压痛明显,有时局部可触及骨摩擦感。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以证实诊断,尤以正位片为明显。
治疗-治疗原则:
肱骨内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是治疗本病的基本要求。医生会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治疗方式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术、经皮撬拔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治疗-一般治疗:
无移位的Ⅰ型骨折采用长臂石膏托,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90°前臂旋前位4~5周,拆除石膏托进行功能锻炼。期间每周需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恢复情况。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无法疼忍受疼痛或者疼痛影响到睡眠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常用药物为尼美舒利、酮洛芬、双氯芬酸等。
治疗-相关药品:
尼美舒利、酮洛芬、双氯芬酸
治疗-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法失败或再移位的患者应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取肘内侧切口,注意保护尺神经,清除骨折处血肿或肉芽组织,确定骨折移位方向后,将骨折块复位,若因屈肌牵拉难以复位时,可将附着骨片上的软组织作适当剥离但必须保留肌腱附着处,以免骨块游离发生骨块缺血性坏死。骨折复位后,可用两枚细克氏针或松质骨螺丝钉做内固定,也可用丝线经骨洞将骨折块固定。术后用石膏固定,4~5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
2、陈旧性骨折复位十分困难。由于肱骨下端髁间窝的骨皮质很薄,很难确定其原骨折断面的方向,因此手术处理应视其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程度大小,明显障碍者通常可通过肘关节松解术处理。伴明显肘内翻畸形者,可做肱骨髁上截骨术。
治疗-其他治疗:
1、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Ⅱ、Ⅲ型骨折应闭合复位,采用局麻或臂丛麻醉,助手将伤肢置屈肘90°、前臂旋前位。术者一手的大鱼际肌抵住肘关节外侧,另一只手用拇指按压移位骨片复位。复位后再用鱼际肌抵住肘内侧,相当肱骨内髁部,并向桡侧上方加压保持复位,用长臂石膏托或超关节小夹板压垫固定,4~5周后拆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2、经皮撬拔复位固定
闭合复位失败,在X光机电视荧屏监视下,用一枚克氏针从骨片的内上方经皮插入,针尖抵住骨片,纠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并推骨片向外方直至解剖复位。再选一枚克氏针向内髁的内下方经皮穿入将内髁固定于骨折近端上,将针尾折弯剪断埋入皮下或留于皮外,用石膏外固定,4~5周后拔除钢针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此法失败者立即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肱骨内髁骨折的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固定是否良好以及时间是否充足、术后是否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本病在经治疗及积极的功能锻炼后,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可能出现肘内翻畸形、外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通过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并纠正骨折移位及恢复关节功能。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正确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制动,循序渐进的恢复肘关节活动,避免再次损伤,注意休息。
日常-生活管理:
1、坐起时要给予协助,以免患侧上肢用力不当而影响伤肢的固定。
2、戒烟,有明确的研究资料显示抽烟严重影响骨折和伤口的愈合。
3、制动期间多活动手指,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4、继续双下肢肌力锻炼,活动时注意安全,劳逸结合。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式,X线为常规检查。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饮食建议:
适当多吃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卷心菜、胡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饮食禁忌:
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多受外力影响导致,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1、适当的体力活动可提高肌力和协调性,减少因跌跤导致骨折的风险。
2、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跌倒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如影响视力的白内障、骨关节炎、直立性低血压、反复发作的眩晕、帕金森病等。
3、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对抗性强的活动时,应佩戴好防护措施。
4、注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