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湿疹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eczema疾病概述: 慢性湿疹(chronic...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湿疹
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eczema
疾病概述:
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症反应,属于湿疹中的一种。其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如感染、内分泌及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精神因素、食物刺激等。患者主要表现为患处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可伴有瘙痒等不适,病程较长,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浸润性暗红斑、丘疹、瘙痒、皮肤色素沉着或减退
主要病因: 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过敏原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细菌培养、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护皮肤,尽量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受刺激,有利于控制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一般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由于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因此具体的发病率并不十分清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
病因-总述:
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不过目前其确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内部因素
(1)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
(2)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
(3)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
(4)神经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情绪波动大等。
(5)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
(6)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肿瘤等。
(7)遗传性:与个体的易感性有关。
2、外部因素
(1)长期处于潮湿、炎热的环境。
(2)接触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化学物质粉尘等。
(3)日常生活用品如香脂等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
(4)食入刺激性食物也可诱发湿疹,如鱼虾、牛羊肉、酒精、咖啡、浓茶等。
病因-危险因素:
1、有湿疹家族史。
2、经常过敏,为过敏体质。
症状-总述:
慢性湿疹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可自觉明显瘙痒感,常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个月或更久。
症状-并发症:
若患者经常搔抓患处,造成皮肤破损,容易并发细菌感染。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频繁反复发作丘疱疹,有渗出倾向,瘙痒明显,影响日常活动或睡眠;
2、湿疹出现化脓、黄色结痂或发热等;
3、皮疹范围扩大,其它部位也出现类似皮疹;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于皮肤科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红疹部位进行检查,穿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还可能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皮损何时开始出现的?
2、随时间推移,皮损范围有扩大或缩小吗?
3、除皮损以外,您是否还伴有瘙痒、疼痛或其他不适?
4、您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5、您近期是否有食用某些特殊的食品?
6、您周围有没有人近期有类似情况?
7、您喝过或涂抹过药物吗?什么药物?
8、您有药物或食物过敏情况吗?有接触特殊物体吗?
9、您最近生活工作顺利吗?压力大不大?
10、您是做什么工作的?会经常处于炎热的环境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我需要住院吗?
5、治疗有什么风险吗?治愈后会影响皮肤美观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随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过敏原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细菌培养等,必要时需行病理活检。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检查皮肤损害的位置及分布,评估其形状、颜色,是否有渗出,是否有感染。询问患者皮损是否疼痛、性质,是否瘙痒及瘙痒程度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
2、过敏原检测
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
3、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4、细菌培养
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检查时医生会取皮损部位的一小块组织,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镜下可见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及相关检查,医生可以做出诊断。不过为了明确病因医生可能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了解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是否接触了某些特殊物品,或是否食用了某些东西。在诊断时,还需要将本病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慢性湿疹需要与慢性单纯性苔藓鉴别。
1、病史
(1)慢性湿疹:是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急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痒感各种内外因素。
(2)慢性单纯性苔藓: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
2、病因
(1)慢性湿疹:由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2)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精神因素为主。
3、好发部位
(1)慢性湿疹:任何部位。
(2)慢性单纯性苔藓: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骶部。
4、皮损特点
(1)慢性湿疹:圆锥状,米粒大小灰褐色斤疹,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有色素沉着。
(2)慢性单纯性苔藓: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藓样变,边缘见扁平发亮丘疹。
5、演变
(1)慢性湿疹:可急性发作,有渗出倾向。
(2)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干燥。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慢性湿疹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一般治疗:
1、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病因或过敏原。
2、减少外界刺激因素,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擦拭或其他对患者敏感的物质,如皮毛衣物等。
3、避免食入刺激性性食物,如鱼虾、浓茶、酒类、咖啡等。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等。
(2)局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2、口服药物
(1)抗组胺药物:具有止痒抗炎作用,主要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优于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若患者嗜睡、口干等副作用明显时,可选后者。
(2)抗生素:有继发感染时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抗过敏治疗的同时使用敏感抗生素。
(3)糖皮质激素:能快能控制症状,抗炎、止痒,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使用。对急性严重、泛发性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时可酌情使用,如泼尼松、地塞米松。
(4)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适用于病情严重而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如环孢素、硫唑嘌呤。
治疗-相关药品:
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曲安奈德、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泼尼松、环孢素、硫唑嘌呤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用药或者其他治疗措施。
1、辨证论治
(1)风热蕴肤证:治法为疏风清热止痒,常用方药为消风散。
(2)湿热浸淫证:治法为清热燥湿止痒,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
(3)脾虚湿蕴证:治法为健脾利湿止痒,常用方药为除湿胃苓汤。
(4)阴虚血燥证:治法为滋阴养血,润燥止痒,常用方药为凉血四物汤。;
(5)其他:阳虚证常选用四逆汤或真武汤等,风寒证常选用麻桂各半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寒热错杂证常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2、内服中成药
(1)消风止痒颗粒:可消风清热,除湿止痒,用于风热蕴肤型湿疹、皮肤瘙痒症。
(2)龙胆泻肝丸:可清利肝胆湿热,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3)金蝉止痒胶囊:可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可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4)疗癣卡西甫丸:可燥湿,止痒,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
(5)参苓白术丸: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湿蕴型湿疹。;
(6)润燥止痒胶囊:可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
(7)湿毒清胶囊:可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用于阴虚血燥型湿疹。
3、外用中成药
(1)青鹏软膏: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可用于慢性湿疹。
(2)除湿止痒软膏:可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
(3)消炎癣湿药膏:可杀菌,收湿,止痒,用于慢性湿疹。
(4)丹皮酚软膏:可消炎止痒;适应症:用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各种皮肤疾患。
(5)蜈黛软膏: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风湿热邪所致亚急性、慢性湿疹的治疗。
(6)肤舒止痒膏:可清热燥湿,养血止痒,用于阴虚血燥所致的皮肤瘙痒。;
4、中药提取物
(1)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各期湿疹,有口服片剂、胶囊、注射液等多种剂型
(2)雷公藤多甙片: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用于病情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病例。
(3)昆明山海棠片: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病情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病例。
5、 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塌渍疗法:用于炎症较重、渗出明显的皮损。采用黄柏溶液、三黄洗剂等清热燥湿止痒功效的溶液,浸湿消毒纱布4~6层后,拧至不滴水对皮损进行冷湿敷,20min/次,2~4 次/d 或遵医嘱。;
(2)中药药浴疗法: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皮损无明显渗出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浴,选择不同的方药及药浴方法。病变范围小的,可局部洗浴;病变范围大的,可全身洗浴。水温宜调至 38 ℃~43 ℃,微微发汗即可。20 min/次,1 次/d。
(3)中药熏蒸疗法:用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皮损无明显渗出者。辨证选用不同组方的药液,煎煮浓缩后放入中药熏蒸机,通过蒸汽熏蒸患处达到治疗目的,20min/次,1 次/d。
(4)其他:火针疗法、针灸疗法、耳穴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等。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来说慢性湿疹的病程较长,经久难愈,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预后-危害性:
1、慢性湿疹容易反复发作,病程比较长,迁延难愈。
2、瘙痒明显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
预后-治愈性:
本病较难彻底治愈。
预后-复发性: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慢性湿疹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饮酒及食用海鲜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慢性湿疹患者由于瘙痒严重,病情时轻时重,容易使患者心情烦躁,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尤其是病程长、泛发全身的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及朋友应积极劝导,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服用抗组胺、激素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局部治疗效果和全身不良反应,为医师及时调整药物提供依据。
2、长期口服激素药物者易并发感染,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骤然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的房间应该加强通风、使空气保持新鲜,并且室内要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温度 20℃左右,湿度40%以上宜。
2、患者应该勤换衣物和被褥,并充分保持湿疹部位干燥清洁。
3、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
4、不随便使用刺激止痒药物。搽药或换药时,不要用水冲洗皮肤,特别是禁用热水、肥皂或消毒药水烫洗,可用棉签蘸植物油从内向外擦干净。
5、勤剪指甲,不用手搔抓皮损。局部瘙痒剧烈、皮肤温度高,可使用冷湿敷;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轻轻拍打,以代替抓挠。
6、在干燥季节,宜减少洗澡次数。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露或肥皂。
7、内衣应全棉,勿过度保暖
日常-复诊须知:
本病易复发,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患者最好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复诊时医生会评价疗效、观察病情变化、并建议是否需进一步检查等。对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患者,要积极寻找原因。观察是否忽略了家庭中、职业及业余爱好中的某些接触过敏原。监测用药后是否存在过敏反应等,观察皮肤是否存在感染灶。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湿疹患者应均衡饮食,但以清淡为主。
饮食建议:
1、以清热利湿为主,多食用冬瓜、百合、绿豆、莲子、苦瓜等凉性食物。
2、可多吃水果、蔬菜和豆类食品。
3、多吃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4、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患者的营养。
5、多服用碱性的食物,比如葡萄、黄瓜、胡萝卜、香蕉、萝卜、苹果等。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
5、少吃甜食,如糖类、咖啡及甜的饮料。
6、少吃发物,如鱼、虾蟹、牛羊肉等。
预防措施:
远离慢性湿疹的相关危险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慢性湿疹:
1、使用温和无刺激的香皂或护肤品,洗衣使用温和洗涤剂,减轻对皮肤刺激。
2、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制品,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剂润泽。
3、沐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在皮肤仍然潮湿的同时涂抹保湿霜,以免皮肤过于干燥。
4、注意日常锻炼,保持身心愉悦,保证充足睡眠。
5、穿舒适柔软面料衣物。
6、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