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疾病英文名称: allergic tubulo-intersti...
养生
疾病名称: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疾病英文名称: allerg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疾病别名: 药物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疾病概述: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allerg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又称药物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药物引起的免疫介导肾脏急性小管间质性损害。在临床上较常见,起病急骤,常伴随肾小球和肾血管正常或轻度病变。患者常可见发热、皮疹、血尿、关节疼痛、少尿或无尿等症状。本病的预后一般良好,大多数患者若能及时诊断,迅速停药,肾脏损害是可逆的。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肾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肾脏
常见症状: 发热、皮疹、血尿、关节疼痛、少尿或无尿
主要病因: 服用某些药物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肾活检
重要提醒: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患者一定要避免再次服用引起症状的药物,避免加重肾脏损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不特异,而且轻型或亚临床型容易漏诊,故确切的发病率不清楚。据调查统计,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占病因不明急性肾衰竭的8%~13%。法国的全国性前瞻性协作研究表明,在住院的急性肾衰竭(ARF)患者中,由药物引起的占18.3%,而在肾活检的ARF中,由药物引起的占24.7%。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多见于老年人。
病因-总述: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抗生素、非类固醇抗炎药、抗惊厥药、抗凝药等均可能引起本病。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服用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等因素均会导致本病发生风险增加。
病因-基本病因:
1、药物
(1)抗生素:如二甲氧基苯青霉素、依匹西林、青霉素等β-内酰胺抗生素;先锋霉素Ⅰ、头孢拉定等头孢菌素;利福平、米诺四环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等。
(2)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噻唑、磺胺甲嘧啶等。
(3)非类固醇抗炎药:如对异丁苯丙酸、吲哚美辛、保泰松、安替比林等。
(4)抗惊厥药: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
(5)抗凝药:如苯茚二酮、华法林等。
(6)利尿药:如噻嗪类、速尿等。
(7)免疫抑制药:如环孢霉素等。
(8)其他: 如别嘌醇、西咪替丁、卡托普利、γ-氨基水杨酸等。
2、免疫反应
本病发生可能是药物半抗原与肾间质和(或)小管基底膜结构蛋白的结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半抗原-蛋白复合物,该结合抗原能启动抗体介导的反应,以及迟发性变态反应,随后通过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引起肾损害。可能与机体对药物的高度敏感性有关,与用药剂量无关,除Ⅱ、Ⅰ型超敏反应外,Ⅲ型超敏反应亦可能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作用。
病因-危险因素:
1、过敏体质
服用药物后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发生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2、肝肾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代谢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发生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的风险增加。
3、服用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
服用可能引起本病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惊厥药、抗凝药等可能产生免疫反应,导致本病发生可能性增加。
症状-总述: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发病前接触药物的时间长短不一,通常为15天左右,由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常发生在数月之后。 本病起病的临床症状常为发热、皮疹和血尿。约1/3的患者可同时出现皮疹、发热和关节痛,少数患者可有明显腰痛。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发热,多为低热,可以在感染发热消退后再次出现发热。
2、皮疹
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可为多形性鲜红痒疹、多形性红斑或脱皮样皮疹。
3、血尿
大多数患者可出现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
4、关节疼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大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
5、少尿或无尿
部分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表现出少尿或无尿。
6、蛋白尿
多数患者一般只有轻度蛋白尿,24h定量小于1.5g。
7、腰痛
少数患者可出现明显腰痛。
症状-并发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
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常可见尿少或无尿、腿和脚肿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焦虑、困倦等症状。
2、心衰
发生心衰的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容易疲劳、活动时气促、感觉心脏跳动过快(心悸)、感觉无力或眩晕等。随着病情加重,肺和各脏器会出现淤血,可能导致休息状态下也会气促、下垂性水肿,甚至出现胸水、腹水,以及体重增加等表现。
3、代谢性酸中毒
轻度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程度加深,可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呼吸次数大于20次/分)、拉肚子、腹痛、疲乏、嗜睡、面色潮红、血压偏低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突发高热;
2、伴大量蛋白尿(泡沫尿)、血尿、无尿;
3、伴气促、嗜睡、神志不清等;
4、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应紧急处理,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发热;
2、伴多形性鲜红痒疹、多形性红斑或脱皮样皮疹;
3、伴关节疼痛、腰痛,甚至活动受限;
4、伴少尿、轻度蛋白尿(泡沫尿);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均需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肾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可穿宽松的衣服,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3、可能需要进行血生化等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
2、是反复发作还是持续出现?出现多长时间了?
3、症状有持续加重吗?
4、是否有什么疾病?是否存在肝肾功能不全?
5、都进行过哪些治疗?是否长期服用什么药物?
6、是否为药物敏感体质?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个病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4、我需要进行什么治疗?
5、需要长期服药吗?需要手术吗?
6、需要治疗多长时间?能治好吗?治好后会复发吗?
7、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硬下疳、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肾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为患者测量体温;观察皮疹的形态及分布等特点;检查关节有无疼痛及变形等,能够初步了解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出血等情况。部分患者可有短时间的嗜酸性细胞增多,对本病诊断有较大帮助。
2、血生化
有助于了解有无肝肾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血免疫球蛋白IgE含量升高。血中可测得抗TBM抗体,部分患者可见血肌酐急性升高。
3、尿常规
医生收集患者的尿液,通过检验科对尿液的分离检查,测定尿液各种成分的量是否超标,了解肾脏损伤情况。尿沉渣常有颗粒管型和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尿中出现嗜酸性白细胞,尤其是尿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大于尿白细胞总数的5%。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行肾活检进一步明确肾脏损害病理类型。通常可见肾间质弥漫或多灶性的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的间质水肿,以及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乃至肾小管上皮的小灶状坏死及再生。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发热、皮疹、血尿、关节疼痛、少尿或无尿等症状,发病前2~3周有用药史,并结合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肾活检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与急性肾小管坏死、嗜酸性粒细胞尿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者无过敏性药物应用史,无过敏反应(或皮疹)的发生,尿液中嗜酸细胞不增高,血中IgE不高或正常可与本病鉴别,如有困难者可通过肾活检鉴别。
2、嗜酸性粒细胞尿
嗜酸性粒细胞尿也可见于上或下尿路感染、急进性肾炎、IgA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肾衰竭、肾乳头坏死、前列腺炎、急性肾移植后排异和动脉粥样栓塞性疾病。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临床特点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患者应立即停用引起变态反应和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给予高营养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并进行药物、透析等治疗,减轻肾脏损害。
治疗-一般治疗:
1、立即停用引起变态反应和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
2、不能进食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给予恰当的营养支持和补充辅助疗法。
3、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或酸碱平衡失调。
治疗-药物治疗:
1、激素
持续性肾衰竭的患者,应早期开始激素短程治疗,通常口服泼尼松,重症肾衰竭的患者可静脉输入甲泼尼龙。
2、免疫抑制剂
若患者用激素治疗后,血肌酐浓度基本无变化或肾活检显示轻度或无间质纤维化,可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2周内加用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等。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甲泼尼龙、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
治疗-手术治疗:
当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时,可采用肾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法可以使患者免除透析,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其他治疗: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病情较重并且在进行性发展,而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效果或难以进行非手术治疗时,就应尽早考虑采用透析治疗。临床上目前用于急性肾衰竭治疗的透析技术主要是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腹膜透析三种。
治疗-治疗周期: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患者若能及时诊断、迅速停药则病变是可逆的,一般预后良好。尽管部分患者肾功能衰竭严重且持续时间长,需要透析治疗,但病死率低。部分患者可遗留肾功能不全,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如延误诊断或再次误用该药物而出现严重变态反应,并出现严重急性肾衰竭,则预后差,肾活检病理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者预后也差。
预后-危害性: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衰、代谢性酸中毒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情况。
日常-用药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应用一些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激素类的药物时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应用,绝对不能随意的加减药量,以防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2、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咨询医生后,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但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4、注意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手,勤换洗衣物。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以预防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需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以便于医生了解治疗效果。
饮食调理:
本病的患者应予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注意定时定量进餐,养成健康的饮食节律,切不可暴饮暴食。
饮食建议:
1、宜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2、注意补充水分。
3、补充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可多喝牛奶。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2、少吃羊肉、狗肉等温补食品。
3、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奶油、肥肉等,易使血脂升高。
4、戒烟、戒酒。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通过改变其相关危险因素来进行预防。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非类固醇抗炎药、抗凝药等。
2、对药物敏感,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尽量避免服用相关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