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立克次体痘疾病英文名称: rickettsialpox,rickettsial pox疾...
养生
疾病名称: 立克次体痘
疾病英文名称: rickettsialpox,rickettsial pox
疾病别名: 疱疹性立克次体病、水疱性立克次体病
疾病概述:
立克次体痘(rickettsialpox,rickettsial pox)别名疱疹性立克次体病、水疱性立克次体病,是由小株立克次体所致的水痘样自限性感染病。传播媒介主要为革螨中的血红异皮螨。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背痛和全身性丘疹、水疱为特征。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前苏联地区。近年来我国也有发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头痛、全身性丘疹、水疱
主要病因: 由小株立克次体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试验、病原体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以全身性斑丘疹和水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常要加强护理,不要搔抓患处,以免引起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家鼠。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媒介为一种小的无色螨,即血异皮螨,分布广泛。它感染家鼠和某些种类的野鼠,并可由卵传播小株立克次体。人被螨幼虫或成虫叮咬而被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罕见,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好发于美国东部城市和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环境卫生较差的公寓、垃圾站、焚烧室或工地场棚等有革蜱孳生及其经常活动的场所。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5~6月份。
病因-总述:
小株立克次体属于斑点热立克次体群,其形态与其他斑点热立克次体相同,培养特性亦颇相似。此种病原体能使雄豚鼠产生睾丸鞘膜炎致阴囊红肿。小株立克次体有特异的颗粒性补体结合原,其可溶性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体有部分交叉反应。被血红异皮螨叮咬后,病菌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然后形成小株立克次体血症,造成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
症状-总述:
立克次体痘的常见表现为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以及全身散在性斑丘疹、水疱等。内部脏器一般无明显受累。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
发热可达38~40℃,呈间歇热型,持续1周逐渐退热。
2、皮损
被革螨叮咬后约2周,在局部形成一个逐渐增大的红色较硬的隆起,直径可达1~1.5cm。受累皮肤逐渐分离形成水疱,最后破溃而为溃疡,溃疡基底常发黑,周边皮肤发红。发热达第5~6天,全身可出现散在性斑丘疹,偶见于口腔黏膜,数量不一,斑丘疹中央形成水疱,直径2~8mm,在数日内结痂而愈,最后痂皮脱落不留瘢痕。一般病情较轻,多在2周内完全痊愈。
3、流感样症状
经5~10d后,出现一些流感样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头痛、肌痛、畏光等。也可出现恶寒战栗、大汗不止,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暂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在疫区被螨叮咬后出现持续发热,伴头痛、肌痛、全身乏力,影响日常生活;
2、发现皮肤有红色斑丘疹;
3、自己触摸到淋巴结肿大;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皮肤科
患者常因全身散在斑丘疹而就医,皮肤科常为首诊科室。
2、感染性疾病科
待明确诊断后,可去感染性疾病科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有没有被螨虫叮咬过呢?
6、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全身乏力、食欲缺乏、头痛、全身性丘疹、水疱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有无全身散在斑丘疹,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血清学试验、病原体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视诊可见全身(尤其是四肢、躯干)有散在分布的斑丘疹,周围有红晕。部分患者在叮咬的部位可见结痂。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急性期可见白细胞下降,可减至(2.5~5)×109/L、淋巴细胞增多,并可出现大空泡单核细胞。
2、血清学试验
用立克体特异抗原与患者血清做补体结合及免疫荧光试验,以检测二者的抗体。后种方法尤较敏感,可为诊断立克次体感染提供依据。
3、病原体检查
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被革螨叮咬的局部有初发病灶,出现淋巴结肿大和丘疹与水疱性皮疹等,一般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之后根据病原学检出及血清学阳性结果即可确诊。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需与水痘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应和水痘进行鉴别,二者的临床表现相似。立克次体的水疱发生在丘疹之上,整批同时发生,而不像水痘此起彼伏,数量较水痘少,发疹前在螨咬处有初疮。发病可见任何年龄,而水痘多见于儿童。根据这些特点可与水痘区别而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多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多西环素、四环素等,可抑制病原菌。高热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病原体治疗
抗病原体治疗的主要治疗措施应选择对立克次体较敏感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多西环素等,用于立克次体痘的治疗。
2、解热镇痛治疗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头痛、肌肉疼痛症状,还可缓解发热。
治疗-相关药品:
四环素、多西环素、布洛芬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物理降温:对高热患者可酌情使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使用降温贴、酒精擦浴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有发热、全身乏力、头痛、斑丘疹、水疱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有可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痊愈后大多无复发。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有发热、全身乏力、头痛、斑丘疹、水疱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感受美好生活。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6、穿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水疱的风险。
日常-复诊须知:
建议患者恢复后1周复查血常规。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多喝水可以保持病人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健康的恢复,无机盐的供应量也应适当增加。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建议进行灭鼠活动。
2、对螨孳生处墙壁施加残留性杀螨剂,控制螨群。
3、去螨虫较多的地区时,外出时应尽量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长筒袜,在身上喷螨驱避剂,降低被螨叮咬的机会。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勤换衣物。避免在废弃建筑物中过夜。
5、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