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结节性脂肪坏死疾病英文名称: nodular fat necrosis疾病别名: 胰病性...
养生
疾病名称: 结节性脂肪坏死
疾病英文名称: nodular fat necrosis
疾病别名: 胰病性皮下结节性脂肪坏死症
疾病概述:
结节性脂肪坏死病(nodular fat necrosis)又称胰病性皮下结节性脂肪坏死症,是一种合并胰腺疾病的脂肪坏死性炎症。本病以皮下结节和小关节滑膜炎为特征,同时伴有胰腺病变。本病的发生与血循环中脂酶及淀粉酶升高有关,血中脂酶的增多可引起酶性脂肪坏死,有时可以无胰腺疾病。本病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以及治疗胰腺疾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皮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皮肤、胰腺
常见症状: 皮下结节、发热、呕吐、腹痛、腹胀
主要病因: 胰腺疾病导致胰蛋白酶和脂酶释放,使脂肪坏死
检查项目: 血清标志物检测、血生化、血常规、X线、超声、CT、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腹膜炎、休克等情况出现,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病情,尽早处理,以免出现不良预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的发生与胰腺疾病有关,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等胰腺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高。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与胰腺疾病相关。由于急/慢性胰腺炎、创伤后胰腺炎、胰腺癌等,使胰腺组织损伤,释放出胰蛋白酶和脂酶,进入血流或是腹腔等,引起脂肪的坏死。
病因-危险因素:
肥胖、长期吸烟饮酒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疾病,发生本病风险增高。
症状-总述:
皮下脂肪坏死后出现皮下结节,结节好发于小腿伸侧。结节直径1~3cm,质软似有波动感,轻度隆起皮面,表面皮肤潮红、水肿,无痛性或有疼痛,持续2~3周,逐渐消退,消退后局部皮肤不发生凹陷。皮损也可液化形成溃疡。患者同时伴有胰腺疾病,如急性、慢性或出血性胰腺炎,以及胰腺癌、假性胰腺囊肿、胰腺上皮瘤等。
症状-并发症:
患者的皮肤损害以及胰腺疾病如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感染、败血症出现,甚至导致腹膜炎、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出现。
症状-伴随症状:
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呕吐、腹痛、腹胀、黄疸等,部分患者有关节痛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若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皮下出现潮红色的结节,痛或无痛;
2、伴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
3、出现其他进展性的症状或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稳定的患者一般可到消化内科或皮肤科就诊。
2、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局部皮肤进行检查,尽量穿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建议检查前禁食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出现多长时间了?
2、您的皮下结节主要出现在什么位置?
3、您既往有过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吗?
4、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吗?
5、您平时有吸烟的嗜好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6、您既往检查过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得了什么病?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腹部超声检查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9、我以后是不是都不能吃肉了?
10、这个病和我得糖尿病有没有关系?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皮下结节、发热、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然后通过血清标志物检测、血生化、血常规、病理检查等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必要时也可进行X线、超声、CT等了解患者的胰腺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了解血压、体温的改变,然后观察局部的皮损表现,初步了解病情。腹部的触诊、听诊等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胰腺情况,比如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少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化验检查见血脂酶升高,或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1、血清标志物检测
对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等进行检查,了解患者胰腺炎相关情况。
2、血生化
血生化检查能够发现患者是否有肝肾等器官损伤。
3、血常规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对于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等有一定的价值。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这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取下患者局部病变组织进行检查,了解病变的性质。皮下组织内可见灶性脂肪坏死和坏死脂肪细胞内有颗粒状钙盐沉积,坏死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此外可见无核的影样脂肪细胞聚集。
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有需要可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胰腺炎的情况,可选X线、超声、CT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胰腺的疾病经历、平时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清标志物检测、血生化、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
多发于春秋季节,起病较急,疼痛明显,分布于双小腿,可有一定程度全身症状,无腹痛等胰腺炎表现。可通过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2、硬结性红斑
病程慢性经过,皮损为紫红色结节,分布于小腿屈侧,可破溃,愈合后形成瘢痕,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无胰腺炎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以及治疗胰腺疾病。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可选择药物治疗或是手术治疗,还可通过局部的护理缓解皮肤的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1、急性胰腺炎患者要禁食。起病后短期禁食,降低胰液分泌,减少胰酶对胰腺的自身消化。病初48小时内禁食,有助于缓解腹胀和腹痛。
2、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情况。
3、可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不良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4、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皮肤接触污物,不要抓挠、剥离破损的皮肤。
治疗-药物治疗:
1、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外源性补充生长抑素或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不仅可抑制胰液的分泌,而且有助于控制胰腺及全身炎症反应。
2、抗生素
出现感染的患者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等)、甲硝唑、莫西沙星等药物治疗。
3、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等。
治疗-相关药品:
奥曲肽、头孢哌酮、甲硝唑、莫西沙星、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罗沙替丁、法莫替丁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去除胆囊结石等病因,胰腺癌等疾病的患者也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对胰腺原发疾病的控制,患者的皮损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的损害以及发热、腹痛等胰腺疾病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不及时进行治疗,还可能导致腹膜炎、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胰腺病情,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由于目前缺乏权威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日常-总述: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定期进行复查,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有利于早日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的用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不良后果。
2、患者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应用奥曲肽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胀气等症状,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
2、适当的进行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轻体重。
3、有肝胆等原发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于劳累。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要注意遵医嘱或定期复诊,了解体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
饮食调理:
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有利于辅助患者控制病情,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尽量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建议:
1、适当的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虾仁、鸡蛋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如菠菜、土豆、南瓜、白菜、苹果、石榴等。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肥肉、五花肉等。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洋葱等。
预防措施:
结节性脂肪坏死与胰腺疾病关系密切,因此积极预防或治疗胰腺疾病有利于预防本病,具体措施如下:
1、若有急/慢性胰腺炎、创伤后胰腺炎等疾病,一定要积极治疗。
2、合理饮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酒。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控制体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