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毛孢子菌病疾病概述: 毛孢子菌病(trichosporonsis)是由毛孢子菌引起的浅表...
养生
疾病名称: 毛孢子菌病
疾病概述:
毛孢子菌病(trichosporonsis)是由毛孢子菌引起的浅表性和系统性感染。该菌是栖居于土壤和水的酵母菌,偶而也可在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阴道等部位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可引起致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损伤进入人体而致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和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红斑、丘疹、白色结节、血尿、咳嗽、厌食、头痛
主要病因: 由毛孢子菌感染所致,常在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便常规、真菌培养、肾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皮肤活检
重要提醒: 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为避免疾病继续进展,应该尽早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毛孢子菌感染已成为除念珠菌外,致人类播散性感染的第二大酵母菌感染。
流行病学-死亡率:
毛孢子菌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毛孢子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病因-总述:
毛孢子菌既可见于环境中,如土壤、水、植物和腐败的木材中,也可分离于人体的特定部位(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证明环境可直接感染人类。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力低下时可以发病。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力低下
患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过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患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环磷酰胺)者等。
2、卫生条件差
毛孢子菌存在于环境中,若居住地卫生条件差或个人清洁不到位等,均有可能引起本病。
3、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4、其他
研究表明,男同性恋及吸毒者的发病风险也更高。
症状-总述:
毛孢子菌感染可引起皮肤、毛发、指甲、肝、肺以及全身播散性症状。浅表感染常见皮疹、白色结节等表现。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因其累及的脏器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浅表感染
(1)皮肤感染
好发于面部、前臂、股部、肛周等部位,患处可见红斑、丘疹、结节及紫癜样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坏死、溃疡、结痂。
(2)头发及胡须感染
患处可见柔软的白色小结节,可称之为白色毛结节病,也可在男性生殖器周围见到。
2、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
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呈急性或慢性感染过程。
(1)急性患者
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真菌血症及皮肤、脏器的播散性感染。重者血压下降,出现昏迷、休克,在发病数天或1个月左右死亡。
(2)慢性患者
病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年,出现间断或持续性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或进行性器官衰竭等表现。主要侵犯脏器为肝、肺、肾、脾、心脏及脑组织等。
①累及肾脏时,表现为血尿,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②累及肺部时,则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
③累及消化道时,可出现厌食、腹痛、腹胀、稀便、腹泻等。
④累及脑组织时,可出现头痛、失语、偏瘫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浅表感染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可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骤停、肾衰竭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白色结节等皮损;
2、皮损不断加重,甚至出现坏死、溃疡、结痂等;
3、伴咳嗽、厌食、腹胀等不适;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感染性疾病科或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居住的环境如何?
6、您平时经常洗澡、换洗衣物吗?
7、您有没有发现有皮损的部位呢?会自行消退吗?消退后有瘢痕吗?
8、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红斑、丘疹、白色结节、咳嗽、厌食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血常规、尿便常规、真菌培养、肾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皮肤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主要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来检查患者有无皮肤损害,血压、心率、呼吸、神智等有无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分析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数值,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2、尿便常规
通过分析尿液及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液管型,来评估患者的肾脏及消化道是否受累。
3、真菌培养
留取病人的血、尿、痰、脑脊液和皮损组织进行真菌培养,可初步明确致病菌。血培养对播散性感染的诊断非常有用。
4、肾功能
怀疑肾脏受累者,可进行肾功能检测。通过分析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参数,来评估肾功能的损伤情况。
5、血清学检查
在培养结果出来前,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评估,毛孢子菌与新生隐球菌多糖有交叉抗原。
检查-病理检查:
皮肤活检:医生会对需要取皮损的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并切取部分特征性明显的皮损,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毛孢子菌病患者皮肤病理组织活检可见真皮侵入菌丝和关节孢子,部分可见血栓性脉管炎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如患者具有易感因素和典型临床表现,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再结合真菌培养、血尿便常规、肾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皮肤活检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浅表感染者可将毛发剃光,并外涂抗真菌药物。患者也可口服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免疫力低下者还可给予免疫因子。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浅表感染,常用治疗方法为将毛发剃光,或每天擦洗毛发,用手刮去结节。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
可用抗真菌剂涂抹患处,如氯化汞、6%水杨酸(柳酸)、12%苯甲酸、3%硫磺等。也可用含酮康唑和二硫化硒的药液洗涤病发。
2、口服药
(1)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可以抑制毛孢子菌,缓解症状,但不能将其杀灭。但不适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者。
(2)氟胞嘧啶:可与两性霉素B协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效率优于单用两性霉素B。
(3)氟康唑:对于恢复良好的患者,特别是心内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者,应维持长期抗真菌治疗,较为简便的方法是口服氟康唑。
(4)其他: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状况。可应用刺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
治疗-相关药品:
氯化汞、水杨酸、苯甲酸、硫磺、酮康唑、二硫化硒、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宜养阴清热,扶正祛邪,方用解毒养阴汤加减,但需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由于大多数系统感染患者均有严重的免疫抑制和原发病,因而侵袭性感染的治疗较为困难,预后相对不好。而浅表感染大多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侵袭性毛孢子菌病可累及多个系统,造成呼吸困难、心脏骤停、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还有致死的可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轻症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支持。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有红斑、丘疹、毛发周围结节等表现,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沮丧、自卑等心理。
(2)本病进展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可能因此产生忧虑、恐惧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严重不适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有毛发周围结节的患者可以剃光毛发或者每天清洗毛发,清除结节。
6、注意保护皮肤,尽量不要搔抓皮肤,可适当轻拍瘙痒部位,缓解瘙痒。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皮损的风险。
7、对于有皮损的部位,更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可搔抓。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肝肾功等指标的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医生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调理。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加强营养。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若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或者昏迷,可以给予患者静脉输注营养液,避免营养不良。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不吃生食。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换洗内衣衫裤,勤打扫卫生。
2、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合理、营养地进食,因营养不良可诱发本病。对于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并预防本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