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踝关节结核疾病英文名称: ankle joint tuberculosis疾病概述: 踝...
养生
疾病名称: 踝关节结核
疾病英文名称: ankle joint tuberculosis
疾病概述:
踝关节结核(ankle joint tuberculosis)是指结核分枝杆菌侵及踝关节引起的结核病变。较为少见,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一般为单侧发病,患者常有扭伤史。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功能受限。影像学可见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感染,通过手术治疗清除病灶、改善关节功能以及纠正畸形。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踝部
常见症状: 踝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可伴有跛行
主要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涂片镜检、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一经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对踝关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临床分类:
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单纯滑膜结核、单纯性骨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其中以全关节结核最为常见,单纯性骨结核较单纯滑膜结核常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骨结核患者多数继发于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将疾病传染给他人,通常骨结核等肺外结核患者不容易引起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踝关节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3.4%,在下肢三大关节中发病率最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病因-总述:
踝关节结核主要的病因是结核杆菌感染。其感染途径主要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通过淋巴系统、血行播散或直接由邻近病灶蔓延侵入踝关节,而引起的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破坏。踝关节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肠、淋巴结或胸膜结核。
病因-危险因素:
当患者有以下情况时可增加患病风险或加重病情:
1、身体过度劳累;
2、营养不良;
3、免疫力低下。
症状-总述:
本病发病比较缓慢,患者常有扭伤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踝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跛行等,活动期可伴有乏力、消瘦、低热、盗汗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和肿胀
初期仅有轻微酸痛、麻木、不适,局部微肿,动重静轻,踝关节周围可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关节内积液增多,肿痛加重,内外踝下方和跟腱两侧的正常凹陷膨隆。本病晚期,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时,疼痛会减轻或消失。
2、功能障碍和畸形
开始为踝关节背伸跖屈受限,若累及跟距关节则内外翻活动受限。晚期关节破坏严重,可出现足下垂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窦道形成,最终致关节强直。
3、跛行
由于疼痛,患者出现跛行,疼痛与跛行的程度有关,晚期由于畸形致跛行明显。
4、其他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活动期可有乏力、消瘦、低热、盗汗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本病晚期,关节可合并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就医-门诊指征:
1、有结核病史患者,再发结核症状;
2、如果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3、现踝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跛行;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上述症状,可前往骨科或呼吸科就诊,已确诊结核的患者,可至结核病防治中心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接触过结核病人么?你以前得过结核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这个病会传染么?我的家人需要检查么?
4、我需要如何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踝关节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医生会选择性地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涂片镜检、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累及范围。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液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沉在疾病活动期时加速。可辅助诊断。
2、结核菌素试验
可测定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阳性反应提示有过结核菌感染,或已建立免疫力;强阳性反应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3、涂片镜检
取干酪样坏死物直接涂片,查找结核杆菌,对于本病的确诊有较大意义。
4、其他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也可用于骨关节结核的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单纯性滑膜结核在X线片上表现为骨质疏松与软组织肿胀阴影,单纯性骨结核则表现为囊性溶骨性改变或毛玻璃样改变,其间死骨并不多见。发展至全关节结核时则表现为进行性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对称,并可看到边缘性骨破坏。随着病变发展,骨破坏加剧,软骨下骨皮质消失,至后期,踝关节毁损明显,但极少发生骨性强直。除非有继发感染存在,一般不会出现骨硬化表现。
2、CT检查
在单纯性滑膜结核可以看到关节腔内积液,积液大都在踝关节的前方与后方跟腱的两侧。单纯性骨结核可以在相应部位有溶骨性改变、死骨形成及病灶附近的寒性脓肿。
3、MRI检查
可早期发现病变,表现为骨松质炎性浸润异常阴影,通常在关节的两侧骨端均有相似的变化。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踝关节扭伤、创伤性滑膜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踝关节扭伤和创伤性滑膜炎
两者与踝关节结核都有外伤史,容易混淆。踝关节扭伤和创伤性滑膜炎与外伤的关系更直接些。在肿胀方面,踝关节韧带扭伤所致肿胀为局限性,不像踝关节滑膜结核成弥漫性。另外,踝关节结核有全身性中毒症状,可相鉴别。对于鉴别困难者,可作MRI检查。对可疑病例,不要贸然诊断为创伤性病变,应给予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2、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为多发性关节炎,单独发生在踝关节的罕见,因此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通过各种非手术治疗及手术疗法的运用,达到杀灭结核杆菌、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目的,从而改善局部血供,促进骨质再生,恢复关节功能,保持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僵直。
治疗-一般治疗:
在用药的基础上,需进行局部制动,如用石膏、支具等,限制病变肢体活动。
治疗-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骨结核的根本措施。可全身用药,也可关节内注射用药。
1、用药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2、常用药物
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主张联合用药,异烟肼与利福平为首选药物。在原发耐药率较低的地区,强化期可三药联用;在原发耐药率较高的地区,强化期应四药联用。
3、注意事项
抗结核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为肝损害、神经毒性、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并同时服用保肝等药物。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儿童需慎用乙胺丁醇及链霉素。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
治疗-手术治疗:
1、滑膜切除术
适用于单纯滑膜结核非手术治疗无效及滑膜增厚者。
2、病灶清除术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单纯骨结核,或病灶中有明显死骨者。早期全关节结核也应做此手术。
3、关节融合术
用于晚期全关节结核,年龄在12岁以上,在病灶清除术的同时做关节融合术,术后石膏托固定2~3个月。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踝关节结核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是否持续用药、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若接受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可控制病情,改善踝关节功能。
预后-危害性:
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使患者丧失踝关节活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可控制结核杆菌的感染,同时也可改善关节功能及纠正畸形。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踝关节结核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生活护理、监测身体功能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药物不良反应。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早期患者对疾病不认识,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后期由于病情长、恢复慢,可产生急躁或悲观厌世的情绪。
2、护理措施
患者应主动去学习了解疾病相关信息,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及预后,解除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常用药物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2、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用药效果,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用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听神经、视神经损害的症状,如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改变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当制动患肢,以缓解疼痛,防止感染蔓延扩散,防止病理性脱位或骨折。
2、固定时避免石膏过紧,应多活动脚趾,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3、结核患者长期低热、盗汗,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身、更衣、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日常-复诊须知:
应遵医嘱进行复诊,评估药物疗效,常规行痰涂片检查、X线检查评估结核治疗效果及患处关节情况。
饮食调理:
结核病者长期盗汗,常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多饮水,并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抵抗力。
饮食建议:
1、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
2、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色、香、味、形等,以增进食欲。
饮食禁忌:
肝功能及胃肠消化机能差的患者,可适当地限制摄入脂肪量,以减轻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结核的防治。
1、依照国家儿童免疫规划,新生儿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
2、饮食注重营养平衡,经常运动健身,增强机体抵抗力。
3、平时勤洗手、多通风,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等。
4、如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以及咯血或痰中带血的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
相关疫苗:
1、卡介苗是以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为菌株的疫苗,可用于预防结核菌感染。
2、在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一般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即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