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过敏性咳嗽疾病别名: 变应性咳嗽疾病概述: 过敏性咳嗽又称变应性咳嗽,为较为常见的呼吸道...
养生
疾病名称: 过敏性咳嗽
疾病别名: 变应性咳嗽
疾病概述:
过敏性咳嗽又称变应性咳嗽,为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是指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在接触了某些诱发因素后,出现慢性咳嗽。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有关,油烟、灰尘、长时间讲话等高危因素可引起发作,主要表现为长期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或发痒。患者具有过敏体质,但痰嗜酸粒细胞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如果未及时治疗,往往迁延不愈,还可产生失眠、焦虑、尿失禁、晕厥、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经过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使症状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气管
常见症状: 长时间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有关,油烟、灰尘、长时间讲话等高危因素可引起发病
检查项目: 过敏原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lgE检查、血常规、X线、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均可出现咳嗽,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睡眠,如果未及时治疗,往往迁延不愈,还可产生失眠、焦虑、尿失禁、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有研究显示,在中国,过敏性咳嗽约占慢性咳嗽的13.2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过敏体质的人群。
病因-总述:
过敏性咳嗽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患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导致免疫系统受到特定的外源性刺激时会发生功能紊乱。
病因-危险因素:
烹饪的油烟、香烟烟雾、灰尘、空气污染、冷空气、刺激性气体、长时间讲话、季节性花粉或飘絮、伴有其他过敏史等高危因素,都可引发过敏性咳嗽。
症状-总述:
主要表现为长期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或发痒。如果患者过敏性咳嗽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迁延不愈。
症状-典型症状:
长期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无论白天或夜间都可发生。
症状-并发症:
1、焦虑症
如果患者过敏性咳嗽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控制,可产生失眠、焦虑等症状。
2、尿失禁
剧烈咳嗽时腹压增高,可导致尿失禁,即尿液不受控制的漏出。
症状-伴随症状:
常伴有咽喉发痒或异物感。
就医-门诊指征:
1、长期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2、伴咽喉部异物感或发痒。
3、伴失眠、焦虑、尿失禁。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呼吸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之前是否接触过二手烟?
7、有无其他过敏史?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我为什么会得病?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应该怎么治疗?
6、需要治疗多久?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长时间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过敏原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lgE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特应质(过敏体质),然后进行血常规、X线、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排除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并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患者未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增高,可协助诊断,并帮助与哮喘进行鉴别。
2、过敏原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lgE检查
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体质,以及确定变应原类型。
检查-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主要用于与哮喘相鉴别。过敏性咳嗽患者多表现为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2、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是一种无创检查,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主要用于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哮喘相鉴别。过敏性咳嗽患者的结果显示痰嗜酸粒细胞比例正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有助于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过敏性咳嗽的患者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发作史,根据典型症状结合相应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过敏性咳嗽的患者具有特应质(过敏体质),但痰嗜酸粒细胞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需要注意与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应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鼻后滴流综合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两者均可发生阵发性咳嗽,也可伴有咽部发痒、异物感。鼻后滴流综合征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而过敏性咳嗽无论日夜都可发生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从而引起咳嗽,可使用治疗鼻炎药物做诊断性治疗,如治疗有效,咳嗽随之减轻,即可明确诊断鼻后滴流综合征,排除过敏性咳嗽。
2、咳嗽变应性哮喘(CVA)
咳嗽变应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与过敏性咳嗽类似。但咳嗽变应性哮喘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阳性,而且有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FeNO增高,而过敏性咳嗽没有这些特点。
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两者均可出现慢性刺激性干咳,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两者可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进行鉴别,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可显示痰嗜酸粒细胞增高,而过敏性咳嗽的痰嗜酸粒细胞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是过敏性咳嗽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还需要避免诱发过敏的因素。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镇咳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为泼尼松、甲泼尼松、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得宝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常见的吸入糖皮质激素有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
2、抗组胺药
可起到抗过敏的功效,常用药物有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丁、氮卓斯汀等。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倦、乏力、眩晕、头痛、口干、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等,少数患儿可出现精神兴奋、失眠、肌肉震颤、心律失常等。
3、镇咳药
具有抑制咳嗽反射的作用,可缓解咳嗽的症状,常用药物有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那可丁、苯丙哌林等。但是镇咳药应该谨慎使用。咳嗽和咳痰常同时存在,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痰液排出后咳嗽也可缓解,如果使用镇咳药,则痰液排出受阻,大量痰液潴留于呼吸道内,可能会引起气管阻塞,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反而加剧病情。
治疗-相关药品:
泼尼松、甲泼尼松、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得宝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丁、氮卓斯汀、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那可丁、苯丙哌林
治疗-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药物治疗,多数患者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1、白天和黑夜均可出现咳嗽,严重影响学习、睡觉。
2、如果未及时治疗,往往迁延不愈,还可产生失眠、焦虑、尿失禁、晕厥、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如果症状轻微,在远离过敏原后可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复发性:
药物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是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会导致本病的复发。
日常-总述:
日常重点需要避免接触各种危险因素,以防疾病复发。此外,还需要保持情绪稳定、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起到控制疾病、缓解症状的作用。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口服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使用,停药时需要逐渐减量,不能骤然停药,以免发生停药反应。
2、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疲倦、乏力、眩晕、头痛、口干、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等药物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远离吸烟的人,避免二手烟刺激患儿的呼吸道。
2、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呆在室内,如果必须外出,则需要戴口罩出门。
3、天气寒冷时,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出门需注意保暖。
4、注意室内卫生,勤打扫多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5、讲话时间不要过长或声音不要过大。
饮食调理:
避免可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治疗十分重要,日常还需要格外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避免刺激呼吸道,以免诱发疾病发作。
饮食建议:
1、食物应易消化,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应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进食方式应少量多餐。
2、保持营养均衡,饮食规律。
饮食禁忌:
1、不要进食明确的过敏食物。
2、慎重食用常见的过敏食物,如各类水产品(尤其是贝、虾、蟹等)、巧克力、花生、牛奶、鸡蛋、坚果、核桃、草莓、番茄等。
3、避免辛辣、高盐、高糖的饮食,以及酒或含酒精的饮料,避免刺激呼吸道。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暂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措施。但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可以通过避免高危因素(如烹饪的油烟、香烟烟雾、灰尘、空气污染、冷空气、刺激性气体、长时间讲话、季节性花粉或飘絮等),来降低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