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结肠炎疾病英文名称: colitis疾病概述: 结肠炎(coliti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
养生
疾病名称: 结肠炎
疾病英文名称: colitis
疾病概述:
结肠炎(colitis)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原虫等生物引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又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结肠克罗恩(Crohn)病。患者一般会有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秘结等表现,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其中,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病程冗长,且有并发结肠癌的危险,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结肠炎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具有种族差异性和家族聚集性。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秘结
主要病因: 微生物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异常、免疫失衡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腹部X光、超声、CT检查、X线钡剂灌肠、结肠镜检查、便常规+隐血试验、粪便病原学检查、结肠黏膜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 结肠炎中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需规律治疗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
结肠炎的种类较多,有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克罗恩病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结肠炎中的感染性结肠炎具有传染性,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相关。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均为乙类传染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结肠炎的总体发病率尚无数据参考。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20~40岁,发病率男性略高。
2、克罗恩病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女性高于男性。
3、感染性结肠炎全年散在发病,夏秋季可引起流行,人群普遍易感。
4、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龄大于60岁,女性患者较多见。
5、伪膜性结肠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结肠炎包括的疾病有很多,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因尚不明确。
病因-总述:
结肠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不同类别的结肠炎病因也不尽相同。总结概括结肠炎的病因主要有细菌、原虫等微生物感染、环境和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异常、免疫失衡、动脉粥样硬化等。
病因-基本病因:
1、细菌、原虫等生物感染
(1)志贺菌与阿米巴原虫感染会分别引发细菌性和阿米巴原虫性痢疾,继而导致感染性结肠炎。两种生物均可通过口进入肠道,使结肠黏膜产生炎性病变。
(2)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伪膜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难辨芽孢梭状杆菌本身是非侵袭性的,但其产生的A毒素和B毒素可间接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坏死及炎性病变。
2、环境因素
近几十年来,全球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北美和欧洲。以往该病在我国少见,近十多年明显增多,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这一疾病谱的变化,提示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遗传因素
炎症性肠病发病具有遗传倾向。病人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克罗恩病发病率单卵双胞显著高于双卵双胞。虽然在白种人中发现某些基因(如NOD2/CARD15)突变与炎症性肠病发病相关,目前尚未发现与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相关的基因,反映了不同种族、人群遗传背景不同。
4、肠道微生态
炎症性肠病的肠道微生态与正常人不同,有动物实验发现炎症性肠病必须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前提下才发生炎症反应,抗生素治疗对某些炎症性肠病病人有效等,说明肠道微生物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5、免疫失衡
各种因素引起机体部分炎症通路激活,炎症因子分泌增多,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失衡,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屏障功能损伤。
6、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产生炎症性病变,引起缺血性结肠炎,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肠缺血的最常见病因。病变动脉的横径缩小至正常的2/3以下时就会发生肠缺血的症状。
病因-危险因素:
1、在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原虫性痢疾流行的区域,集体用餐单位及来源不明的水源易增加感染性结肠炎的风险。
2、长期暴露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患者,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低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胃肠手术、管饲、肠道准备、营养不良、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组胺剂(如H2受体阻滞剂) 等患者容易发生伪膜性结肠炎。
3、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慢性病史,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发缺血性结肠炎。
症状-总述:
结肠炎中包括的疾病较多,其症状因病因、病程,以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主要有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等异常情况,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现。部分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
(1)溃疡性结肠炎: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亦可全腹疼痛。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
(2)克罗恩病: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
(3)感染性结肠炎:急性期常有腹泻后剧烈下腹绞痛,亦可表现为隐痛。
(4)缺血性结肠炎:表现为左下腹突发绞痛,进食后加重。
(5)伪膜性结肠炎:腹痛通常发生在下腹部,呈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
2、腹泻
(1)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多反复发作,活动期大便次数增多是典型表现,黏液脓血便。
(2)克罗恩病:粪便多为糊状,可有血便,里急后重,症状通常没有溃疡性结肠炎明显。
(3)感染性结肠炎: 腹泻每日3~10余次不等,脓血便或黏液便,阿米巴性痢疾普通型粪便为果酱样血性便。
(4)缺血性结肠炎:可排出与粪便混合的鲜红色或紫褐色的血液或血性腹泻。
(5)伪膜性结肠炎: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每日2~3次,重者有大量水样腹泻,每日可达30余次。
症状-病情发展:
1、溃疡性结肠炎
起病多为亚急性,少数急性起病。病程成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
2、克罗恩病
起病大多隐匿、缓慢,从发病早期至临床确诊有时需数个月或数年。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迁延不愈。少数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急腹症。
3、感染性结肠炎
多表现为急性发病,如病情严重可能发生休克与呼吸衰竭。
4、缺血性结肠炎
腹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一过性,少为持续性腹痛,进食后加重。病情较重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
5、伪膜性结肠炎
起病大多急骤,轻者仅有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出现毒血症。
症状-并发症:
1、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病程漫长者发生结肠癌风险增加,小概率发生结肠大出血。
2、克罗恩病
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脓肿,偶可并发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炎症迁延不愈者癌变风险增加。
3、感染性结肠炎
并发症少见,有菌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关节炎等。
4、缺血性结肠炎
可并发代谢性酸中毒、肠穿孔、腹膜炎等。
5、伪膜性结肠炎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或诊治不及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等。
症状-伴随症状:
结肠炎可伴有某些肠外症状,如发热、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和眼病等。
就医-急诊指征:
1、腹部剧痛难忍,持续不能缓解。
2、呕血,柏油样便甚至大量便血。
3、持续高热,神志不清。
4、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情况可及时送急诊处理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
2、大便长期反复出现异常,如黏液脓血便。
3、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不适。
4、伴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5、伴发热、衰弱、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6、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出现危急症状,可前往急诊科就诊。
2、患者病情较为平稳,建议首先前往消化内科就诊。
3、有疫区人员食物水源等接触史,怀疑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原虫性痢疾,前往传染科就诊。
4、内科治疗不佳,有需要手术指征的并发症时,可咨询胃肠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并提前预约挂号。
2、最好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医生进行腹部触诊。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考虑进行结肠镜检查,注意提前咨询预约,检查前禁食6~8小时。
5、有疫区人员食物水源接触史,及时告知医生。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7、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您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都吃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治疗?这次有自己服药吗,怎么吃的,有缓解吗?
4、一天大便多少次?大便是什么样的?可以看到红色或白色黏液样的排泄物吗?
5、腹痛的时候想上厕所吗?上厕所以后腹痛有缓解吗?大便痛快吗?会不会感觉没拉完还想拉,但拉不出来?
6、最近有吃什么不合适的食物吗?
7、有疫区的接触史吗?
8、家里人有相似情况吗?父母姐妹有消化道疾病吗?
9、您有什么慢性病史吗?
10、以前做过手术吗?做过腹部的手术吗?做过肠镜或胃镜吗?
11、平时生活压力大吗?这次发病和情绪有关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传染给家人吗?
3、要做什么检查?有损伤吗?必须做吗?
4、要吃多长时间的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5、治疗多久能好?以后还会复发吗?
6、平时吃饭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进行一次复查?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同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便常规检查,腹部CT检查,结肠镜检查等。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鉴别结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腹部进行检查,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改变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下降可能反映活动性的消化道出血。
2、便常规及粪便病原学检查
可判断是否有细菌等生物感染,明确病原体;隐血试验可鉴别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检查-病理检查:
结肠黏膜组织活检是诊断结肠炎的常用方法,医生会在结肠镜下,从病变处取少部分组织,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检查-其他检查:
1、结肠镜检查的意义
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结肠镜对于缺血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并且能够诊断出患者具体的病发部位以及症状,还可以对其伴随的基础性疾病加以确定。结肠镜可直接观察到结肠内黏膜的炎性改变、溃疡及出血,并可以进行结肠黏膜组织活检标本采集。
2、结肠镜检查的方法
结肠镜的主体是一根手指粗细的软管,前端有镜头和光源,检查时医生将软管从肛门慢慢进入直肠和结肠,医生可以通过内窥镜柄控制软管的移动。镜头和光源可以直观地检查肠道内情况,发现存在的异常,必要情况下可进行黏膜组织活检的标本采集。通常,准备步骤包括从检查前一天开始限制饮食,只喝透明流质,并使用大量清洗溶液或口服特定泻药,从而使结肠肠壁清洁,确保结肠镜检查能全面观察结肠内情况。有些药物如抗凝药等,可能会干扰结肠镜检查,故请一定告知医生最近服用的药物以及药物过敏史。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腹部X光、超声和CT检查
可反映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位置,以及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窝织炎等。
2、X线钡剂灌肠
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可作为结肠镜检查有禁忌症或不能完成全结肠检查时的补充。
诊断-诊断原则:
结肠炎的诊断临床症状是重要参考依据,而结肠镜检查及结肠黏膜组织活检是诊断结肠炎的关键。粪便病原学检查也是确认病原体,诊断感染性结肠炎的主要手段。
诊断-鉴别诊断:
1、肠结核
肠结核由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大便呈糊样多无脓血,不伴里急后重。常伴有结核病史,内镜多见浅表性不规则形环行溃疡、边缘不整如鼠咬状,盲肠病变多于回肠、回盲瓣常受累,呈张口状。影像学检查结核常见腹水、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多>1cm伴有钙化及中心衰减,可以鉴别。
2、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与结肠炎症状相似,均可出现腹痛、腹泻的表现。患者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结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血吸虫卵可以鉴别。
3、大肠癌
多见于中年以后,初期无明显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粪便形状改变及便血的表现。直肠癌病人经直肠指检常可触到肿块,结肠镜及活检可鉴别。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多由胃肠动力学异常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但粪便有黏液而无脓血,显微镜检查正常,隐血试验阴性,粪钙卫蛋白浓度正常。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可以加以鉴别。
5、肠淋巴瘤
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部包块、体重下降、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较为多见,发热少见,与克罗恩病鉴别有一定困难。如X检查见一肠段内广泛侵蚀、呈较大的指压痕或充盈缺损,超声或CT 检查肠壁明显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有利于淋巴瘤的诊断。淋巴瘤一般进展较快。小肠镜下活检或必要时手术探查可获病理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是维持症状缓解状态以及促进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结肠炎,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等治疗措施。
治疗-对症治疗:
1、因便血失血而导致贫血者,医生可进行输血治疗,低蛋白血症者输注人血白蛋白。
2、对腹痛、腹泻的对症治疗,慎重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药。在重症病人应禁用,因有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危险。
治疗-一般治疗:
1、结肠炎伴有营养不良者,一般可使用高糖、高蛋白、低脂、少渣饮食,以减少排便次数,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2、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治疗-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用药方式主要为口服和灌肠。
2、糖皮质激素
用于炎症性肠病急性活动期,中度及重度病人的治疗。常用泼尼松口服,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和甲泼尼龙。不可长期使用,只用于活动期的环节,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
3、免疫抑制剂
用于5-氨基水杨酸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不佳,症状反复发作及激素依赖者的维持治疗。常用制剂有硫唑嘌呤及巯嘌呤。
4、生物制剂
用于炎症性肠病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如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5、抗生素
(1)感染性结肠炎:医生根据粪便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病原体,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细菌性痢疾选用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阿米巴原虫性痢疾用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和二氯尼特。
(2)缺血性结肠炎:中重度患者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3)伪膜性结肠炎:应及早停用相关致病抗生素,严重者予以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抗生素(包括甲硝唑,万古霉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美沙拉嗪、奥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硫唑嘌呤、巯嘌呤、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环丙沙星、二氯尼特、甲硝唑、万古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结肠炎一般无需手术,如果合并肠梗阻、肠穿孔、严重肠坏死、肠瘘、反复大量肠出血、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癌等情况,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需结合实际情况接受手术治疗,如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癌等结肠丧失正常生理功能、危害生命健康时,需接受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将小肠中的回肠贮袋直接与肛管进行吻合。
治疗-其他治疗:
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可治疗伪膜性结肠炎,具体方法是停用所有抗生素,同时将健康、经筛选的捐献者的粪便移植至患者肠道内,可将复发性伪膜性结肠炎的平均治愈率提高至90%以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FMT治疗的适应证包括:
1、反复发作的伪膜性结肠炎(尤其是对万古霉素缓慢减量或冲击疗法无效者);
2、标准疗法(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治疗1周无效的中度伪膜性结肠炎;
3、标准疗法治疗48小时无效的重度或暴发性伪膜性结肠炎。
治疗-治疗周期:
除感染性结肠炎外,结肠炎多需长期治疗,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对于治疗结肠炎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经验。结肠炎中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较为典型,介绍如下:
1、辨证论治
(1)大肠湿热证,应清热化湿,调气活血。可用芍药汤加减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中成药有虎地肠溶胶囊、香连丸,香连止泻片。
(2)脾胃气虚证,应益气健脾,化湿和中。可用参苓白术散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中成药有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散(丸、颗粒)。
(3)肝郁脾虚证,应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可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进行治疗。中成药有固肠止泻丸(胶囊)、香砂枳术丸。
(4)脾肾阳虚证,应健脾补肾,温阳化湿。可用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进行治疗。中成药有固本益肠片(胶囊)、四神丸。
(5)阴虚肠燥证,应滋阴清肠,益气养血。可用驻车丸合四物汤进行治疗。中成药有驻车丸、增液口服液、麻仁润肠丸。
2、针刺疗法
常用取穴:脾俞、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气海、关元、太冲、肺俞、神阙、上巨虚、阴陵泉、中脘、丰隆。
3、灸法
常用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脾俞、大肠俞等穴,可采用回旋灸或雀啄灸法。
4、推拿疗法
背部两侧膀胱经使用推摩法、双手拇指推法治疗,从膈俞高度到大肠俞水平;肾俞、命门等穴使用小鱼际擦法;膈俞、膏肓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使用拇指按法。
5、中药灌肠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一般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与敛疮生肌类药物配合应用。常用灌肠方有锡类散、溃结清、康复新液、青黛散、复方黄柏涂剂等。
预后-一般预后:
结肠炎的种类较多,预后情况会有所差异。如感染性结肠炎经过积极的治疗,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慢性终身性肠道炎症,反复复发;缺血性结肠炎预后取决于病变范围和合并症情况,超过一半患者可自愈,症状往往在48~72小时内缓解,1~2周后完全恢复正常,重度患者需1~6个月的修复时间;伪膜性结肠炎患者轻症病例在停用抗生素之后可自愈,重者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时,病死率可达到16%-22%。
预后-危害性:
1、病情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部分患者可能有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结肠癌的风险。
2、由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原虫性痢疾造成的感染性结肠炎有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风险,会传染给他人。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积极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复发。其中,炎症性肠病通常是是慢性终身性肠道炎症,反复复发,难以彻底治愈。感染性结肠炎在合理治疗下可以治愈,缺血性结肠炎在解决原发病的基础上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结肠炎的总体治愈率尚无确切数据可供参考。
预后-根治性:
1、炎症性肠病一般呈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感染性结肠炎与伪膜性结肠炎经积极治疗下可以根治。
3、缺血性结肠炎能否根治取决于病变范围和合并症情况,在处理原发病,彻底改善肠壁血流低灌注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炎症性肠病为长期慢性病,大部分病人反复发作。
预后-生存周期:
早期发现,积极治疗,进行良好的护理,一般来说不会影响正常的寿命。
日常-总述:
部分结肠炎(如炎症性肠病)具有病程慢性迁延、症状反复发作等特征。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积极复查与接受规律、足疗程的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结肠炎出现的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症状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炎症性肠病还存在病程长和反复发作等特征,进一步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影响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2、护理措施
当患者确诊病情后,可积极向专业医护人员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 尤其是治疗期间的安全事项。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籍、电影、电视等来转移注意力,,避免沉浸在悲观的心理状态中。家属可以尽可能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确保其以积极乐观的心理接受治疗。病情反复活动者,应有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
日常-用药护理:
1、炎症性肠病通常需长期服药,患者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医疗随访,不要擅自停药,避免延误加重病情。使用免疫抑制剂会有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表现,应用时应严密监测。
2、伪膜性结肠炎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时需达到疗程10~14天,甲硝唑不良反应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口腔内的金属异味,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周围性神经病变。妊娠妇女禁用。万古霉素可用于甲硝唑治疗失败、耐药过敏者,以及疾病轻中度的妊娠妇女或哺乳期妇女。
日常-生活管理:
1、反复腹泻易对肛门产生损伤刺激,便后可用温水充分清洗肛门,并用柔软的卫生纸擦干。
2、感染性结肠炎患者,应注意做好消化道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3、劳逸结合,适当进行较温和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保持良好作息与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和重体力活动。
日常-病情监测:
对于炎症性肠病,如在缓解期再次出现腹痛、反复腹泻与黏液脓血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治疗稳定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1、炎症性肠病在缓解期出现急性症状,需到医院进行复诊。
2、长期结肠炎患者需重视癌变的检测,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发病后8~10年的所有患者均应行结肠镜检查。广泛性结肠炎患者应隔年复查结肠镜,20年后每年进行;其他类型反复发作病程>15年的患者应隔年复查结肠镜。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结肠炎的康复与改善营养状况,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加重结肠炎的病情与复发风险,故结肠炎病人对日常饮食需要尤为注意。
饮食建议:
1、严格控制饮食卫生,食用新鲜果蔬;鉴于患者肠道蠕动能力有所下降,因此水果可蒸熟去皮后食用。
2、合理搭配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少渣少纤维为主。
3、燕麦、麦麸、黄豆麸皮、黄豆等食物内含丰富的丁酸盐,可有效保护结肠膜,可适量食用。
4、长期腹泻可导致患者体内维生素等营养流失,因此要适当补充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等,补偿长期腹泻而引起的营养丢失、消耗,具体依照患者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提供食物。
饮食禁忌:
1、严禁食用发霉变质食物、街边小吃等,避免暴饮暴食。
2、严禁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过酸或者过甜食物。
3、忌服用乳制品、牛奶、咖啡、海产品及巧克力等易引起肠道炎性反应的食物。
预防措施:
1、炎症性肠病的直接病因尚不明确,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的人群可以定期体检,以便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2、感染性结肠炎的预防需注意远离爆发传染的疫区,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与水源干净卫生。
3、缺血性结肠炎的预防需注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带来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肠道供血不足。如有基础疾病,积极治疗。
4、伪膜性结肠炎多与抗生素的长期或不恰当使用有关,需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患者日常生活中如有用药需求,应咨询专业的医师,避免滥用药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