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脑震荡疾病英文名称: cerebral concussion疾病概述: 脑震荡(cere...
养生
疾病名称: 脑震荡
疾病英文名称: cerebral concussion
疾病概述:
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脑功能障碍。其病因为外力打击头部,如直接受到钝器的打击或头部碰撞。患者可即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神志不清,常为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清醒后对受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伤前的情景都不能记忆,但对伤前较久远的事情尚能记忆,称之为逆行性遗忘。同时,患者可有头晕、头痛、恶心、耳鸣、反应迟钝等症状,一般短期内可自行好转。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头部、颅脑
常见症状: 伤后即刻发生短暂时间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意识混乱、恍惚
主要病因: 头部受到外力打击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CT扫描、脑电图检查、脑血流检查
重要提醒: 脑震荡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要点在于注意保护头部,尤其是经常开车或骑摩托车出行的人群,注意系好安全带或带好头盔。
相关中医疾病: 头部内伤、脑气震动、脑海震动、脑震伤、脑气伤、损伤昏厥、气闭昏厥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一般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某些特殊职业,如拳击选手;
2、发生交通事故的人群。
病因-总述:
脑震荡主要是由于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引起,如直接受到钝器的打击(拳击、棒击等)或头部碰撞(跌倒、交通事故等)。
病因-基本病因:
目前,脑震荡的发生机制尚有争议,一般认为引起的意识障碍主要是因为脑干网状结构的受损。这种损害与颅脑损伤时脑脊液的冲击(脑室液经脑室系统骤然移动)、暴力打击瞬间产生的颅内压力变化、脑血管功能紊乱、脑干的机械性牵拉或扭曲等因素有关。
症状-总述:
患者伤后会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神志不清,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瞳孔改变、出冷汗、血压下降、脉弱、呼吸浅慢等自主神经和脑干功能紊乱的表现。意识恢复后,对受伤当时和伤前近期的情况不能记忆,即逆行性遗忘。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者会出现脑震荡后遗症,以头痛为常见症状,通常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但在经历 1 次脑震荡尚未恢复时又再次遭受脑震荡后,易出现二次冲击综合征,常常会给伤者留下远期较持久的脑震荡综合征和慢性创伤性脑病等渐进性神经退行性变疾病,表现为认知改变、 情感异常和自杀、运动功能受损与痴呆等方面的严重损害。
症状-伴随症状:
常伴有头痛、头晕、疲劳、乏力、畏光、耳鸣、心悸、恶心、呕吐、厌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能力差、血管神经中枢紊乱、自主神经失调、情绪变化等症状,一般持续数日、数周,少数持续时间较长。
就医-急诊指征:
若突发交通事故等以外事件损伤头部,导致患者面色苍白、瞳孔改变、出冷汗、血压下降、脉弱、呼吸浅慢昏迷、两瞳孔不对称或变形等严重症状时要及时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头部收到外力打击后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清醒后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2、伴有头痛、头晕、畏光、耳鸣等症状;
3、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
4、伴有疲劳、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
5、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能力差等症状;
6、出现其他进展性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或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可于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3、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损伤时,应同时去相应科室进行详细诊察。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知道您是怎么受伤的吗?
2、您对受伤前后的事件有印象吗?
3、您现在哪里不舒服吗?有没有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
4、您现在躯体能正常活动吗?
5、您之前受过头部的外伤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脑震荡吗?
2、我现在的这些症状是因为当时的外伤吗?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损伤大脑或神经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需要住院吗?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段时间是不是不能活动?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CT扫描、脑电图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患者多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有无神经系统损害,及损害的部位和程度,患者一般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通过脑脊液检查查看患者的脑脊液中有无红细胞,一般正常的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脑震荡患者的脑脊液成分多无异常改变。
检查-其他检查:
1、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脑脊液情况,判断是否有颅内压升高及出血,有助于脑震荡的诊断。
(1)检查过程:在该检查中,医生在对患者实施麻醉后,在患者两块腰椎(椎骨)之间插入穿刺针,测量脑脊液的压力及收集脑脊液进行实验室分析【6】。
(2)检查结果:脑震荡患者腰椎穿刺检查的结果是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均正常。
2、脑电图
脑震荡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因此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了解患者大脑的电活动是否有异常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颅骨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患者是否有骨折,一般脑震荡患者不会有头部的骨折。
2、颅脑CT扫描
有利于明确颅骨及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3、颅脑MRI检查
通过颅脑磁共振检查可以查看患者是否有颅脑损伤及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是脑震荡诊断的关键,仅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可根据脑脊液检查、X线检查、CT扫描结果,排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有头部外伤史,伤后有一过性昏迷,近事遗忘,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均无阳性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
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器质性损害,称脑挫裂伤。其临床表现与脑震荡相似而程度较为严重,可出现脑损伤的局部症状,并常伴有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有与脑震荡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程度较重。脑挫裂伤因有脑器质性损害,故可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脑脊液血性,有别于脑震荡。
2、迟发性颅内出血
虽然迟发性颅内出血和脑震荡两者都有明确的头部外伤病史,且同样引起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但是迟发性颅内出血头部CT、磁共振及腰椎穿刺学检查均会提示颅内存在病变,而脑震荡影像学检查均为阴性。如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加重、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可疑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应及时做CT复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脑震荡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治疗主要以休息调理为主,尽量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减轻思想压力。另外,针对局部症状明显的患者,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一般卧床休息5~7天。
2、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减少脑力活动。
3、注意心理调节和治疗,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治疗-药物治疗:
1、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
针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给予补充维生素等治疗。谷维素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B有助保护神经组织细胞。
2、镇静类药物
烦躁、焦虑、失眠者可酌情给予地西泮。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等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使用可出现共济失调、震颤。孕妇、妊娠期妇女、新生儿禁用或慎用。
3、止痛治疗
头痛严重者医生会酌情给予止痛剂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4、止吐药物
对于恶心呕吐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有止吐功效的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谷维素、维生素B、地西泮、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为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脑震荡的主要干预手段有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应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1、辨证论治
(1)瘀邪闭窍证
症状:脑部受外力震击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或心神恍惚,无抽筋;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滑。
治法:通窍开闭。
方药:苏合香丸或至宝丹急灌服。
(2)痰瘀阻络证
症状:苏醒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时有呕吐、胸脘闷、夜寐不宁等症状;舌暗,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祛瘀,化瘀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生姜、竹茹、苏梗和胃止呕;夜寐不宁者,加夜交藤、炒枣仁、炙远志养心安神。
(3)肾虚血瘀证
症状:受伤后感头晕头痛,健忘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腰膝酸软乏力,精神不振;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弱且两尺无力。
治法:补肾健脑,活血通络。
方药:大补元煎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腰酸乏力明显者,加怀牛膝、杜仲、川断补肝肾强腰;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者,加龟板、龙骨、石菖蒲、炙远志安神定志。
2、针灸治疗
昏迷期,针刺人中、十宣、涌泉,必要时加百会,强刺激,用泻法。苏醒后头晕时,可针内关透外关;呕吐者,针刺内关,配天突、足三里、中脘。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针灸。
预后-一般预后:
脑震荡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2周内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脑震荡后遗症。
预后-危害性: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脑震荡后遗症,以头痛为常见症状。
预后-自愈性:
单纯脑震荡患者,症状一般短期内可自行好转。
预后-治愈性:
经过正规有效的治疗后,多数脑震荡患者可在2周内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经过积极治疗后绝大多数可治愈。
预后-复发性:
脑震荡的患者在治愈后,若头部再次受到外力打击后,有可能再次发作本病。
日常-总述:
脑震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遵医嘱用药,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减少脑力活动。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脑震荡严重者症状较重,需卧床休息,患者可能会对治疗丧失治疗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脑震荡患者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耳鸣、反应迟钝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出现焦虑、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
(3)患者由于对专业病理知识的缺乏,而产生恐惧感、紧张感。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3)患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用药护理:
1、脑震荡患者,要遵医嘱用药,镇静、镇痛药物应酌情使用,不可滥用。
2、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地西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使用可出现共济失调、震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
注意休息,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不同,考虑卧床休息一到两周。保持安静和良好舒适的环境。
2、避免疲劳
减少脑力和体力劳动,也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等。避免过度疲劳和头部剧烈活动。
3、保持情绪稳定
患者情绪稳定,可以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进而促进疾病康复。
4、适当运动
适当参加娱乐活动与体育锻炼,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分散对脑震荡的注意力,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在恢复期间要注意自我监测,一旦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意识障碍、言语不清、惊厥、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疾病恢复。脑震荡患者的饮食通常并没有特殊注意,在咨询医生后可按喜好自行选择。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
2、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3、食物的选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脑震荡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不应过度刺激胃肠道。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2、生冷,寒凉食物应忌食。应忌食油腻食物。因其难以消化,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脑震荡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不应过度刺激胃肠道。
预防措施:
脑震荡的预防主要在于保护头部,尽量避免外力打击,具体措施如下:
1、乘坐或驾驶交通工具时注意保护头部,如骑摩托车、电动车时尽量戴头盔,驾驶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2、平时尽量不要和他人发生冲突,避免暴力事件损伤头部。
3、儿童在出行时一定要有家长陪同,避免因交通事故而出现脑震荡。
4、走路时要专心,避免因为看手机或思考而装上头部、
5、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