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结核性脊髓炎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us myelitis,spinal co...
养生
疾病名称: 结核性脊髓炎
疾病英文名称: tuberculous myelitis,spinal cord tuberculosis
疾病别名: 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疾病概述:
结核性脊髓炎(tuberculous myelitis,spinal cord tuberculosis)是由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肾、骨等)的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或脊柱结核直接浸润而形成的脊髓损害,多同时累及脊膜,故也称之为结核性脊膜脊髓炎。临床上常可表现为患处局部疼痛、神经根痛或无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排便功能障碍等。患者常需进行抗结核治疗,以控制感染及缓解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脊髓
常见症状: 局部疼痛、神经根痛或无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排便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脑脊液病原体(CSF)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结核性脊髓炎患者多数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将疾病传染给他人,通常肺外结核患者不容易引起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青壮年。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结核病的罹患率在国内外均有增长,我国结核病疫情呈蔓延趋势,故结核性脊髓炎患者也随之增多。
病因-总述:
结核性脊膜脊髓炎是由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肾、骨等)的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或脊柱结核直接浸润而形成的脊髓损害,多同时累及脊膜。
症状-总述: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慢性起病,先有病变部位疼痛,逐渐出现脊髓症状,在出现脊髓症状的同时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但一部分患者起病较快,呈亚急性过程,出现不完全性截瘫和尿便障碍。
症状-典型症状:
1、可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2、脊神经根刺激症状,如神经根痛或无力。
3、感觉障碍呈分散性,不对称甚至节段水平不清楚的感觉障碍。
4、运动障碍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
5、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排便功能障碍。
症状-并发症:
1、可导致全身性结核,如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腹腔结核等。
2、可并发结核性脑膜脑炎及结核性脊髓蛛网膜炎。
就医-门诊指征:
1、有结核病史患者,再发结核症状;
2、如果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3、出现腰背痛、活动受限;
4、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前往骨科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已确诊结核的患者,可至结核病防治中心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患肢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可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得过肺结核么?您有接触过结核病人么?您容易出汗么?
4、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6、有哪个姿势会加重疼痛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神经根痛或无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先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地让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脑脊液病原体(CSF)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患者的神智、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一般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系统:医生常用一些器具(如大头针、棉絮或音叉等)触碰患者的皮肤,患者可能会有身体两侧相同位置感觉不一致的情况,还可能完全没有感觉。或者会让患者触摸一个常见的物体(如钥匙),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说出这个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名称。此检查主要测试患者的痛触觉、温觉及深感觉,并依据减弱或消失的部位来确定截瘫平面。此外,肛周及会阴部痛触觉亦应加以详细检查。
(2)运动系统:医生会用自己的力量使患者的肢体做被动运动(要求患者的受试肢体放松),医生可感觉到患者的肌肉较硬或者被动运动的阻力较大。医生会要求患者做特定的活动(如屈肘),然后医生用手施加阻力,感知患者肌肉的力量强度,以测定患者肌力。
(3)Babinski征:做该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会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到小趾根部附近并转向内侧。若患者趾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
(4)Oppenheim征:医生会用弯曲的食指和中指,沿着患者的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动。若患者脚趾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
(5)Gordon征:医生会用力捏压患者的腓肠肌。若患者脚趾背伸,其余脚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
(6)Chaddock征:医生手持被检查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背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阳性表现为脚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散开。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一般正常,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沉增高。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高, 白细胞数十个至数百个、多呈混合型,以单核细胞占优势者约占85%,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氯化钠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可发现椎管通畅或部分阻塞。外观可呈毛玻璃状,放置数小时可见白色纤维薄膜形成,该膜抗酸染色直接涂片较易发现结核杆菌。
3、结核菌素试验
可测定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阳性反应提示有过结核菌感染,或已建立免疫力;强阳性反应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4、脑脊液病原体(CSF)检查
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结核菌的DNA,另还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SF中结核抗体。以上两项检测同时应用更可提高确诊的可靠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病灶。部分患者合并脊柱结核或结核性椎旁脓肿,这些患者的脊柱X线有较典型的脊柱结核改变,如椎体破坏、脊柱后突,以及成角畸形、椎旁冷脓肿形成。
2、MRI
可表现为受累脊髓肿胀,结核球在T1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灶,在T2为低、等、高信号病灶,注射造影剂后有病灶边缘或病灶内结节状增强。脊膜、脊蛛网膜受累时,MRI表现为腰段神经根增厚,蛛网膜下隙消失。注射Gd-DTPA后神经根及脊髓表面呈线条状信号增强,硬膜、蛛网膜斑块状信号增强。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有结核病史、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脊髓和(或)脊膜受损症状、特殊的脑脊液改变,以及X片、脊髓MRI图像表现,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在诊断过程中注意与非特异性脊髓蛛网膜炎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非特异性脊髓蛛网膜炎鉴别。此病病程迁延,既往有脊髓炎或外伤病史,或鞘内注射史。慢性起病,双侧锥体束征,肢瘫较轻,有根性疼痛,感觉障碍弥散而不对称。脑脊液蛋白高,轻度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为主),结核病史缺如等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结核性脊髓炎的患者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结核药物
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本病的根本措施。
(1)用药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2)常用药物: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主张联合用药,异烟肼与利福平为首选药物。在原发耐药率较低的地区,强化期可三药联用;在原发耐药率较高的地区,强化期应四药联用。
(3)注意事项:抗结核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损害、神经毒性、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并同时服用保肝等药物。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儿童需慎用乙胺丁醇及链霉素。
2、其他
粘连严重者可短期酌情给予地塞米松。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地塞米松
治疗-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进行病灶清除术,缓解相应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病程很长。早期诊治的患者,脊髓功能损害较轻,预后相对较好;抗结核治疗较晚或不彻底者,后遗症明显,也可能并发结核性脑膜脑炎。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使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排便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还可并发脑膜脑炎,出现危急颅内高压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通过治疗可控制结核杆菌感染。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预后-后遗症:
可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排便障碍。
日常-总述:
结核性脊髓炎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生活护理、监测身体功能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药物不良反应。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早期患者对疾病不认识,担心会传染给家人朋友,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后期由于病情长、恢复慢,可产生急躁或悲观厌世的情绪。
2、护理措施
患者应主动去学习了解疾病相关信息,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病情及预后,解除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常用药物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2、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用药效果,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用药期间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听神经、视神经损害的症状,如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改变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需卧床休息,以缓解疼痛,防止感染蔓延扩散,防止病理性脱位或骨折。
2、定时翻身按摩皮肤,防止压疮发生。
3、结核患者长期低热、盗汗,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身、更衣、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日常-复诊须知:
应遵医嘱进行复诊,评估药物疗效。
饮食调理:
结核病者长期盗汗,常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多饮水,并予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抵抗力。
饮食建议:
1、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
2、同时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色、香、味、形等,以增进食欲。
饮食禁忌:
肝功能及胃肠消化机能差的患者,可适当地限制摄入脂肪量,以减轻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预防措施:
本病可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结核的防治。
1、依照国家儿童免疫规划,新生儿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
2、饮食注重营养平衡,经常运动健身,增强机体抵抗力。
3、平时勤洗手、多通风,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等。
4、如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以及咯血或痰中带血的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
相关疫苗:
1、卡介苗是以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为菌株的疫苗,可用于预防结核菌感染。
2、在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一般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即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