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颞下间隙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infratemporal space infection疾...
养生
疾病名称: 颞下间隙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infratemporal space infection
疾病概述:
颞下间隙位于颅中窝底,处于颌周间隙的中心部位。颞下间隙感染(infratemporal space infection)可由相邻间隙感染扩散或是医疗操作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仔细观察可发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颞下间隙感染常伴多间隙感染,这类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治疗。本病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进行切开引流。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颞下间隙
常见症状: 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
主要病因: 相邻间隙感染扩散或是医疗操作引起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脓液检查、X线、CT、超声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进行积极地控制,可能导致感染的扩散,出现不良预后,患者应及时就医,查明病情,尽早处理。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患有其他口腔、面部感染疾病的人群由于存在原发的病灶,更容易导致本病发生。
病因-总述:
颞下间隙感染可从相邻间隙,如翼下颌间隙等感染扩散而来;也可由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或由上颌磨牙的根尖周感染或拔牙后感染引起。
病因-基本病因:
1、颞下间隙感染以上、下颌磨牙的牙源性感染居多。上颌磨牙的感染往往是从颊肌上缘的上方,直接侵入颧骨的后面而达颞下间隙的;下颌磨牙,尤其是第三磨牙冠周炎,一般系先侵入翼颌间隙,再向上发展进入颞下间隙。
2、下颌支前缘或喙突的骨髓炎也可以继发颞下间隙感染。
3、在局部麻醉,如上牙槽后神经、圆孔、卵圆孔麻醉,以及颞下-三叉神经封闭注射时,由于消毒不严格或注射针头污染,都可以将外界感染直接带入此间隙。
病因-危险因素:
本病是感染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发生的风险更高,比如患有免疫缺陷病、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等人群。
症状-总述:
颞下间隙位置深在、隐蔽,故感染发生时外观表现常不明显,仔细观察可发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有面侧深部的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患者还可能出现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上颌磨牙的感染或局麻带入颞下间隙的感染,临床特征常不明显,一般无全身症状。
2、早期局部症状是以上颌骨后分的疼痛为主,在张口时疼痛较明显,可向颞部放射。患侧上颌磨牙区或接近上颌结节的颊侧黏膜皱折可见有炎性水肿。有时可见沿下颌支前缘的黏膜也有充血、水肿,出现炎性浸润硬结及压痛。张口轻度受限。口外可见额骨颧突后方的凹陷变得丰满,甚至在颧弓以上或颞部肿胀。
3、患者自觉在翼外板与下颌支之间有压迫感。张口时下颌微偏向患侧。如果感染波及颧骨后方,也可以引起眼睑水肿或眼不能睁开;感染波及咽侧壁时,可有咽部水肿及吞咽困难。
症状-并发症:
1、颞下间隙感染常伴多间隙感染,因此病情一般较严重。病员呈急性病容,体温可达40℃左右。肿胀可同时波及颞部、腮腺嚼肌部,甚至颊部,或整个一侧面部。
2、患者感染可向颅内扩散,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出现,可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呕吐、颈项强直、嗜睡等症状。
3、有海绵窦感染的存在时,患者会出现上、下眼睑水肿,眼球突出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有时患者还可以同时出现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肿胀;
2、出现面侧深部的疼痛、张口受限;
3、出现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
4、出现咽部水肿、吞咽困难;
5、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出现以上情况患者需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可到口腔科就诊检查。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
2、除了肿胀以外有没有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3、您的这些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近期有加重吗?
4、您既往有过冠周炎等口腔感染疾病吗?
5、您平时的卫生习惯怎么样?
6、您最近服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自愈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恶心、呕吐、高热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然后进行脓液检查、X线、CT、超声等,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体温是否有升高的情况,然后进行口腔、面部的检查。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温升高的情况,按压局部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疼痛。还会检查患者张口、语音等功能是否正常,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通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炎症的进展程度。
2、脓液检查
医生可从颞下间隙中抽出脓液确定感染的存在。对脓液进行病原学检查还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CT
X线、CT检查可以显示颞下间隙周围组织的变化,观察病变是否影响周围的组织,了解病变范围。
2、超声
超声可以显示脓肿的情况,有利于医生进行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其他的口腔、面部感染性疾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脓液检查、X线、CT、超声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医生先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争取杀灭病原菌,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局部形成脓肿,也可通过切开引流等方式去除局部病灶。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鼻腔和口腔清洁,避免这些部位的感染加重。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医生根据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
治疗-手术治疗:
若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缓解不明显,经口内(上颌结节外侧)或口外(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途径穿刺有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医生会切开脓腔,将脓液引流,若伴有相邻间隙感染,还会将相应间隙贯通、一并引流。切开引流途径可由口内或口外进行。
1、口内在上颌结节外侧口前庭黏膜转折处切开,以血管钳沿下颌支冠突内侧向后上分离至脓腔。
2、口外切开多沿下颌角下做弧形切口,切断颈阔肌后,通过下颌支后缘与翼内肌之间进入脓腔。若伴有相邻间隙感染,则原则应与相应间隙贯通一并引流。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的时机有关。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眼球运动障碍、张口受限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饮食。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感染可能会扩散,导致周围间隙或是颅内感染,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局部症状得到缓解,组织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预后-复发性:
当相应的病因再次出现时,颞下间隙感染也可能再次发生。
日常-总述: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术后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恢复期间注意局部卫生,尽量减少面部的表情动作,做好病情监测,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需要应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的用量,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按时刷牙,饭后注意清洁口腔,防止口腔再次感染。
2、在治疗期间尽量减少面部肌肉的运动,避免局部的刺激。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病情变化,观察炎症是否有没有向局部扩散,症状有无减轻,有无发热、肿胀、头痛、烦躁、呕吐等症状,若有应及时就医。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伤口部位的卫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换药,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手术后的患者的饮食应根据医嘱决定,药物治疗的患者饮食尽量以清淡有营养为主,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术后的患者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2、避免食用过烫或过于坚硬、不易咀嚼的食物。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预防本病,具体措施如下: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若患者有冠周炎等口腔感染,应积极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