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淋巴结结核疾病英文名称: lymph node tuberculosis疾病概述: 淋巴...
养生
疾病名称: 淋巴结结核
疾病英文名称: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疾病概述:
淋巴结结核(lymph node 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淋巴结病变,也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全身淋巴结均可发生,颈淋巴结结核最常见(80%~90%),也可以发生在枕部、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等处。临床表现有淋巴结肿大、乏力、低热、盗汗等,治疗通常以抗结核为主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后,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淋巴结
常见症状: 淋巴结肿大、疼痛、乏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
主要病因: 主要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结核抗体检测、血沉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淋巴结穿刺检查、病理检查、B超检查、X线检查、CT检查
重要提醒: 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的结核病之一,常需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若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临床分类:
1、按感染途径分类
(1)先天性淋巴结结核: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在分娩时、新生儿(28日龄以内)时期或者婴幼儿(3月龄以内)时期发现淋巴结结核。不是遗传疾病。
(2)继发性淋巴结结核:初次感染的结核菌潜伏在肺部,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结核菌大量繁殖,经淋巴道或血液等播散至淋巴结而引起。此类型是淋巴结结核的主要类型,多见于成年人,持续时间长,易复发。
2、按起病的缓急程度
(1)急性淋巴结结核:起病急,常伴发热,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通过及时抗感染治疗后,通常红肿可消退。
(2)慢性淋巴结结核:病程长,症状轻,淋巴结较硬,可活动,压痛不明显,最终淋巴结可缩小或消退。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合并开放性肺结核者具有传染性。此外,当淋巴结结核病情较重,出现局部化脓、破溃时,结核杆菌可存在于分泌物中,若接触了分泌物,则可能会感染结核杆菌。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人。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8年的结核病报告显示,中国的结核病患者排在全球第2位,表明我国仍是结核病负担国家。近几年我国患病率明显降低,但由于耐药结核病的增多,故死亡率未见明显下降。
病因-总述:
淋巴结结核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结所致。但感染后是否发病,通常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数量以及机体免疫力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1、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2、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
3、患有肿瘤等慢性消化性疾病。
4、有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5、身体淋巴结以外部位存在结核病灶。
症状-总述:
病情较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块表现。病情较重者可能会有淋巴结肿大、脓肿、溃疡、坏死、疼痛等表现,还常同时存在低热、盗汗等明显全身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可以无任何症状,较重者可以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
2、局部表现
颈淋巴结核以右颈和双颈上部多见,也可见于锁骨上窝淋巴结等处。按其病程发展分为四型:
(1)结节型:起病缓慢,一侧或双侧一个或数个淋巴结肿大,质较硬,活动,微痛或压痛。
(2)浸润型:明显的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明显肿大。自觉疼痛与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移动受限。
(3)脓肿型:肿大的淋巴结中心液化,形成脓肿,局部有波动感,继发感染时有明显的红肿热痛。
(4)溃疡型:脓肿自破或切开引流,创口经久不愈,形成溃疡或瘘管。
症状-并发症:
1、感染
淋巴结结核的并在坏死、破溃后,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发红、肿胀、疼痛,感染严重时细菌进入血液可能会引起全身感染。
2、其他部位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型播散引起关节等淋巴结意外部位发生结核杆菌感染。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一个或多个肿块,伴持续疼痛不适。
2、肿块不断增大,甚至化脓、破溃。
3、伴午后低热、盗汗、乏力。
4、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与结核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后,或本身患有肺结核等病变,出现淋巴结肿大、低热、盗汗等症状时,可去感染性疾病科。
2、出现淋巴结肿大、疼痛不适时,可先去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各个部位的淋巴结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不适症状是何时出现的?
2、近期有加重或减轻吗?
3、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
4、您既往或目前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吗?
5、您近期有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经历吗?
6、您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吗?
7、您有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8、您还有其他疾病吗?有进行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进行哪些治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若手术治疗,术后要注意什么?
8、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淋巴结节肿大、疼痛、低热、盗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对淋巴结进行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结核抗体检测、淋巴结穿刺检查、病理检查、B超检查等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全身淋巴结进行检查,以了解其大小、质地、数目、活动度、有无触痛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
淋巴结结核时,检查结果可呈阳性。检查时医生会给前臂屈侧注射一定量的结核菌素液,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皮肤表现判断结果。若皮肤发红或出现硬结节,且其直径在0.5毫米及以上,则为阳性。
2、血清学结核抗体检测
此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本病患者检查结果可呈阳性。
3、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有时医生会取部分淋巴组织制成标本后,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性质和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有时医生会进行淋巴结穿刺,吸取部分淋巴结内容物进行检查。做抗酸染色可以发现抗酸杆菌或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可通过观察淋巴结的情况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对病情的评估和诊断有一定意义。
2、X线和CT检查
有助于详细了解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对发现肺部、胸膜或其它部位的结核病变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以及淋巴结肿大、疼痛和低热、盗汗、乏力等典型症状,在结合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结核抗体检测、B超、X线、CT等多项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结炎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恶性淋巴瘤
表现为慢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发展快,全身淋巴结都可累及,常有发热、肝脾肿大等,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2、慢性淋巴结炎
常有头面部慢性炎症病史,病变淋巴结体积小,个数少,抗炎治疗有效。
3、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病变
以鸟-胞内复合菌和瘰疬分枝杆菌最常见,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常无结核中毒症状,病变淋巴结多位于一侧颌下腺附近,体积迅速增大,早期可化脓。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青少年发病多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血象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80%以上阳性。
5、其他
有时还需与恶性转移癌、结节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通常在充分休息、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给予以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素质、淋巴病变情况等制定合适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治疗-一般治疗:
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因结核病常会导致机体消耗,可加强营养,以满足机体所需。
治疗-药物治疗:
抗结核治疗是本病的关键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
1、常用治疗药物
(1)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
(2)二线抗结核药:包括左氧氟沙星、乙(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
2、治疗疗程
浅表淋巴结结核根据病情疗程不短于6个月,深部淋巴结结核(胸腔内、腹腔内)疗程应适当延长。
治疗-相关药品: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乙(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脓肿型、溃疡瘘管型淋巴结结核,可采用切开引流、窦道切除术,病灶清除术和病变淋巴结摘除术等进行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有多部位淋巴结受累,或并发多种疾病,可能会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若治疗不彻底还可能会引起疾病复发。
预后-危害性:
1、淋巴结结核病情严重时,破溃的淋巴结分泌物可能会导致他人发生结核感染。
2、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结核感染。
预后-治愈性:
坚持合理、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暂无大样本数据。
预后-复发性:
若治疗不彻底,或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休息,注意个人卫生,同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对促进疾病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的不理解或误解,或者因病情严重发生局部破溃流脓等情况,容易是患者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
(2)由于本病治疗周期可能较长,且需坚持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情况。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
(2)家属可多关心患者,并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损伤。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疲劳。
3、营造良好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4、病情允许时,适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淋巴结肿大、低热、盗汗等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术后护理:
1、注意保持手术伤口敷料处的清洁干燥,遵医嘱按定期换药,以防感染。
2、如果手术刀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需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淋巴结结核可能会使机体产生大量消耗,因此日常注意饮食调理,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饮食建议:
1、均衡、合理、易消化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按时进食。
2、可适当多吃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等,以保证机体能量的摄入。
3、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使机体摄取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饮食禁忌:
1、少吃油炸、熏制类食物。
2、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3、避免暴饮暴食。
4、禁烟酒。
预防措施:
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积极治疗自身相关疾病,进行疫苗接种等,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1、进行疫苗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2、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3、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4、积极肺结核等其他结核病。
5、积极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病,维持机体免疫力。
6、合理用药,不乱用或滥用药物,以防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相关疫苗:
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后能使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可阻止该病菌在人体内的繁殖、播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