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疾病概述: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是由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本病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二位。患者常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发热等症状,有时还可出现呕吐、寒战、黄疸等表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终治疗是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胆囊
常见症状: 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主要病因: 主要致病原因有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平片、B超、核素扫描、MRI、CT
重要提醒: 本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胰腺炎等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临床分类: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病变早期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增加,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若此时梗阻未解除或炎症未控制,病变波及胆囊壁全层,出现囊壁增厚,血管扩张,甚至浆膜面也有纤维素和脓性渗出物,称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病变进一步发展,波及胆囊壁全层,囊壁增厚,血管扩张,出现浆膜炎症,有纤维素或脓性渗出。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如胆囊梗阻仍未解除,胆囊内压力继续升高,胆囊壁张力增高,血管受压导致血供障碍,引起胆囊缺血坏疽,称为坏疽性胆囊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外科领域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二位。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女性发病率较高,以40-60岁更为多见。
病因-总述: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致病原因有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结石堵塞胆囊管使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滞留、浓缩,其胆汁具有细胞毒性,引起细胞损害,加重胆囊黏膜炎症、水肿甚至坏死;致病菌多从胆管逆行进入胆囊,或经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当胆汁流出不畅时造成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病因-基本病因:
1、胆囊管梗阻
结石可突然阻塞或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嵌顿的结石也直接损伤受压部位的黏膜引起炎症,以致胆汁排出受阻,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具有细胞毒性,引起细胞损害,加重黏膜的炎症、水肿,甚至坏死。另外由肿瘤、蛔虫、胆囊扭转和胆囊管狭窄也可引起胆囊颈或胆囊管的梗阻。
2、细菌感染
多为继发性感染,致病菌可通过胆道逆行侵入胆囊,或经血循环或淋巴途径进入胆囊。胆汁或胆囊壁细菌培养阳性者占50%-70%。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他有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厌氧菌感染亦较常见。
病因-危险因素:
1、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比如长期大量饮酒、饮食不规律、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等。
2、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发生结石的风险高,容易导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
症状-总述: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畏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病情继续进展出现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常有轻度至中度发热。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
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疼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如病变发展,疼痛可转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
2、发热
患者常有轻度发热,常无寒战,如出现明显寒战高热,表示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如胆囊积脓、穿孔等,或合并有急性胆管炎。
3、黄疸
少数的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可能是胆色素通过受损的胆囊黏膜进入循环,或邻近炎症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若黄疸较重且持续,表示有胆总管结石并梗阻可能。
症状-并发症:
1、坏疽胆囊常发生穿孔,穿孔多发生在胆囊底部及颈部。
2、如反复发作,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化、胆囊黏膜消失,呈慢性胆囊炎改变,甚至萎缩。
3、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内脓液可进入胆管和胰管,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
4、急性胆囊炎因胆石压迫和炎症浸润,可穿破至十二指肠等周围器官形成胆囊胃肠道内瘘,使急性炎症症状迅速消退。胆结石如进入肠道,还可能引起肠梗阻。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会进行血生化等检查,应提前做好空腹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以前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有胆囊疾病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吸烟、饮酒吗?
7、您近期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8、最近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大?
9、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10、您有没有治疗过?治疗过程是怎么样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可能是什么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需要住院吗?
5、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手术有风险吗?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治疗效果怎么样?会复发吗?
9、我日常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大概需要复查哪些内容?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可能选择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平片、B超、核素扫描、MRI、CT等检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右上腹可有Murphy征(墨菲征)阳性、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如胆囊病变发展慢,大网膜可粘连包裹胆囊,形成边界不清、固定的压痛性包块。
墨菲征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肋弓下缘右侧锁骨中线处(近似于胆囊位置),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为该体征阳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血生化
血清转氨酶升高,AKP(碱性磷酸酶)升高较常见,血清胆红素升高,1/3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平片
可显示阳性结石和肿大的胆囊影像。还可显示膈下或胆囊内的气体,若胆囊内有气体应注意内瘘。
2、B超
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囊壁增厚甚至有“双边”征,以及胆囊内结石光团,结石嵌顿在颈部可被掩盖,需待炎症消退后出现。还可显示胆囊壁穿孔和其周围积液。
3、核素扫描
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胆囊不显影,则提示急性胆囊炎。
4、MRI、CT
也可用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既往有哪些消化道疾病,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
诊断-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需与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小肠憩室穿孔、右侧肺炎等相鉴别,这些疾病也可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医生可通过体格检查、B超、核素扫描等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终治疗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除手术治疗外,还应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支持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液、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措施。
治疗-药物治疗:
具体药物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1、解痉止痛
常用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哌替啶等。
2、利胆药物
包括硫酸镁、熊去氧胆酸等。
3、抗感染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首先采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在明确致病菌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阿托品、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哌替啶、硫酸镁、熊去氧胆酸、克林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治疗-手术治疗:
1、胆囊切除术
如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胆囊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允许,应行胆囊切除术,以根除病变。医生可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将胆囊切除。
2、胆囊部分切除术
当分离胆囊床有困难或可能引起创面大出血时,可保留胆囊床部分胆囊壁,破坏其黏膜,切除其余部分胆囊。
3、胆囊造口术
对高危患者或胆囊局部炎症粘连重、解剖不清楚者,应行胆囊造口术,3个月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4、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CD)
可减低胆囊内压力,使急性期过后再行择期手术,仅适用于病情危重又不宜手术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机有关,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病情重、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出现不良预后,甚至可能死亡。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胆囊胃肠道内瘘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症状通常可以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患者宜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活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嘱正确用药,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良反应。
2、用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心悸、发热、口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刺激。
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
4、控制体重,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术后一般无需复查,如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时立即到院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手术创口应定期换药,保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并注意手术创口是否有红肿、破溃等,遵医嘱服用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感染。
2、术后第二日一般即可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
3、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观察伤口引流物颜色和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密切,患者宜合理饮食,急性发作时应采取禁食的措施。当症状缓解后应适量进食流质食物。规律进餐,忌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以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饮食建议:
1、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可选择瘦肉、鸡肉、鱼肉及蔬菜、水果泥等。
2、多饮水,以促进胆汁的排出。
饮食禁忌:
1、忌食或少食用高脂肪类食物,如猪肉、牛肉、羊肉、奶油、黄油、油炸食物(特别是煎鸡蛋)、动物内脏、鱼子,以及多油糕点等。
2、限酒戒烟。
3、避免刺激性气味的饮料,如可乐、咖啡等。
4、忌食容易产生气体及刺激性食物:如韭菜、芹菜、扁豆、黄瓜、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花生,土豆等,以免加重腹胀。
5、忌食辣椒、洋葱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本病的疾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等均能够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饮食,忌烟忌酒。
2、积极治疗结石、感染、胆汁淤滞等。
3、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劳累、焦虑等情绪刺激。
4、保持健康体重。
5、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6、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蛔虫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