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脓疱疮疾病英文名称: impetigo疾病概述: 脓疱疮(impetigo)是一种常见的...
养生
疾病名称: 脓疱疮
疾病英文名称: impetigo
疾病概述:
脓疱疮(impetigo)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为单独或混合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以丘疹(高出皮肤的局限性隆起)、水疱、脓疱,易破溃结脓痂为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脓疱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细菌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者宜尽快就医隔壁,避免传染其他人群。
临床分类:
1、非大疱型脓疱疮
又称接触传染型脓疱疮或寻常型脓疱疮。是脓疱疮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 70%。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流行。
2、大疱型脓疱疮
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以发生,特别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3、深脓疱疮
又称臁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
4、新生儿脓疱疮
是发生于新生儿的大疱型脓疱疮,起病急,传染性强。致病菌与其他年龄组的致病菌相同,传染源主要来自婴儿室的工作人员、产妇本人或家属等;污染的尿布或床单等也可成为传染源。此外,营养不良、气候湿热、过度包裹等,对本病发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流行病学-传染性:
脓疱疮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夏秋季节好发此病。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所致。年龄、皮肤破损、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均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脓疱疮最常发生于 2~5 岁的儿童。
2、聚集场所
脓疱疮在学校和幼儿园容易传播。
3、温热潮湿的气候
脓疱疮感染在夏季最常见。且温热潮湿的气候出汗较多,也容易感染细菌。
4、身体接触
参加有身体接触的运动,比如足球和摔跤,会增加感染脓疱疮的风险。
5、瘙痒性皮肤病
患有痱子、虫咬皮炎、湿疹的患者,可经常搔抓更容易感染。
6、皮肤破损
皮肤有微小损伤者也易患病。
7、免疫力低下
患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者患病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脓疱疮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丘疱疹、水疱或脓疱。患者皮损容易破溃,常伴有瘙痒,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全身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不同类型的脓疱疮其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非大疱型脓疱疮
(1)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嘴唇四周、鼻周围、耳廓和四肢等暴露部位。
(2)刚开始为红色斑点或者小丘疹,可迅速转变为脓疱,然后破裂、糜烂,结成蜜黄色厚痂。
(3)患者可有瘙痒。
(4)陈旧的痂一般 6~10 天后脱落,脱落后不留瘢痕。
2、大疱型脓疱疮
(1)多发生在躯干和四肢。
(2)起始症状为散在水疱,在 1~2 天内迅速增大,直径可在 2 cm 以上。水疱内清亮、淡黄色的疱液可变混浊并下沉形成半月形。水疱容易破溃、糜烂留下淡黄色脓痂,痂脱落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3)有时痂下的脓液可向周围渗出,在四周形成新的排列成环状或链环状的水疱或脓疱,称环状脓疱疮。
3、深脓疱疮
(1)好发于小腿或臀部,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
(2)皮损初起为脓疱,逐渐发展至皮肤深部。典型皮损为蛎壳状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比较明显,把痂去除后可见碟状溃疡。
(3)患者可自觉疼痛。
(4)病程约 2~4 周或更长。
4、新生儿脓疱疮
典型皮损为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破溃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症状-并发症:
1、蜂窝织炎
严重者会引起皮肤深层组织的感染,最终可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
2、猩红热、荨麻疹和多形红斑
有报道,链球菌相关的脓疱疮可以引起猩红热、荨麻疹和多形红斑。
3、菌血症、败血症,或骨髓炎、关节炎、肺炎
抵抗力低下患者,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或骨髓炎、关节炎、肺炎等。
4、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少数患者可诱发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主要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5、脑炎、脑膜炎
新生儿脓疱疮严重时并发脑炎、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丘疱疹、水泡或脓疱,伴不同程度瘙痒;
2、皮损破溃形成脓痂;
3、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症状。
出现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当患者出现皮肤损害时,宜前往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如有其它原发疾病,需携带相关病历。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何时出现皮损?
2、有无瘙痒或其他不适?
3、症状有无加重?
4、有无发热、畏寒症状?
5、既往有无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需要做什么检查?
2、多久能能治好?
3、需要吃什么药?
4、治愈后会留下疤痕么?
5、本病会复发么?
6、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皮肤出现脓疱或者水疱时,应及时就医处理。医生常通过体格检查对患者疾病、皮损类型等进行判断。并通过细菌学检查明确病因,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多种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多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皮损的颜色、形态、出现部位等,对本病进行确诊,并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判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疮面、脓液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和)溶血性链球菌能明确诊断。如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药敏结果还有助于治疗药物选择。
2、血常规检查
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脓疱疮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到(1.0~1.5)×109/L。皮损广泛分布者或伴全身症状者更明显。
3、尿常规检查
脓疱疮患者尿蛋白轻度升高。
4、血清学检查
主要用于预测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发生的可能性。由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疮,抗“O”可升高。血浆C反应蛋白可以升高。脱氧核糖核酸酶抗体和透明质酸酶抗体测阳性,此两种抗体可以作为早期预测是否继发肾小球肾炎的指标。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多通过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疾病进行确诊,细菌学检查是本病确诊最为重要的检查。但部分类型的脓疱疮可某些皮肤病症状相似,需鉴别诊断,如非大疱型脓疱疮需要和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鉴别;大疱型脓疱疮和体癣鉴别;新生儿脓疱疮与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非大疱型脓疱疮需要和丘疹性荨麻疹、水痘鉴别
(1)丘疹性荨麻疹:其特征为风团样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或小水疱,反复发作,好发于四肢和躯干,伴奇痒。
(2)水痘:冬春季节好发,起病时可有发热,皮疹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较少,同时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等各种损害,头皮和口腔黏膜易受累。
2、大疱型脓疱疮和体癣鉴别
环状脓疱疮为表浅、潮湿的皮损,上面覆盖黄亮色或橙黄色的痂,痂的边缘较松软。而体癣周边为鳞屑性红斑。必要时真菌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3、新生儿脓疱疮与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鉴别
(1)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水疱多发生于手、足、肘部、膝盖等易受外伤及摩擦的部位。疱壁厚,疱液清澈,为紧张性水疱、大疱,可有家族史。
(2)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皮损为表皮剥脱似烫伤,嘴唇周围有放射状的皲裂,口腔黏膜不受累。
治疗-治疗原则:
脓疱疮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除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和适当隔离外,可使用多种内用和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等物理方式治疗。中医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但需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患者要适当隔离,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1)在局部外用药前应先清洁患处。可正常洗澡,最好淋浴。
(2)脓疱未破者可外用 10% 炉甘石洗剂。
(3)皮损渗出较少时,直接使用 75% 酒精消毒。
(4)皮损广泛、渗出较多时,使用 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或 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冷湿敷。
(5)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2、全身药物治疗
(1)首选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2)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3)如果 7 天内临床效果不明显,提示可能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夫西地酸或万古霉素,必要时医生会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4)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输注血浆或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
治疗-相关药品:
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复方多粘菌素B、青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夫西地酸、万古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照射患处。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脓疱疮中医治疗方法众多,临床需根据脓疱疮的数量、性状,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
(1)暑湿热蕴证:表现为脓疱分布密集,色黄,周围红晕明显,脓疱破溃后呈鲜红糜烂面,干燥后结有黄色厚痂,自觉瘙痒。治以清暑解毒利湿。方用清暑汤、升麻消毒饮或五味消毒饮加减。
(2)脾虚湿滞证:脓疱分布稀疏,呈淡白或淡黄色,脓疱周围红晕不明显,脓疱破后糜烂面为淡红。治以健脾除湿,兼清余毒。方选参苓白术散或淮山扁豆汤加减。
2、中成药外用
(1)硫磺软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高浓度时对皮肤有刺激。
(2)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引起过敏反应。
(3)黄连素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将本品溶于水中,进行洗浴或湿敷。
(4)冰硼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5)复方片仔癀软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孕妇忌用。
(6)除湿止痒洗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每天早晨用干净的清水清洗患处,擦干后将药液涂抹在患处以及周围正常皮肤。治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衣着适宜。
3、中药外用
复方紫草油、三黄膏、加味青黛散外敷、枯炉黄散等外用。
预后-一般预后:
大多数脓疱疮在一定时间内可自行痊愈,不遗留其他问题,但病变位置较深者可能遗留瘢痕。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预后不佳。
预后-危害性:
部分患者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肾小球肾炎、脑炎、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多自限性经过,轻症患者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可以自愈。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率统计数据。
日常-总述:
脓疱疮属传染性疾病,因此患者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生活管理,促使疾病尽快康复。此外,隔离和疾病症状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宜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本病发作时外观影响明显,且多数需要隔离,因此患者常可出现较大心理波动,出现焦虑、恐惧、自卑等情绪。
2、心理护理
家属应当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脓疱疮患者保持愉快、积极的心态,降低心理压力,避免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患者也应当主动对疾病进行了解,消除悲观心态。
日常-用药护理:
1、按照专科医师的指导用药。创面局部冷湿敷时应局部用药,不可全身大面积冷湿敷,以免引起战栗等不良反应。
2、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不要用手抓挠
脓包发生溃烂,避免用手抓破脓包,以免染到正常皮肤,引发其他部位的溃烂,当结痂之后,不可用手去抠,要让结痂自然干燥脱落。
2、注意饮食
脓疱疮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豆浆、牛奶、水果、蔬菜汁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增强营养。
3、注意个人卫生
时刻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患病部位不要触碰水,不要用水洗,也不要洗澡,不要过度的使用碱性肥皂,勤洗手、勤剪指甲,戒除抠鼻等不良习惯。
4、做好隔离
脓疱疮患者经常隔离消毒,对于患有脓包疮的儿童要及时清洗消毒衣物,以免传播到其他宝宝身上,并且要对宝宝生活过的环境、接触过的事物及时进行消毒。
饮食调理:
脓疱疮患者宜积极改善饮食搭配,平衡营养,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症状恢复,避免各种刺激对疾病的影响。
饮食建议:
1、宜食用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肉、蛋、奶等。
2、适当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减少炸、煎、烤等方式制作的食物的摄入。
3、避免食用腌制食物。
预防措施:
脓疱疮是一类传染性疾病,避免接触脓疱疮患者及患者衣服、用具等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