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脊柱侧凸疾病英文名称: scoliosis疾病别名: 脊柱侧弯疾病概述: 脊柱侧凸(sc...
养生
疾病名称: 脊柱侧凸
疾病英文名称: scoliosis
疾病别名: 脊柱侧弯
疾病概述:
脊柱侧凸(scoliosis)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也称为脊柱侧弯。本病可与不良姿态、畸形、疾病、损伤等有关,患者常表现为背部畸形、肩胛骨突出、左右高度不等。脊柱侧凸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轻度畸形可矫正,重度患者可能需行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小儿科
发病部位: 脊柱
常见症状: 背部畸形、肩胛骨突出、左右高度不等
主要病因: 不良姿态、畸形、疾病、损伤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CT、MRI、脊柱造影、电生理检查、肺功能测定
重要提醒: 脊柱侧凸严重情况下会影响患者的呼吸以及心脏功能,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处理。
临床分类:
脊柱侧凸分为功能性脊柱侧凸和结构性脊柱侧凸。
1、功能性脊柱侧凸
功能性脊柱侧凸是由暂时原因引起的,仅涉及脊柱的左右弯曲(无脊柱旋转)脊柱的结构仍然正常。如果患有功能性脊柱侧凸的人向前弯曲或躺下,在保持该姿势时,脊柱侧凸曲线可能会消失。
2、结构性脊柱侧凸
结构性脊柱侧凸相对于功能性脊柱侧凸是“永久的”,它的曲线不会随着“姿势”的改变而消失,患者多存在脊柱的结构性病变。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脊柱侧凸相对多见于青少年。
2、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病因-总述:
脊柱侧凸分为功能性脊柱侧凸和结构性脊柱侧凸。功能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多见于患者姿势不当、双腿不等长等原因。结构性脊柱侧凸以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多见,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患者年龄、神经肌肉功能、骨骼发育、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另外,疾病、外伤、等也可能导致结构性脊柱侧凸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功能性脊柱侧凸病因
(1)姿势性侧凸:姿势不当引起的脊柱侧凸。
(2)癔症性侧凸。
(3)神经根刺激性侧凸。
(4)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
(5)髋挛缩。
2、结构性脊柱侧凸
(1)特发性,无特殊原因。
(2)神经肌肉性:多见于脑瘫、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脊柱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患者。
(3)先天性:先天性楔形椎、先天性半椎体、单侧块状椎(单侧不分节)、双侧块状椎(双侧不分节)等先天性异常可导致脊柱侧凸。
(4)外伤性:骨折、椎板切除术、胸廓成形术、放射线照射等原因引起的损伤。
(5)脊柱外瘢痕挛缩:脓胸后、烧伤后。
(6)代谢性疾患:佝偻病、成骨不全导致脊柱结构异常出现侧凸。
(7)腰骶部异常:发生于脊柱腰骶部的异常,如峡部不连与脊柱滑脱导致的侧凸。
症状-总述:
脊柱侧凸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随病情发展可造成继发性胸廓畸形,如畸形严重,可引起胸腔和腹腔容量减缩,导致内脏功能障碍,如心脏可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心搏加速,肺活量减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症状-典型症状:
1、畸形
可在出生时出现,儿童或青少年可表现为两侧肩部不等高或高低臀。
2、疼痛
多数患者无疼痛,脊柱弯曲程度加重时,可出现疼痛,多为背部疼痛,且逐渐加重。
3、其他
神经根在凸侧可发生牵拉性症状,凹侧发生压迫性症状,神经根的刺激可引起胸、腹部放射性疼痛,亦有引起脊髓功能障碍者。由于内脏功能障碍,患者往往发育不佳,躯干矮小,体力较弱,心肺储备力差。
症状-并发症:
脊柱侧凸持续发展可导致患者胸腔和腹腔容量减缩,进而影响心肺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
就医-门诊指征:
1、日常生活中发现背部畸形。
2、出现肩膀高低不一。
3、出现脊柱偏向一侧凸曲的现象。
4、伴有步态异常等。
5、发现向前弯腰时,背部两侧不对称。
6、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以上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可在骨科就医咨询。部分患者可能在婴幼儿时期即发现异常,可在儿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脊柱、胸廓等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查,建议患者最好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X线、CT等检查,建议患者不要佩戴金属。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此次就医有哪些不适?
2、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出现异常情况的?
3、平时的生活习惯怎么样?
4、家族其他成员有相似的症状吗?
5、有没有呼吸、消化等方面的不适?
6、以前采取过什么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病情严重吗?
3、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能否治愈?
4、需要采取什么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5、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发现患者出现脊柱异常侧凸时,尽快就医处理。医生常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侧凸,并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深入明确。对于明确脊柱侧凸的患者,还需行电生理检查和肺功能测定判断患者有无继发影响。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测身高、体重、坐高、双臂外展位双中指尖间距等有关项目。
1、视诊
患者裸露整个腰背部,自然站立,双足与双肩等宽、双目平视,手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医生观察双肩是否对称,双肩胛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两侧腰凹是否对称,两侧髂嵴是否等高,棘突联线是否偏离中轴。
2、前屈测试
患者腰部向前弯曲,手臂自然下垂,手掌相合,医生观察孩子背部或肋骨是否存在不对称。并可用脊柱侧凸测量计测量和评估脊柱弯曲的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1、电生理检查
对了解脊柱侧凸患者有无并存的神经、肌肉系统障碍有着重要意义。包括肌电图检查、诱发电位检查等。
2、肺功能测定
脊柱侧凸由于椎体旋转,引起胸廓畸形及呼吸肌疲劳,同时肺的扩张也相应受限。因此,脊柱侧凸常并有肺功能障碍,侧凸愈重,肺功能障碍愈重。肺活量低于40%的脊柱畸形患者,术前应先行扩大肺功能练习,待肺功能改善后再行脊柱矫形手术。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普通X线片检查
是脊柱侧凸诊断治疗的基本依据。借助X线片了解侧凸的病因、类型、位置、大小、范围和可屈性等。常表现为“C”或“S”型脊柱。
2、脊髓造影
脊柱侧凸不仅要了解脊柱或椎骨畸形,同时要了解椎管内有无并存的畸形。在先天性脊柱侧凸几乎把脊髓造影作为常规检查,目的是了解与骨性畸形同时存在的神经系统畸形。
3、CT
CT扫描在脊椎、脊髓、神经根病变的诊断上具有明显优越性,尤其是对普通丝相显示不清的部位(枕颈、颈胸段等)更为突出。由于它比普通X线密度分辨高20倍,能清晰显示椎骨、椎管内、椎旁组织的细微结构。
4、MRI
MRI是一种新的无损伤性多平面成像检查,对椎管内病变分辨力强,不仅提供病变部位、范围,对其性质如水肿、压迫、血肿、脊髓变性等分辨力优于CT,但尚不能代替CT或脊髓造影,各有其适应证。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表现,多可做出明确诊断。但在诊断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年龄、家族史等其他情况对患者病因进行判断。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强直性脊柱炎可与本病患者症状相似,需积极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的临床症状有脊椎疼痛、僵硬、肌肉萎缩、驼背畸形等,可与脊柱侧凸相似。但结核患者患者多由典型结核病症状,如为低热、盗汗、虚弱、力、体重减轻,结核病检查阳性。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有时脊椎旁有结核脓肿阴影存在,骶髂关节常受累。
2、脊柱肿瘤
脊柱肿瘤多见于老人,症状以疼痛为主,病痛逐日加重,X线可见骨破坏,常累及椎弓根,椎间隙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查常为阳性。
3、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15~30岁男性青壮年。发病缓慢,间歇疼痛,多关节受累。脊柱活动受限,关节畸形。X线检查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模糊,脊柱韧带钙化,呈竹节状改变。实验室检查血沉快或正常,HL A-B27为阳性。类风湿因子检查多为阴性。
治疗-治疗原则:
脊柱侧凸的治疗目标是防止脊柱弯曲加重,矫正或稳定严重的脊柱弯曲。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发病早期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支具治疗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症状较重者,可能需要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运动矫正
对于轻度侧凸患者,可以通过加强肌肉锻炼使患侧肌力更加有力,针对性的加强凸侧肌肉的收缩,纠正侧凸。常用运动矫正方法包括游泳及吊单杠。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方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较好,但对先天性骨畸形患者收效甚微。
2、支具治疗
在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中,支具治疗占重要位置。支具疗法适用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特发性侧凸,对先天性侧凸或骨发育成熟期的侧凸支具治疗无效。支具穿戴时间每日不少于23小时,1小时留作洗澡、体操等活动练习。支具治疗需持之以恒,若无禁忌,支具使用至骨生长发育成熟。
治疗-药物治疗:
当常规治疗患者因脊柱畸形出现背部疼痛不适时,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起效迅速,能减轻组织炎症、肿胀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和美洛昔康等。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美洛昔康
治疗-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1)年龄:一般器械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在12岁以后施行。对先天性侧凸,为防止侧凸加重的局部融合应早期手术。
(2)侧凸程度:目前,国内外一般规定在Cobb角40°以上者行手术治疗,40° 以下者行非手术治疗。
(3)侧凸部位:旋转较重的胸椎侧凸,伴有明显胸廓畸形或驼背畸形者,相比腰椎侧凸须提前手术,以防影响呼吸功能加重。
(4)侧凸并有早期截瘫者应早期手术,减压解除截瘫,矫正和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
(5)其他:对年龄较大的成年人侧凸,由于畸形部位椎骨增生所致腰背痛或脊椎不稳,亦可考虑固定融合术。
2、常用手术
(1)Harrington手术:用金属内固定装置支撑或/和加压来矫正侧凸畸形。
(2)Luque手术:将两根“L”形金属棒置于侧凸节段的两侧椎板。把一根金属棒的短臂插入侧凸,上终椎上一棘突中,另一“L”形金属棒短臂插入侧凸下终椎下一棘突中。
(3)Dwyer手术:对椎板有严重缺如或畸形,不能置钩的病例更为适合。该方法矫形满意,但并发症多。
(4)Zielke手术:实际是改良的Dwyer器械,其途径也是前方入路。本方法最大优点是矫正度大,能够去旋转。固定节段少;对畸形节段只有加压,没有撑开作用,因而对神经牵拉损伤的机会少。
(5)CD手术:主要适用于少年期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中最有效的固定器械之一。但方法复杂,并发症较多。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轻度侧凸患者可以控制畸形进展、维持脊柱生长。
预后-危害性:
由于脊柱的侧凸,影响人体骨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人变得驼背、骨盆倾斜、肩不等高、背不等平、身体扭曲,身躯矮小。而且还造成胸腹腔面积减小,严重影响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正常功能。
预后-治愈性:
早期经积极治疗、矫正可控制患者脊柱畸形进展,维持患者脊柱正常结构。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日常-总述:
对于脊柱侧凸的患者,患者应当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继发创伤。患者因脊柱侧凸生活及外观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应当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保持关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因为外观异常,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会影响心理健康,最后会发展成自闭症。由于外观受到歧视,心理自卑感重,导致患者人际交往越来越困难。
2、护理要点
日常生活中家属注意与患者多交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其积极接受相应的治疗。患者也应当保持良好心态,正视疾病,配合治疗及矫正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1、对于处于青春期、发育期的儿童患者,平时可选择睡硬板床。
2、对于婴幼儿患者,家属注意枕头应选择低而软的。睡觉时,将孩子的整个肩背部一起置于枕头上,以此来减轻患者颈部的屈力。同时注意避免让孩子长时间、长期保持俯卧睡姿。
3、平时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不适,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不要赤脚行走,以免增加脊柱承重力,加剧下肢和腰部脊柱疼痛。
日常-复诊须知:
应遵医嘱进行复诊,评估侧凸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式。
日常-术后护理: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
1、患者休息时建议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后出现误吸。
2、患者一般都是全麻、有创手术,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胃肠道等不适,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师。
3、患者手术当日仍需卧床。术后遵医嘱家属帮助医生翻身,为防压疮发生,保持患者舒适可每2小时翻身一次。
4、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等。同时注意创口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
5、注意观察患者术后双下肢活动情况,发现活动、感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判断是否有脊髓神经损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饮食调理:
脊柱侧凸患者可适当添加含钙量高的食物,注重营养,增强体质,避免摄入生冷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可以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增加全脂或脱脂奶、鸡蛋、大豆粉、动物肝或肾脏。
2、患者要注意少食多餐,多食富含高钙的食品,如虾皮等。
饮食禁忌:
1、严禁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卧床时期骨折患者肠蠕动减弱,生冷、油腻的食物不利于消化
预防措施:
脊柱侧凸常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预防。日常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以防脊柱侧凸进一步加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