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宫颈癌前病变疾病英文名称: precancerous lesion of uterine...
养生
疾病名称: 宫颈癌前病变
疾病英文名称: precancerous lesion of uterine cervix
疾病概述:
宫颈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uterine cervix)既往被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其病因主要与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有关。本病具有癌变的倾向,长期存在会有可能进展为宫颈癌。临床上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也可出现性接触或妇检查后阴道出血等症状。及时发现本病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有利于防止本病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宫颈
常见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异常出血
主要病因: 本病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子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避免高危性生活,预防HPV感染,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本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本身并不会传染,但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具有传染性的,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由于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因此具体的发病率并不十分清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
病因-总述:
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目前已知HPV共有 160 多个型别, 其中40 多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13~15 种高危型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人体在感染高危型HPV后会破坏宫颈细胞基因,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导致抑癌基因失去活性,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抑制局部免疫功能,同时使感染的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上皮内病变。
病因-危险因素:
1、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1)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16 岁);
(2)不注意性安全,性交时不使用安全套;
(3)早年分娩、多次分娩;
(4)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
2、免疫功能异常
若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缺失等更容易感染HPV。
3、吸烟
吸烟可增加感染HPV的效应。
症状-总述:
多数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异常出血的症状,其中阴道分泌物可伴有臭味,异常出血主要表现为性接触后出血或妇科检查后出血。
症状-并发症:
宫颈癌前病变进一步可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尿频、尿急、便秘、疼痛等症状,晚期宫颈癌通常预后不好。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2、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
3、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如性交后出血等;
4、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妇科就诊检查。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医生可能会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查应避开月经期,检查前24小时避免同房,避免进行盆浴、阴道上药,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之前有过妇科疾病吗?是否做过手术?您是否伴有小腹疼痛、白带异常?
3、你以前怀孕过吗?生过孩子吗?什么时候怀的第一个孩子?生过几个孩子?
4、您平时用什么方法避孕?
5、您之前有检查出感染过HPV吗?
6、您家里有亲人得过宫颈癌吗?
7、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吸烟吗?
8、您第一次来月经是什么时候?上一次来月经是什么时候?出血量大吗?多久能干净?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宫颈癌前病变?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不会危及生命?
5、您建议先尝试什么治疗?有风险吗?
6、做这个治疗贵吗?我将尝试多少个疗程?
7、治愈的概率大吗?我还可以怀孕吗?
8、这个治疗方案如果失败,我还可以做哪些治疗?
9、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随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见子宫颈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子宫颈糜烂样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对于高危型HPV检测,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此项检查有两种方法,包括巴氏涂片法和液基细胞涂片法。
(1)巴氏涂片法:检查时医生会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细胞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固定,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2)液基细胞涂片法:检查时医生会采集来自宫颈移行带的脱落细胞,并将其转移到含有保存液的小管中,然后送检到实验室。
2、HPV检测
可帮助检查患者是否携带有HPV病毒,此项检查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HPV检测可与细胞学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筛查。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检查时医生会在患者的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检查-其他检查:
阴道镜检查:通过阴道镜检查可全面观察阴道和宫颈部黏膜的情况,并同时在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活检。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对本病做出诊断。不过由于本病可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因此在诊断本病时医生需要排除宫颈癌。
诊断-鉴别诊断: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疼痛等症状。晚期子宫颈癌通常预后不好,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肿瘤侵犯膀胱患者还可出现排尿频繁、急迫,压迫直肠可出现便秘。一般根据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可以将本病与宫颈癌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宫颈癌前病变有发生癌变的倾向,因此一旦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采取手术切除,包括宫颈锥切术和子宫全切术,其中子宫全切术多用于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的患者。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暂无针对本病的特异性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治疗-手术治疗:
1、宫颈锥切术
主要包括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和冷刀锥切术两种术式,宫颈锥切术不但可以去除病变,手术后还可以提供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适用于阴道镜检查满意、组织学诊断的高级别病变患者,或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
(1)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手术时医生会通过充有电流的细环线来完成切割、止血等操作。此项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不过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来说,可能有早产或胎膜早破的风险。
(2)冷刀锥切术:该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但可能会有术中出血、术后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术后宫颈机能不全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
2、全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经宫颈锥切术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及合并有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手术指征的高级别病变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若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积极治疗,能够阻止本病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预后-危害性:
宫颈癌前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有致死的可能。
预后-治愈性:
及时发现后经过手术切除,可帮助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预后-治愈率:
由于目前缺乏大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日常-总述:
患者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在创面未完全恢复前注意避免性生活、盆浴等,平时注意定期复查,以监测本病是否有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宫颈癌前病变有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要正确对待自身所患疾病,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身心调整,主动和医护人员、亲属、朋友交流沟通,缓解社会心理压力。
(2)家属尤其是患者的配偶,在治疗期间尽可能多的给予患者关爱与理解,有助于患者恢复自信心,减少担忧,增强治疗依从性。
日常-生活管理:
1、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能劳累,否则可影响抗病能力。
2、根据身体状况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3、平时要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要注意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变化,检查是否有复发的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注意阴部卫生,宫颈锥切术术后一周左右创面结痂脱落,少量出血为正常现象,如有创面发红、肿等感染迹象,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妥善处理。
2、术后1月内禁止性生活,术后3个月内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性生活以及盆浴。
3、术后早期可发生出血,部分患者继发腹腔感染可在术后几周发生出血,一旦出现就要立即告知医生。
4、术后患者应减少卧床,适当下床活动,避免血液高凝引起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有生命危险。
饮食调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补充营养,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2、适当的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如牛奶、蛋类、鱼肉等。
3、适当的多食用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山药、海参、苑菜、菱角、甜瓜等。
饮食禁忌: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
2、避免吃霉变、熏制、腌制等致癌类别的食品。
3、禁止吸烟、饮酒。吸烟、饮酒会影响治疗效果,吸烟还是引发子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会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平时可以学习一些关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或接种HPV疫苗都有利于预防宫颈癌前病变。
1、学习防癌知识,接受性卫生教育,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性伴侣数量。
2、持续的HPV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PV感染,是重要的预防子宫颈癌的措施。
3、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尽早治疗。
4、高危人群有异常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5、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
6、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合理膳食保证充足营养物质的摄入,戒烟戒酒。
相关疫苗:
HPV疫苗目前已用于HPV感染及癌前病变的预防,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肿瘤预防的疫苗,但其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确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HPV疫苗应用的主要目标人群为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15岁以上女性或男性为次要目标人群。我国目前已上市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三种疫苗的适用年龄及适应证各不相同,需咨询专业人士进行注射。三种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疼痛、红斑和肿胀,发热、头痛、眩晕、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等,一般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如持续不退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HPV疫苗接种不能代替常规的子宫颈癌筛查。
1、二价HPV疫苗
可以预防HPV 16和18亚型,适用于9~45岁女性,一共注射3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在注射第一次的1月和6月后进行。
2、四价HPV疫苗
可以预防HPV 6、11、16和18亚型,适用于20~45岁女性,一共注射3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在注射第一次的2月和6月后进行。
3、九价HPV疫苗
可以预防HPV 6、11、16、18、31、33、45、52和58亚型,适用于16~26岁女性,一共注射3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在注射第一次的2月和6月后进行。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