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面游风疾病英文名称: facial wandering wind疾病别名: 白屑风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面游风
疾病英文名称: facial wandering wind
疾病别名: 白屑风
疾病概述:
面游风(facial wandering wind)又称白屑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为特征。本病主要由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面游风的自然病程为慢性,易反复发作,故其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脂溢性皮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头面、胸背
常见症状: 皮肤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痴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主要病因: 外感风热、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嗜酒等
检查项目: 皮肤活检
重要提醒: 若出现头面皮肤油腻或干燥,结黄痂或起白屑,瘙痒明显,应立即就医咨询,注意皮肤护理,避免长期反复发作。
临床分类:
1、风热血燥
主要表现为为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数。
2、肠胃湿热
主要表现为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脂溢性皮炎以成人和新生儿多见,分婴儿型和成人型,前者为自限性,主要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而后者为慢性,在40-60岁间最为常见。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本病。
病因-总述: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病因-基本病因:
1、风热外袭
(1)风热外袭,患病日久耗伤阴血,阴伤血燥,风热燥邪蕴阻肌肤,肌肤失于濡养形成本病。
(2)平素血燥的体质,感受风热之邪,血虚生风,风热燥邪蕴阻肌肤,肌肤失于濡养,导致皮肤粗糙、干燥为主要表现以干性皮损。
2、饮食不节
由于平时过于偏肥腻性食物或辛辣食品,或过度饮酒,以致脾胃运化食物和水液代谢的功能失常,湿热内生,湿热蕴结肌肤发为湿性皮损。
症状-总述:
面游风主要表现为皮肤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由于发病部位和损害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症状-典型症状:
1、干性型
皮损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红,上有片状白色糠秕状鱗屑,在头皮部可堆叠很厚,头皮瘙痒剧烈,梳头或搔抓时头屑易于脱落而呈白屑纷飞状,毛发干枯,伴有脱发。
2、湿性型
多为皮脂分泌旺盛,皮损红斑、糜烂、流滋,有油腻性痂屑,常有臭味。在耳后和鼻部可有皲裂,眉毛因搔抓折断而稀疏,头部损害早期出油,或头屑多、瘙痒,继而头发细软、脱落、秃顶。严重者泛发全身,成为湿疹样皮损。病程缓慢,常有急性发作。
症状-并发症:
发蛀脱发
本病头部损害早期表现为出油,或头屑多、瘙痒,若损伤毛囊,可出现发蛀脱发,表现为头发细软、脱落、秃顶。
就医-门诊指征:
若皮肤油腻或干燥,结黄痂或起白屑,伴有明显瘙痒。
出现以上症状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到中医科或皮肤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头发、皮肤油腻、瘙痒、迭起白屑、脱去又生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等?
3、有没有偏食油腻性辛辣过甜食物的习惯?
4、平时心情状态如何?压力大吗?从事什么工作?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8、家属中有没有患有类似的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通常需要西医的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局部皮肤形状颜色、神态、面色、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损的范围、有无硬块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病理检查:
皮肤活检
医生会刮取部分皮肤组织,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排除症状类似于脂溢性皮炎的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酒渣鼻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典型表现,如头面或胸背部皮肤出现鲜红色、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等。再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进行鉴别诊断。此外,还需要注意排查头皮白疕、白秃疮等相似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好发于新生儿和成年人的头皮、颞部、眼眉及眉间、鼻唇沟和耳后、外耳道,也可发生于胸背等部位。
2、成人皮损特征是轻度至重度的红斑,上有黄色油性的鳞屑及痂皮。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病程慢性。头皮部位的皮损,轻者可仅有细的白色鳞屑,而重者可出现较厚的油腻痂屑,呈石膏样糠疹状,并可有臭味。睑缘部位可出现蜜黄色的痂屑,睫毛近端周围有角质细胞的碎屑。躯干多在皮脂溢岀部位及间擦部位发生红斑基础上岀现油性鳞屑。
3、患者通常自觉瘙痒,以头皮和外耳道部瘙痒较为剧烈。临床进展缓慢,反复发作。新生儿有自愈倾向。
诊断-鉴别诊断:
1、头皮白疕
皮损多在肘、膝关节的伸侧面,头发也可发生,但损害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其上堆集很厚的银白色鳞屑,搔抓后可见到露水珠样出血点;身体其他部位有典型白疕皮损。
2、白秃疮
多见于儿童,头部有灰白色鳞屑斑片,其上有长短不齐的断发,发根有白色菌鞘;真菌检查呈阳性,Wood灯光下呈亮绿色荧光。
治疗-治疗原则:
根据本病皮疹干性与湿性的临床特点,干性者宜养血祛风润燥为主,亦可用养阴清热化湿法;湿性者以清热化湿通腑为主,内、外治相结合。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热血燥
(1)皮损颜色较红的患者,可加用牡丹皮、金银花、青蒿。
(2)瘙痒较重者,可加用白鲜皮、刺葵藜。
(3)皮损干燥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玄参、麦冬、天花粉。
2、肠胃湿热
(1)糜烂渗出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土茯苓、苦参、马齿苋。
(2)热盛的患者,可加用桑白皮、黄芩。
治疗-药物治疗:
1、风热血燥
(1)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苦参、威灵仙、当归、生地黄、川芎、荆芥、防风、大胡麻、石菖蒲、苍术、白花蛇舌草、生山楂。
(3)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当归苦参丸、乌蛇止痒丸、湿毒清胶囊、消风止痒颗粒。
2、肠胃湿热
(1)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2)常用中药:莲子肉、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茵陈、栀子、大黄等。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颗粒、芩连片。
治疗-相关药品:
润燥止痒胶囊、当归苦参丸、乌蛇止痒丸、湿毒清胶囊、消风止痒颗粒、龙胆泻肝丸、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颗粒、芩连片,视病情辩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脾胃湿热的患者,可用苦参、王不留行、明矾、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汤外洗。
(2)风热血燥的患者,可选用海艾汤(艾叶、菊花、藁本、蔓荆子、荆芥、防风、薄荷、广藿香、甘松)煎水洗头。
(3)头皮屑多或油多,可用苦参、王不留行、明矾、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水煎外洗;渗出多或红斑较红的皮损,可以采用中药溶液湿敷;渗出少者,可外擦油剂封包。
2、针灸疗法
常取血海、足三里、合谷、曲池、三阴交,热重加太冲,湿重加阴陵泉直刺,平补平泻,留针半小时。
3、西药治疗
常选用维生素B类、维生素A、抗生素等。
治疗-治疗周期:
面游风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面游风的治疗费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呈慢性经过,时常有急性发作。预后受年龄、个体病情、治疗干预与护理等因素的影响。乳儿期多在出生后1个月发生,一般患儿会在3周内痊愈。
预后-危害性:
1、面游风的皮损对皮肤的色泽、光洁、弹性与完整均有破坏,故对容颜美影响极大。皮肤红斑、脱屑、结痂,与正常肤色形成鲜明对比,面部显得污秽不净,破坏了正常皮肤的形态美。
2、皮肤糜烂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损害了容颜,且易引起感染。飞起的头皮屑和有臭味的油腻性痂屑,使人厌恶。
3、如果破坏毛囊,造成发蛀脱发,头发稀疏脱落,破坏了头发的完整性,影响美观。
预后-治愈性:
疾病早期,及时正确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
预后-复发性:
面游风常易反复发作,若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都可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皮肤清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需要正确对待自身疾病,避免急躁、忧虑等不良情绪,使病情加重。
2、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观察用药疗效。
2、如瘙痒影响睡眠,可适当使用一些止痒剂和镇痛剂。
3、避免长期外用皮质激素类制剂,以免继发类固醇激素性皮炎、皮肤萎缩等。
4、皮肤有糜烂渗出时,遵医嘱用氧化锌油外擦或用生理盐水湿敷。
5、皮损处有鳞屑可行中药淀粉浴,干性鳞屑瘙痒明显时,可外涂硅油乳膏。
日常-生活管理:
1、周围环境宜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
2、保持皮肤清洁,勤修指甲,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3、干性的患者洗澡不宜过勤,可用中性肥皂或多脂肥皂为好,洗涤后最好用香脂类霜剂。
4、油性者洗头不宜过勤,洗脸要用温水,选用中性肥皂或硫磺皂。不宜用香脂类化妆品。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皮肤皮脂腺分泌情况,皮损部位、性质、瘙痒程度和毛发的变化。
2、若出现头皮干燥,白屑叠起,毛发脱落、稀疏、变细的病因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皮肤活检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面游风的患者饮食应节制,限制高糖高脂肪饮食,忌饮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建议:
1、风热血燥证的患者,宜进富有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食品,饮食宜清淡。
2、肠胃湿热型证患者,宜进寒凉的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保证二便通畅。
饮食禁忌:
1、忌食脂肪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辣椒、咖啡、浓茶等,以免加重症状。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预防措施:
面游风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改变饮食习惯、精神调护,注意皮肤卫生,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率和复发。
1、宜食清淡之品,如多吃水果蔬莱,避免多脂多糖饮食,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排便习惯,纠正便秘。
3、避免各种化学性、机械性刺激,忌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涤,洗头不宜太勤,不宜搔抓和用力梳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