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疾病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养生
疾病名称: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疾病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疾病别名: 合胞病毒肺炎、流行性憋喘肺炎
疾病概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RSV)肺炎,是一种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各年龄组均易感,但常见于2-3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下降。常在冬春季节发病,起病急骤,主要症状有咳嗽、鼻塞、发热和喘憋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暂停甚至死亡,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根据其流行及临床特点,又称之为流行性憋喘肺炎。确诊需依靠病毒学检查,目前暂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以支持疗法为主。由于RSV的传染性很强,很容易爆发流行,故一旦发现有RSV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尽早确诊、隔离,并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其具备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胸部、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鼻塞、呼吸困难、喘憋、心力衰竭、口唇发绀
主要病因: RSV病毒感染、机体抵抗力弱、环境和气候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清病毒抗体检查、病毒抗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由于RSV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和空中飞沫传播,容易爆发成为流行性疾病,故一旦发现有RSV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尽早确诊、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从传染源流出。
相关中医疾病: 肺炎喘嗽
流行病学-传染性:
RSV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RSV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有大量RSV,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1、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如病毒污染的手指或脸颊接触都可传播。
2、也可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各种物品间接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首感发病率可达65%,各年龄组均易感,但常见于2-3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下降。
流行病学-死亡率:
据报道,全球每年约有6400万人感染RSV,造成3至5百万儿童及成人死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各年龄组均易感,但常见于2-3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
2、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1。
3、在成人中多见于高龄、有心肺基础疾病、免疫抑制者。
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发生RSV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RSV肺炎的发生受当地气候,降雨量和温度等外部因素影响而出现地区性的差异。
1、在温带及大部分亚热带地区,秋末、冬春季节出现RSV感染流行。
2、在热带地区通常在雨季出现RSV感染流行。
3、在北美洲、欧洲地区,冬季、春季是RSV感染流行高峰期。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我国北方多于冬春季发病,南方则多见于夏秋季。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因RSV传染性强,近年来其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易发生暴发感染。
病因-总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主要病因是RSV感染,其发病与机体因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密切相关。此外,年龄小于半岁,缺乏母乳喂养,早产且双胎或三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功能缺陷、神经肌肉损伤、胃食管反流、21-三体综合征等基础疾病者更易患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病毒感染
RSV首先感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可在细胞内复制扩散并直接损伤细胞,造成局部病变。损伤的细胞和机体的抗病毒反应可引起呼吸道水肿、黏液高分泌和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导致小儿呼吸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及喘息。
2、机体因素
小儿时期尤其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各组织器官发育又未成熟,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健全,血中及呼吸道局部免疫球蛋白(IgA)不足,故易感染,且感染后易于扩散。
3、环境和气候因素
居室通风不良,阳光不充足,病原体易滋生繁殖。天气寒冷或气候骤变,可使机体抵抗力低下,均易诱发本病。
病因-危险因素:
1、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尤其1岁以内儿童,男多于女,其比例约为1.5:1。在成人中多见于高龄、有心肺基础疾病、免疫抑制者。
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功能缺陷、神经肌肉损伤、胃食管反流、21-三体综合征等基础疾病患儿易发生RSV感染。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年龄小于半岁、缺乏母乳喂养等可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发病风险增加。
4、有学龄期同胞兄妹,家庭成员超过5人,家中有上托儿所的同胞兄妹,父母或者家庭成员吸烟等。
症状-总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病毒性肺炎较为相似。起病急骤,大部分患者初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突出,出现鼻塞、流涕,继而咳嗽、低热、喘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呼气延长、口周发绀和三凹征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暂停甚至死亡,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鼻塞、流涕
绝大多数患者早期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
2、发热
患者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多在38.5℃以下,少数可达39℃-40℃,病情轻重与发热无平行关系。
3、干咳、憋喘
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后2-3天,有明显发作性喘憋,可有持续性干咳,烦躁哭闹等。
4、呼吸困难
随着病变进展,患者可出现突然憋喘,呼吸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60-80次。
5、发绀
患者可因呼吸困难,吸入的氧气减少,出现口唇发紫。
症状-病情发展:
1、初期
大多数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突出,出现鼻塞、流涕,继而咳嗽、低热、喘鸣。
2、加重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呼气延长、口周发绀和三凹征等。
3、持续发展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暂停甚至死亡,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支气管炎、咽喉炎、中耳炎和心肌炎等。
症状-并发症:
1、脱水征
由于过度换气引起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和液体摄入量不足,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脱水征。
2、呼吸性酸中毒
因喘憋、呼吸困难,出现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易致呼吸性酸中毒。
3、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RSV感染呼吸道引起气道上皮水肿、坏死、脱落,分泌物增多,导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而引 起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以及病毒的毒素作用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常见并发症。
4、其他
有学者认为,RSV感染可能引起脑膜炎、脊髓炎、肝损害、中耳炎和心肌炎等。
就医-家庭处理:
发热的患者应适当休息,不要带病去上学或工作。多喝开水补充因发热而失去的水分。婴幼儿发热者,不应该穿戴和包裹得太厚太严,以防皮肤不能散热而造成高热惊厥(即抽风)。尤其是高热者应该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用热水加适当的酒精擦浴等均为有效的降温措施。如未见疗效,或因高热出汗量多,造成高热性脱水而出现烦躁、抽风甚至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看医生。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明显发作性喘憋,持续性干咳;
2、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呼气延长等症状,且持续不缓解;
3、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
需立即到医院就诊,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高热、昏迷的情况,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若患者出现鼻塞、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请根据年龄特点及时到新生儿科、小儿科或呼吸内科就诊。
3、对确诊的患者,如传染性较强,建议转诊至感染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做体格检查,请穿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请记录服用药物的名称。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若患者为小儿或新生儿,以下问题可由患者家属作答。
1、您都有哪些症状?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多长时间了?
2、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
3、您最近有没有受凉?
4、此次患病以来,有没有感觉到胸口憋得慌或者呼吸困难?
5、您自己有吃过什么药来缓解症状吗?用法、用量是什么?效果怎么样?
6、您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吗?做过哪些检查、进行过哪些治疗?
7、您以前有没有诊断过肺部疾病?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
8、您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9、哺乳期间主要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若患者为小儿或新生儿,以下问题通常由患者家属提出。
1、我到底得了什么病?这个病严重吗?
2、导致我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多久能出结果呢?
4、我需要住院治疗吗?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如果需要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
7、治疗好了以后还会复发吗?会有后遗症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就诊时,医生首先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询问病史,其次将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患者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等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建议患者行病毒分离、血清病毒抗体检查、病毒抗原检测、肺功能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部分患者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口唇发紫,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及三凹征。
2、叩诊
肺部叩诊常呈过清音。
2、听诊
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憋喘发作时往往听不到啰音,稍缓解时可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从白细胞总数、分类和形态的改变可大致估计出感染的性质及机体反应状态。本病患者血常规可见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为(5-15)×109/L,多数在1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多在70%以下。
2、血生化检查
本病属病毒性肺炎,C反应蛋白(CRP)上升不明显。
3、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是反应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检测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对于纠正患者酸碱平衡紊乱起到关键性作用。对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血气分析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重要作用。
4、血清病毒抗体检查
发病早期收集第一份血,间隔2-3周收集第二份血,检测双份血清中RSV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如第二份血清中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有≥4倍的升高,可做出RSV感染的病原诊断。
5、病毒分离
采集患者的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标本,接种到组织培养中,3-5天后出现典型的细胞融合病变,高度提示RSV感染。
6、病毒抗原检测
鼻咽分泌物间接免疫荧光或酶法检查病毒抗原阳性,可作为快速早期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方法。国外也有报道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鼻咽分泌物中的RSV抗原。
检查-其他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
1、检查过程
患者鼻子被夹住,保持用嘴呼吸;患者需要跟随医生指令进行呼气与吸气动作,操作简便,无创伤。
2、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检测呼吸道通畅程度、肺容量大小,有利于疾病早期检出肺及气道病变,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3、检查结果
本病患者急性期肺功能检查结果可以表现小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通气和血流比例异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还可通过X线胸片检查,直接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是诊断肺炎的重要依据。本病患者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或点片状阴影。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X线胸片所见,可考虑诊断本病。但合胞病毒肺炎的确诊需依赖于病原学的检查,如病毒分离、血清病毒抗体检查、病毒核酸检测等。此外,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偏肺病毒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偏肺病毒肺炎
与RSV肺炎一样,其也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且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因此,临床上不易鉴别。病原学诊断是主要的鉴别手段。
2、支气管炎
全身症状轻,支气管炎一般无明显呼吸困难与缺氧症状,肺部音较粗,且不固定,易随咳嗽而改变,但婴儿重症支气管炎不易与肺炎鉴别,凡具有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者应按肺炎治疗。
治疗-治疗原则:
迄今为止对RSV感染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一般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应用抗病毒药物,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并发症。目前能有效治疗RSV感染的药物很少,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RSV的药物,仅利巴韦林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两种药物。
治疗-对症治疗:
1、降温、镇静
患者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药,对烦躁不安或有惊厥的病儿,给镇静剂。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止咳祛痰:对于干咳严重妨碍入睡或体力消耗时,可用小儿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和异丙嗪糖浆等。
(2)止喘:可用复方氯丙嗪。
(3)供氧:有严重缺氧症状时应及早供氧。氧气吸入一般用鼻导管给氧,以鼻导管插入鼻前庭处即可。重症可用面罩雾化吸氧。此外亦可根据病情分别给予间歇或持续给氧。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但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免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
2、湿化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肺炎患者呼吸急促,加上发热进食少等因素,容易使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不易咳出,甚至阻塞管腔,增加通气功能障碍,故除增加病室湿度外,对重症患者还应注意局部呼吸道湿化,并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
3、注意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减少机体耗氧量。经常变换体位,以减轻肺淤血,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4、注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饮食应易于消化,高热量、高营养及富有维生素,如维生素A能使呼吸道黏膜增强抵抗力。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有较为广谱的抗DNA和RNA病毒作用。研究表明,RSV感染早期应用可降低鼻内分泌物的排毒期,减少发热及全身症状。可静脉滴注,注意此药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也可吸入给药,吸入不良反应少。
2、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G)
其在预防RSV感染中具有一定效果,对伴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小于2岁的婴幼儿,目前正在给氧或6个月内接受过给氧,小于32周的早产儿在RSV流行季节前可以考虑给予RSVIG免疫预防。
治疗-相关药品:
小儿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异丙嗪糖浆、复方氯丙嗪、利巴韦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经验,主要采用辨证治疗、随症加减、中成药治疗和拔罐治疗等方法。
1、辨证治疗
(1)常证
①风寒闭肺证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方药:华盖散加减。
②风热闭肺证
治法: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③痰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④毒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⑤阴虚肺热证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⑥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
①心阳虚衰证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②邪陷厥阴证
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2、中成药治疗
(1)通宣理肺口服液,用于风寒闭肺证。
(2)小儿咳喘灵泡腾片,用于风热闭肺证。
(3)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用于痰热闭肺证。
(4)养阴清肺口服液,用于阴虚肺热证。
(5)玉屏风颗粒,用于肺脾气虚证。
3、拔罐疗法
取双侧肩胛下部,拔火罐。此疗法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肺炎湿性啰音久不消退者。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患者如在早期及时治疗可实现恢复,预后良好。本病病情变化较快,如不积极接受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部分患者易于病后数年间反复出现咳嗽、喘息,少部分最后可进展为支气管哮喘。死亡病例多发生在早产儿及那些患有神经肌肉、肺、心血管或免疫系统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预后-危害性:
1、RSV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和空中飞沫传播,容易爆发成为流行性疾病。
2、本病部分患者易于病后数年间反复出现咳嗽、喘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且少部分最后可进展为支气管哮喘。
3、本病病情变化较快,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可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一般不会复发,但可能出现再次感染。
日常-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患者应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可因鼻塞、流涕、咳嗽等不适症状,而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
(2)家属因患者住院,家庭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同时因缺乏对肺炎的预防、保健、护理知识,可产生焦虑、自责、急躁等心理反应。
2、护理措施
(1)患者家属应每天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应及时开导并鼓励患者,同时可借助播放音乐、播放视频、适当运动,来转移患者注意力。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态平稳,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在服用利巴韦林期间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即可消失。由于本药不宜用于未经明确病原诊断为RSV感染的患者,且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对肝功能、血象有不良反应,故患者及家属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擅自服药、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
2、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需低温保存。由于本药主要用于易感或高危人群在RSV流行季节的预防,个体能否用药,详情请咨询医师。
3、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
4、不擅自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
5、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避免耽误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60%。
2、外出的时候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感冒流行期间勿去公共场所。
3、加强营养,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少量多餐。
4、适当锻炼,可多做一些深呼吸以及扩胸运动来增强肺功能。
5、气候冷暖不调时,随时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日常-病情监测:
1、RSV的再次感染很常见,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再次出现咳嗽、喘息、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患者在急性期过后长时间内反复发作咳嗽、喘息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提示RSV下呼吸道感染后遗留气道反应性,应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复查时可能会做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功能等检查,便于医生评估病情的转归。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患者应注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饮食应易于消化,高热量、高营养及富有维生素。宜少量多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再感染。
饮食建议:
1、建议进食软食或半流食,这样可以减轻呼吸急迫所引起的咀嚼和吞咽困难,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又可防止食物反流。
2、宜进食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维生素A能使呼吸道黏膜增强抵抗力;维生素B有调节心脏及肠胃系统作用,能促进循环,改善食欲;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促进造血及肝脏的解毒作用。
3、宜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宜少量多餐,忌过饱。
2、不吃生冷、硬质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
3、忌食刺激性油腻食品,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预防措施: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目前暂没有获得许可的RSV疫苗。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RSV肺炎的发病率,可能与母乳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细胞因子和免疫因子有关,其能够有效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
1、预防RSV感染
提倡勤洗手,注重个人卫生防护,避免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各种物品间接传播。
2、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1)积极治疗免疫功能缺陷、神经肌肉损伤、胃食管反流、心肺基础疾病等。
(2)孕妇妊娠期应注重保健和定期产检,避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遗传性疾病患儿出生。
(3)哺乳期间提倡孕妇采用母乳喂养。
3、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
(1)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遇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2)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4)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以免食物呛吸入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