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uro-genital mycoplasma inf...
养生
疾病名称: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uro-genital mycoplasma infection
疾病概述:
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uro-genital mycoplasma infection)是由于支原体侵袭泌尿生殖系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最小的原核生物之一,通常寄居于人类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表面,微生物在泌尿生殖系统中生长繁殖,并侵犯黏膜或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患者可有尿道刺痛、尿急、尿频等临床表现,女性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不适。临床上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该病是由致病菌感染所致,不具有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妇科、男科
发病部位: 泌尿生殖系统
常见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尿道口异常分泌物
主要病因: 支原体在泌尿生殖系统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病原学检查
重要提醒: 应及时就诊治疗,避免引发肾盂肾炎或危害生殖健康。
临床分类:
本病按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解脲支原体感染、人型支原体感染、生殖支原体感染。
流行病学-传染性:
该病属于支原体侵袭泌尿生殖系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或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因泌尿生殖系统环境是支原体生存的理想环境,所以生殖道是支原体感染的多发部位,不洁性行为会导致支原体的传播。
2、产道感染
新生儿经生殖道分娩而出,若母亲患有尿路感染,或泌尿生殖道内有支原体生存,则容易通过母婴途径进行传播。
3、间接感染
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的衣物等,或浴室等公共环境中没有做好卫生消杀工作,使人与病原体产生接触,则容易发生支原体尿路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没有权威调查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成年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儿童及未有性活动的成年人发病较少。此外,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者发病可能性较大。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有研究表明,该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耐药性逐渐增强。
病因-总述: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上的正常寄居微生物,一般不致病,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受损时,支原体可大量繁殖而致病。
病因-基本病因:
1、病原体
支原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其中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等7种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
2、致病机制
支原体黏附于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后从宿主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作为养料,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NH3和超氧离子,导致宿主细胞损伤。
病因-危险因素:
1、性生活习惯
性工作者、性淫乱者、同性恋者,以及淋病和其他性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
2、年龄
有研究表明,解脲支原体感染、人型支原体感染和混合感染在>60岁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最高,可能与该部分患者普遍免疫力较弱有关。
症状-总述:
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初期可能无明显的不适。患者临床表现会有所差异,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也可能会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男性患者尿道口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分泌物,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白带增多等异常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道口或尿道内的刺痒、疼痛或烧灼感,可伴程度不同的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口常有浆液性或浆液脓性分泌物,晨起首次排尿或长时间不排尿时,可因分泌物结成痂膜封住尿道口(称为“糊口”现象)。体检时尿道口黏膜充血、水肿。
2、女性患者尿道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困难,以及尿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的刺痛或烧灼感。女性患者尚可有黏液脓性宫颈炎,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出现症状时主要是白带增多、阴道及外阴刺激瘙痒。体检宫颈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宫颈口可见黏液脓性分泌物。
3、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可从尿道逆行感染,引起前列腺炎或附睾炎。合并附睾炎时,临床表现多为单侧附睾疼痛、肿胀,有触痛,可伴阴囊水肿和全身发热。当炎症转为慢性时,附睾尾部有硬结,精索增粗,性生活过度和酗酒等诱因可导致急性发作。慢性前列腺炎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多表现为会阴部及其周围酸胀或疼痛,伴直肠坠胀感。
4、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不孕和不育症的发生有关,尤其是解脲支原体感染,该致病菌能改变精子细胞形态或出现不成熟的精子,阻碍精子运动。此外,它能够直接影响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作用,抑制其对卵细胞的穿透力。生殖器支原体可引起输卵管炎症、输卵管瘢痕形成等而导致女性不孕。
症状-病情发展:
支原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多为1~3周,部分患者可长期呈无症状感染状态。该病的病情可由支原体顺尿路上行而发展变化,经尿道上行至膀胱时,多表现为膀胱炎,出现下尿路感染的相关症状,之后伴随着上行感染,可发展为肾盂肾炎,出现上尿路感染的相关症状。
症状-并发症:
1、泌尿生殖系感染支原体后,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不孕。已经怀孕的妇女,本病有导致胎儿出现畸形、流产、早产的风险。
2、支原体感染导致肾脏严重病变,可影响肾功能。
症状-伴随症状:
1、支原体损伤尿路组织后,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2、当形成肾脏或肾周脓肿可能导致无痛的发热、腰部肿块和压痛。
就医-就诊科室:
1、一般首诊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科。
2、出现尿疼、尿痛等症状可选择泌尿外科。
3、病情反复发作,出现肾衰竭者需要前往肾内科进行诊治。
4、女性患者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时可选妇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相关血液学检查,患者需于就诊前一晚10点后禁食,就诊当天空腹。
3、医生可能需要对外阴进行检查,患者就诊时应穿着方便穿脱的衣裤,女性可穿着裙子,就诊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里不舒服?
2、您的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是否有尿道异常分泌物出现?
3、您是否有固定的性伴侣?是否有不安全的性行为?
4、您的性伴侣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近期是否有泌尿生殖道损伤的经历?
6、您是否有不育不孕的经历?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
2、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的病情严重吗?会引起不孕不育吗?
5、我的疾病能治好吗?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6、我的疾病会传染吗?我身边的人该如何防护?
7、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吗?
8、是否需要复查?大概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医生首先会对其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还会建议患者进行血液、尿液、病原学的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下尿路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膀胱炎患者可能有耻骨上区压痛;上尿路感染所引起的肾盂肾炎可能出现肋脊角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检测生殖道支原体可从患者尿道、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取材。支原体培养一般用液体培养基,通过观察培养基中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有无支原体生长。
2、血液检查
医生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血液检查。可判断患者是否有一些其他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疾病,还可判断患者泌尿生殖系的受累情况。
3、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作为尿路感染的初步检查。肉眼观察尿色可清可浑浊,可有腐败气味,极少数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尿蛋白多为阴性或微量,如果尿蛋白量较大,应注意有无肾小球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的受累情况,选择膀胱镜、阴道镜、宫腔镜等检查,可直接观察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病变,亦可取子宫内膜及输卵管标本分离支原体,有确诊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大多数感染的患者无需进行特殊的影像学检查,但有时与其他有类似症状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相鉴别,可能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的状况,及时发现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不利因素,如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
2、B超或CT检查
适用于急性期感染患者。如果X线和B超检查均不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可考虑进行CT检查,CT检查对细小病变的分辨率高于B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初步判断是否为泌尿生殖道感染。若实验室尿常规等检查结果不支持致病微生物为常见细菌,并且结合个人生活史,开展支原体培养检查,培养结果阳性,则可以诊断为支原体泌尿生殖系感染。
诊断-鉴别诊断:
1、淋球菌性尿道炎、非特异性尿道炎
淋球菌性尿道炎潜伏期较短,尿道刺激症状明显,尿脓性分泌物较多,可见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病原体培养有淋球菌生长。非特异性尿道炎与性接触无关,细菌培养有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生长。
2、急性尿道综合征
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的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等,对仅有尿路刺激症状、无脓尿和细菌尿的患者,应当注意排除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可能,也要注意排查厌氧菌、尿路结核菌和真菌感染。
治疗-治疗原则:
临床上对支原体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大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建议在明确诊断后应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检测,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减轻患者痛苦。
治疗-一般治疗:
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注意休息,同时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路,促进疾病的恢复。对于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要及时就医咨询,寻找病因,及时去除不良诱发因素。
治疗-药物治疗:
临床上一般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如下:
1、由于支原体耐药性明显增加,治疗前应尽可能做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菌药进行规范治疗。
2、四环素、红霉素、链霉素及氯霉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首选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也可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3、喹诺酮类抗菌药也可选用,但应注意日益增高的耐药性。
4、患者注意遵医嘱足疗程用药,疗程一般为7~14天,若效果不佳,应考虑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治疗-相关药品:
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支原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一般无需借助特殊的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支原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治疗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医院的医疗水平、所用的药物种类等综合而定。一般可能需要1~2周。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由支原体侵犯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和组织引发炎症所致,及时就诊后根据支原体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积极干预,通常预后较好。但若不积极治疗或用药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感染迁延不愈,造成严重并发症。
预后-危害性:
1、可能通过性接触的方式传播给他人,或被他人传播。
2、支原体可能通过母婴途径使婴幼儿感染。
3、如不及时治疗可能由下尿路感染上行发展为上尿路感染,出现肾盂肾炎的症状。
4、少数支原体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肾衰竭。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但支原体感染是条件致病,可能存在无症状的支原体携带者,或患者在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
预后-治愈性:
本病可通过药敏试验选定抗生素,积极治疗后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暂无相关研究提供数据。
预后-根治性:
消除作为致病微生物的支原体后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目前没有针对支原体尿路感染复发性的调查数据,但研究认为该病容易通过性传播等方式复发。
预后-生存周期:
经过积极的治疗,一般来说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寿命。
日常-总述:
患者在确诊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后,应当正确认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多饮水、多排尿以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机体抵抗力。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病情容易反复,且有一定的传染性,导致患者心理障碍较常见,可能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听轻音乐、欣赏花草、读小说、看电视、聊天等,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同时应当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尿路感染,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不可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使用过程必须足量、足疗程,这样才能够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3、如果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耐药菌,要由专业医师及时重新进行细菌的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一般建议症状消失、尿检查阴性后,仍需服药3~5天。
日常-生活管理:
1、日常需要做好会阴处清洁工作,经常清洗,清洁时沿尿道至肛门方向擦洗,以防逆行感染。
2、女性要及时更换卫生巾,保证月经期间用品已严格消毒灭菌。
3、选择宽松、棉质内裤,每天清洗更换。
4、治疗疾病期间需要避免性生活。
5、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熬夜,及时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6、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及时复诊,通常在治疗结束后第二周、第六周复查尿常规。复诊时应当主动告知近期生活状态,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采样。
饮食调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宜多吃一些清淡利尿,以及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富有高蛋白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3、多饮水,坚持2000~3000ml/日的饮水量,促进排尿。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本病是可以进行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下:
1、避免混乱的性生活;性生活时做好保护措施,佩戴避孕套。
2、有生育计划的夫妇提前检测或治疗支原体感染,避免孕妇将疾病传染给新生儿。
3、该病通过性生活传染,故诊治中应注意夫妇双方同查同治,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4、坚持多饮水、勤排尿(每2~3小时排尿1次),避免支原体在尿路繁殖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5、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相关疫苗:
尚无特殊有效的疫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