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脑猪囊尾蚴病疾病英文名称: cerebral cysticercosis疾病别名: 脑囊...
养生
疾病名称: 脑猪囊尾蚴病
疾病英文名称: cerebral cysticercosis
疾病别名: 脑囊虫病
疾病概述:
脑猪囊尾蚴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是因食入染有猪绦虫卵的食物而感染,由猪绦虫蚴虫(囊尾蚴)寄生脑组织形成包囊而发病。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常引起严重病变,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头痛、呕吐、复视、幻觉、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
主要病因: 主要是食用未经恰当处理的含绦虫卵的食物或饮水所致
检查项目: 粪便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脑脊液、头颅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此病,应及早接受治疗。
临床分类:
按照临床表现,可分癫痫型、脑膜炎型、颅内压增高型、痴呆型和脊髓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猪绦虫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患者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对自体及周围人群均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有外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两种途径,外源性感染的发生率较自身感染为高。
1、外源性感染
主要是由于食用未经恰当处理的含绦虫卵的食物或饮水所致。
2、内源性感染
若患绦虫病的患者肠道内的绦虫妊娠节片脱落后,由于呕吐或肠道逆蠕动等原因可逆流入胃。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内蒙古、安徽、河南、云南等地,近年来,沿海各地亦均有发病。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是由于食用未经恰当处理的含绦虫卵的食物或饮水所致。进入胃内的猪绦虫虫卵(内含六钩蚴),在十二指肠被消化液作用,六钩蚴破膜而出,钻入肠壁,随后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而被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虫体逐渐长大,演变为囊尾蚴,可寄生于脑组织,引起局部反应性炎症变化。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从全无症状到引起猝死不等,症状因囊尾蚴所在部位、数量及生物学状态不同(发育、静止或死亡期)而不同。通常病程缓慢,自感染到出现症状,数日至20年不等,多在5年以内。
症状-典型症状:
1、癫痫型
以反复发作的各种癫痫为特征,发生率为80%,其中半数左右表现为单纯大发作。此外尚有失神、发作性幻视、视物变形、幻嗅、神经运动性兴奋及各种局限性抽搐和感觉异常等发作形式。此类癫痫大发作的发生频率一般较低,间隔时间大多数在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甚至若干年才发作1次,约有10%的患者的癫痫有自行缓解的倾向。
2、脑膜炎型
以急性或亚急性脑膜刺激征为特点,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起病时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3~5天。
3、颅内压增高型
以急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为特征。头痛症状突出,常伴呕吐、复视、视乳头水肿或继发性视乳头萎缩、视力及听力减退。颅内压增高多由于包囊在颅底引起炎症粘连所致。包囊在第四脑室阻塞正中孔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表现为间歇性剧烈头痛、呕吐、眩晕发作,常因体位改变而诱发,称为活瓣综合征,即布伦斯基综合征。
4、痴呆型
此型患者有进行性加剧的精神异常和痴呆,个别患者因幻觉、迫害妄想而自杀。
5、脊髓型
由于囊虫侵入脊髓产生的脊髓受压症状,临床表现为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症状-并发症:
1、皮下结节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绦虫可寄生于皮下,引起皮下结节。
2、视力障碍
绦虫若寄生于眼部,患者有时自己看到虫体变形和蠕动的阴影,囊尾蚴死亡或破裂常并发中毒性眼内炎,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抽搐、癫痫;
2、明显头痛,伴呕吐、眩晕;
3、精神异常,有自杀倾向;
4、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5、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局部不自主抽搐;
2、出现精神障碍,或失神、幻视、视物变形、幻嗅、感觉异常等,且持续加重;
3、出现智力下降;
4、长期持续或反复发热;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急诊科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感染性疾病科、神经内科
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性疾病科或者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6、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粪便检查,可以注意留存粪便,且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喜欢吃生食吗?最近吃过生猪肉吗?喝生水吗?
6、您以前得过脑猪囊尾蚴病吗?
7、您大便排出过白色节片吗?
8、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感觉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粪便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脑脊液、头颅CT检查、MRI检查等,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
有绦虫病者大便中可发现有绦虫节片,亦可查出绦虫卵。
2、血常规
可见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3、免疫学检查
可采用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作囊尾蚴皮内试验(ID)、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IHA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凡受检血清稀释1∶50以上呈较强沉淀反应者可确定为阳性。ELISA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IHA相同,其阳性血清的平均效价较后者为高。
4、脑脊液检查
除可作免疫学检查外,50%患者腰穿压力>200mmH2O,约60%白细胞在10×106/L以上,个别有糖减少。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
能显示囊尾蚴的位置、数量、大小、是否钙化以及脑水肿、脑积水和脑室形态。脑囊尾蚴在CT所见主要为集中或散在的直径0.5~1.0cm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阴影,可呈低密度、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头节可强化。
2、MRI检查
囊尾蚴病灶常比CT更清晰,有时CT阴性,MRI则能发现囊尾蚴的信号影。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饮食情况)、临床表现(头痛、呕吐、复视),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检查等)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脑棘球蚴病、脑脓肿、脑肿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脑棘球蚴病
脑棘球蚴病是指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侵入颅内,形成包虫囊肿所致疾病。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癫痫等症状。此外,还会发生偏瘫、失语。可通过脑脊液及CT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
2、脑脓肿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形成的脓腔,它会导致大脑组织直接被破坏,是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可有头痛、高热、癫痫、视力改变等表现。通过颅脑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3、脑肿瘤
二者均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但是影像学检查脑肿瘤可有占位性病变,可以此对二者区分。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诊断明确后,应使用驱虫药治疗,达到杀死绦虫的目的,常用药物有吡喹酮、阿苯达唑。如果为脑室型或者颅内压进行性升高,危及生命时,可酌情予以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吡喹酮
为广谱抗绦虫药物,可使虫体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而产生痉挛性麻痹,还可损害虫体皮层。
2、阿苯达唑
为驱肠虫药,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对绦虫及囊尾蚴有明显的杀死及驱除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阿苯达唑
治疗-手术治疗:
脑室系统单个囊尾蚴阻塞脑脊液循环者,应手术摘除,疗效较好;对颅内压显著增高而药物治疗无效者,亦可考虑手术减压;有脑积水者可行分流术以缓解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痊愈,一般预后较好。但弥漫性脑实质受累者常引起颅内压增高或器质性精神病,甚或因脑组织破坏和皮质萎缩导致痴呆,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有头痛、恶心、感觉障碍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可能会引起痴呆,个别患者因幻觉、迫害妄想而自杀。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有头痛、恶心、感觉障碍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部分病情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3)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患者应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健康的心态。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严重头痛、头晕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术后患者在身体耐受情况下,及早下床,避免出现静脉血栓。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术后携带引流管的患者洗澡时,注意保护切口和引流管。
5、本病具有传染性,注意对患者周边环境和排泄物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6、家里养猪的患者,应及时检疫,并定期为猪圈清洁消毒,定点处理猪的粪便。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和引流管,若出现切口红肿或者引流管堵塞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2、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3、术后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4、为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应量也要增加。
5、患者应该吃有正规来源的煮熟的猪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品。
3、患者应特别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猪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在正规超市、食品店买肉,避免买到病猪肉。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肉,不喝生水。
3、避免与脑猪囊尾蚴患者接触。
4、家里养猪的人,注意检疫,并定时为猪圈清洁消毒,定点处理猪的粪便。
5、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6、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