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腔疱疹疾病英文名称: oral herpes疾病别名: 口腔单纯性疱疹疾病概述: 口腔...
养生
疾病名称: 口腔疱疹
疾病英文名称: oral herpes
疾病别名: 口腔单纯性疱疹
疾病概述:
口腔疱疹(oral herpes)是一种口腔黏膜病变,以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所引起的口腔单纯疱疹(oral herpes simplex)多见。患者可反复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和复发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口腔水疱、溃疡等为常见症状。以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口腔水疱、溃疡、口腔黏膜充血水肿
主要病因: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查、水疱组织涂片、电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有自限性,但如果患者症状重、难以忍受,仍要积极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及针对性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是否为初次发病可分为: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为HSV1引起,多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可发病。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后,不管其病损的程度如何,有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附近,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均为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相关数据,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超过30%的人曾发生或正在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
病因-总述:
单纯疱疹病毒是该病的致病病毒,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疱疹液接触而感染,胎儿也可经产道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血液学遗传上分为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主要引起口腔、口周的皮肤和黏膜及面部、腰部以上皮肤和脑部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腰以下皮肤和生殖器感染。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90%以上为Ⅰ型,也有少数为Ⅱ型。
病因-基本病因:
1、原发感染
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大多数无临床症状,约10%有轻度不适。当疱疹病毒接触宿主易感细胞,病毒微粒通过胞饮作用或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而进入细胞,在胞内脱去其衣壳蛋白质进入胞核,其核心的核酸在细胞核内合成蛋白质与氨基酸,并利用宿主细胞氨基酸和酶,重新复制病毒微粒,完成后通过胞质、细胞膜向周围扩散,引起急性发作,称为原发感染。
2、复发感染
人接触单纯疱疹病毒后体内逐渐产生抗体,由于抗体生成不足,再有如上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紊乱、过度劳累、外界创伤等刺激因素存在,全身免疫功能可发生改变,引起潜伏细胞内的病毒活跃繁殖,从而引起的复发称为复发感染。
症状-总述:
初次感染和复发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差异。患者除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出现口腔水疱等皮肤损害外,还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症状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与患者的具体病情有关。
症状-典型症状: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其发病有以下4个时期:
(1)前驱期:发病前常有与疱疹病患者接触史。经过4~7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
(2)水疱期:口腔黏膜出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特别是邻近乳磨牙(成人是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更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易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3)糜烂期:成簇的小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并可造成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唇和口周皮肤也可有类似病损,疱破溃后形成痂壳。
(4)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其临床特点为:
(1)损害往往以多个成簇的水疱开始。
(2)损害复发时多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附近。
(3)在前驱阶段,患者可感觉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将要发生复发损害的部位出现痒、张力增加、灼痛、刺痛等症状。
(4)出现前驱症状后数小时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在一般情况下,疱可持续24小时,随后破裂、糜烂、结痴。病程约10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症状-并发症:
1、部分原发感染患者会出现血行播散,引发脏器感染。
2、部分患者在复发时会损害牙龈和硬腭。
3、少数患者病毒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脑膜炎等。
4、可能导致唇癌的发生。
就医-门诊指征:
1、口腔中出现水疱、溃疡;
2、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局部疼痛;
3、口周皮肤、鼻翼等处出现疱疹;
4、发热、全身不适。
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选择口腔科就诊即可。如果患者为儿童,也可选择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里不舒服吗?
2、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您的症状有加重或是减轻的情况吗?
4、您的家属、同事、同学有出现类似症状的吗?
5、您既往有哪些其他的口腔疾病吗?
6、您的症状出现后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预后如何?
3、我的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4、我的疾病会传染吗?
5、有哪些防止疾病传染的措施吗?
6、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口腔中出现水疱、溃疡、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局部疼痛等症状时,尤其是身边有其他人出现同样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基本的病情,初步做出诊断,然后通过血常规、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查、水疱组织涂片、电镜检查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体温、血压等,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然后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观察患者皮损的位置、特点、数量等,检查有无局部的按压疼痛,还会检查有无其他位置的异常,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患者有无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有细菌感染发生,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2、病毒分离培养
疱液接种易感组织或新生小鼠,在所造成的病损细胞或组织中可分离到HSV,有利于确定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但有失败的风险,医生会酌情选择。
3、免疫学检查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验等方法对患者可能感染的病毒进行免疫学检查,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4、水疱组织涂片
观察有无疱疹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征象,是否出现含嗜酸性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5、电镜检查
在受损细胞或疱液中可查找病毒颗粒。
6、其他
原位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也可用于病毒的监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相关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加重、缓解情况,并了解患者身边是否有类似症状的患者、近期是否有精神过度紧张或是患有全身疾病的经历。结合患者局部皮损的特征以及病毒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查、水疱组织涂片、电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也可出现发热、不适等前驱症状,后出现疱疹。损害可见于口外如额、眼、面颊、唇口、频部,口内如腭、舌、颊、龈等部位。与口腔单纯性疱疹有相似表现。但带状疱疹的皮损和疼痛和沿神经分布,疱疹密集成簇,疼痛剧烈,病情重、持续时间长。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2、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A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炎症,有类似急性疱疹性口炎的前驱症状,但发作较轻,全身症状多不明显,病损分布限于口腔局部,如软腭、腭垂、扁桃体等处,丛集成簇小水拖,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无牙龈损害,病程7天左右。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3、手足口病
主要有柯萨基A16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感染。有轻微的前驱症状,口腔疱疹及溃疡多在舌、颊及硬腭,很少侵犯牙龈,同时可出现手、足等部位的皮损,为特征性的靶形红斑。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4、坏死性龈口炎
发生于牙龈或口腔黏膜的坏死性炎症,由奋森螺旋体等口腔微生物引起。可表现为黏膜的溃疡、疼痛。但坏死性龈口炎病情重,可出现牙龈出血、牙齿胀痛甚至面颊穿孔等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5、多形性红斑
典型皮损为红斑,也可出现水疱以及黏膜充血。但皮损处易出血,部分患者可发现明显诱发因素,可通过病史以及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对因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和防止继发感染。主要目的是缩短疗程、减轻痛苦、促进愈合。可通过口服、局部用药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充分休息,给予高能量、易消化、富于营养的流食或软食,多饮水,口服大量多种维生素。
2、损害重、疼痛显著影响进食者,酌情给予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及维生素。
3、注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用药
(1)核苷类抗病毒药: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是抗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也可用于其他病毒的感染。主要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和更昔洛韦。
(2)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疱疹病毒治疗。
(3)非甾体抗炎药:有抗炎、镇痛等作用,可用于缓解患者症状,可选择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局部用药
(1)可用1%~2%普鲁卡因溶液含漱,或0.5%~1%达克罗宁、2%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擦,有减轻疼痛的作用。
(2)0.1%~0.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复方硼酸溶液漱口,有消毒杀菌作用。
(3)3%阿昔洛韦软膏或酞丁安软膏,用于治疗唇疱疹。
治疗-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布洛芬、阿司匹林、普鲁卡因、达克罗宁、利多卡因、葡萄糖酸氯己定、硼酸、酞丁安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疱疹性口炎属于口糜的范畴,是由脾胃积热上攻口舌、心火上炎或再兼外感风热之邪而致病。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相应地辨证施治。疱疹性口炎也可局部应用中成药,如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等。
预后-一般预后:
部分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可以自愈,症状明显的患者也可通过治疗缓解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口腔的溃疡、水肿、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即使不经过治疗,部分患者也可自行康复。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无需治疗,通常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可得到较好缓解,通常可以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复发风险。
日常-总述:
患者要遵医嘱用药,缓解不适症状。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运动习惯,增强体质,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更改药物剂量。不要听信民间偏方而使用成分不明的药物。外用药物要遵医嘱按正确的方法使用。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2、选择身体情况允许的运动,康复后注意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3、避免过大的心理压力,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4、保证居住环境卫生、注意开窗通风。
5、本病有传染性,遵医嘱做好患者的隔离工作。
日常-特殊护理:
本病部分患者年龄较少,可能需要家属协助完成口腔的清洁工作,警惕患者继发感染的出现。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需进行特殊的饮食调理,健康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恢复。同时注意避免对口腔有刺激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为身体提供维生素等营养。
2、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鸡胸肉、三文鱼等含脂肪较少的食物。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
2、吃含骨、海鲜等坚硬的食物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损伤。
3、避免大量饮酒。
4、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节食。
预防措施:
本病尚无有效疫苗。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增强体质,可能降低患病的风险。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3、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
4、注意口腔的护理,按时刷牙,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天气干燥时可适当应用润唇膏。
5、尽可能避免接触其他患者。
6、患有其他全身疾病、免疫缺陷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