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extradural hematoma疾...
养生
疾病名称: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疾病英文名称: chronic extradural hematoma
疾病概述: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chronic extradural hematoma)是指伤后2周以上,血液聚集在硬膜外间隙形成的局限性血肿,好发于头颅额、顶、枕等处,一般不超过颅缝,但可越过中线。本病多由颅骨骨折致血管破裂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本病可通过手术、药物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主要病因: 头部外伤
检查项目: 血常规、X线、头颅CT、MRI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语言、运动功能的受损,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青年男性多见,其原因在于青年男性附着在颅骨上的硬脑膜不如老人、小儿及女性的紧密,比较容易发生剥离。
病因-总述: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多因头部外伤所致。外伤导致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从而致病,或者外伤导致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而致病,此外凝血功能异常、肿瘤、感染等可引起颅内血管出血的因素也可能导致本病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头部外伤
跌倒、高处坠落、暴力击打等因素都可导致颅骨变形或骨折,引起血管损伤,形成血肿。此外外伤也可引起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静脉窦损伤等,导致血肿形成。
2、医疗操作
有创的头部医疗操作,可能引起患者的血管损伤,导致本病形成。
3、头部疾病
比如硬脑膜外脓肿、颅骨Peget病、颅内肿瘤等,都可能破坏周围组织,引起血管出血,导致本病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1、凝血功能异常,比如患有血友病的患者。
2、患有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内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是其他疾病,容易引起出血。
3、从事危险的工作、对抗性运动。
4、去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医疗操作。
症状-总述:
本病好发于额、顶、枕等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此外患者也可因颅内高压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眼部异常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头痛、恶心、呕吐
头痛、恶心、呕吐是常见的症状,与患者的局部压迫有关。
2、视乳头水肿
患者会出现看东西不清晰的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眼前突然发黑的情况。
3、精神状态改变、意识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烦躁、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等精神状态改变,还可能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
4、眼部异常
部分患者会出现病变侧瞳孔扩大甚至对侧瞳孔扩大,可表现为对光反射异常。
5、其他
部分患者会出现偏瘫、肌张力增高等表现。儿童患者会有透露增大、囟门张大、骨缝分离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当患者的血肿体积增大时,颅内压力增高,可能引起脑疝。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血压升高、心率变慢等表现。
就医-急诊指征:
1、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2、瞳孔直径变大。
3、一侧肢体瘫痪,言语视听功能障碍。
4、意识障碍,晕厥。
5、其他紧急情况。
最近两周有头部外伤史,出现上述症状均需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头痛症状反复发作,近期加重。
2、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3、看东西不清楚。
4、一侧肢体灵活度不如对侧,肢体乏力。
5、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最近两周有头部外伤史,出现上述症状须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瞳孔直径变大、瘫痪、意识障碍,晕厥或是其他严重情况时,应前往急诊科就医,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尚可的患者选择神经外科就诊即可。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检查前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忌烟酒。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不适?近期有加重吗?
2、您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您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3、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是否有过头部的外伤?怎么处理的?
4、您出现这些症状后去医院检查过吗?
5、您出现这些症状后做过治疗吗?
6、您之前有过脑部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需要手术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的部位和全身状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头颅X线、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头部的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意识是否清楚。还可进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选择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医生可寻找患者是否有既往头部的骨折迹象,观察骨折的位置,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2、头颅CT
医生可通过CT扫描观察血肿典型的征象,见位于脑表面的梭形高密度影,周界光滑。还可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脑部的病变。
3、MRI检查
MRI检查也可显示出血肿、骨折的征象,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外伤史以及其他头部疾病经历,然后结合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进行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注意慢性硬膜下血肿、大脑半球占位病变等相似疾病的排查。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硬膜下血肿
有轻微颅脑创伤史或创伤史已不能记忆。伤后长时间内无症状,或仅有头痛、头昏等症状。常于伤后2-3个月逐渐出现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侧肢无力、精神失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通过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鉴别。
2、大脑半球占位病变
如脑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及肉芽肿等占位病变,均易与慢性硬膜外血肿发生混淆。这类疾病通常无头部外伤史、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可通过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为骨瓣开颅清除血肿、钻孔冲洗引流,同时可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极少数轻症患者,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降颅压药物
医生可能选择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有降低患者颅内压力的作用,可缓解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糖皮质激素
医生可能选择糖皮质激素药物用于预防术后脑血管水肿。
3、尿激酶
医生可能用于手术患者,清除颅内血栓。
治疗-相关药品:
甘露醇、呋塞米、糖皮质激素、尿激酶。
治疗-手术治疗:
对已有明显病情恶化的患者,医生会及时施行手术治疗。
1、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医生会通过钻孔抽吸的方式及时缓解患者的颅高压症状,挽救患者生命。
2、对于血肿发生液化,包膜尚未钙化的患者,医生可选择钻孔冲洗引流,去除病灶。
3、通常医生会选择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切开部分颅骨,充分暴露和去除病灶,不残留颅骨缺损。同时,还可在手术中查寻出血点和施行止血操作,去除出血病因。
治疗-其他治疗:
对个别神志清楚、症状轻微、没有明显脑功能损害的患者,医生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在CT监护下任其自行吸收或机化。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以及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治疗有关,如果患者及时进行了治疗、没有严重并发症,通常预后较好。如果颅内压力快速增高、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语言、活动等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导致患者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影响正常生活。
2、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语言、运动功能受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预后-后遗症:
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可能导致肢体活动能力下降、丧失以及语言功能受损。
日常-总述:
手术、引流的患者需要注意伤口及引流管的保护,不要牵拉、抓挠伤口,保持引流管通畅。还要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不要选择剧烈的运动。在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测量血压,根据医生的安排进行复查。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卫生。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戒烟戒酒,减少吸入二手烟。
4、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排解压力,避免大幅情绪波动。
日常-病情监测:
定期进行血压、体温、血糖等测量,了解身体情况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进行复查,有利于及时了解恢复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保持伤口周围的卫生,避免牵拉、抓挠伤口,避免污物接触伤口。
2、有引流管的患者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
3、术后注意遵医嘱选择饮食,当患者可以自主进食后,由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4、术后活动应从端坐、扶床站立过渡到行走,家属要注意看护。
饮食调理:
患者手术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待医生告知可进行正常饮食后,即可选择普通的饮食,注意补充足量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可适当选择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
2、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鸡胸肉、鱼肉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选择温度适中的食物。
2、少吃过于油腻、高盐的食物。
3、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大量饮酒。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可能。
1、尽量避免头部外伤,从事危险职业、运动的人群要做好保护工作,按照要求佩戴头盔,尽量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
2、患有凝血功能异常、肿瘤、感染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避免本病发生。
3、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避免不当的医疗操作引发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