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膀胱鳞状细胞癌疾病英文名称: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l...
养生
疾病名称: 膀胱鳞状细胞癌
疾病英文名称: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疾病别名: 膀胱鳞癌
疾病概述:
膀胱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是一种少见的膀胱上皮性恶性肿瘤。明确病因尚不清楚,发病主要与膀胱长期的慢性炎症、结石刺激、膀胱黏膜白斑等有关。典型临床表现可见血尿与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鳞状细胞癌浸润性强,发展快,预后不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盆腔、膀胱
常见症状: 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肿块、下腰部疼痛或盆腔疼痛、消瘦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常规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尿膀胱癌标志物、超声、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膀胱镜检查、病理学检查、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
重要提醒: 膀胱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不良。一旦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或体检中发现异常,应及早就医。
临床分类:
基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分类
1、非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
可能与细菌感染、膀胱异物、膀胱结石等引起的慢性炎症,以及膀胱黏膜白斑、长期留置导尿管等有关。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侧壁,血尿是主要临床表现。
2、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
可能与血吸虫存在导致的细菌和病毒感染有关,而非寄生虫本身。肿瘤多发于膀胱后壁的上半部分或顶部,很少发生于三角区,主要症状是尿频、尿痛和血尿。
流行病学-传染性:
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癌可能与血吸虫导致的细菌和病毒感染有关,血吸虫感染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是感染埃及血吸虫的病人及猴子等哺乳动物。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含有血吸虫卵的尿液及粪便污染水源,水中存在螺类中间宿主,之后人群接触到被污染水源而被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膀胱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占膀胱癌的3%~7%。在血吸虫流行地区可达55%~7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45岁以上人群。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比非血吸虫病性膀胱鳞状细胞癌低10~20岁。
2、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
3、有慢性刺激病史(如结石、留置导尿管、慢性尿路感染或膀胱憩室等)患者发病风险高。
4、长期吸烟者风险高。
5、长期接触橡胶、染料、油漆、皮革、杀虫剂、柴油机废气等化工产品的人风险增加。
6、有膀胱癌家族史者风险增加。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血吸虫流行地区,如埃及等非洲国家。
病因-总述:
膀胱鳞状细胞癌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膀胱慢性刺激有关。此外,还可能与遗传、吸烟、化学物质、药物、饮食、营养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慢性刺激
膀胱内正常为移行上皮,在膀胱较长时间遭受刺激(如细菌、血吸虫、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或结石、尿潴留、留置尿管等异物)时,移行上皮发生鳞状化生,形成角化的鳞状上皮,进而导致鳞状细胞癌。
2、细菌代谢
感染后的细菌将硝酸盐转化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和亚硝酸,进而引发癌肿。
病因-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
2、吸烟
长时间吸烟会使患病风险增加。
3、化学物质
长期接触橡胶、染料、油漆、皮革、杀虫剂、柴油机废气等化学物质的人,膀胱癌发病率高。
4、药物因素
环磷酰胺、非那西汀等药物的长期应用与滥用。
5、饮食
大量摄入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红肉、豆类食品、咖啡等,可能增加膀胱癌发病风险。
6、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缺乏可能是膀胱上皮鳞状化生及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总述:
膀胱鳞状细胞癌多表现为血尿与膀胱刺激症状,也可见排尿困难、下腹部肿块、疼痛等,症状轻重与肿瘤恶性程度、大小等并不一致。部分患者会伴有体重下降、贫血貌,癌细胞转移可使多个脏器及组织受累。
症状-典型症状:
1、血尿
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性全程无痛血尿,多数为肉眼血尿,有时可仅为镜下血尿。
2、膀胱刺激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等。
3、排尿困难
肿瘤可能会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导致排尿困难。
4、腹部包块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可触及的下腹部包块。
5、疼痛
有些患者会出现下腰部的疼痛或盆腔疼痛。
症状-并发症:
1、膀胱鳞癌为恶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可能会并发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2、如果病情重,可能出现膀胱破裂、严重出血等情况。
症状-伴随症状:
1、全身表现
有些患者可能会伴随有体重下降、贫血貌等。
2、癌细胞转移可使多个脏器及组织受累
(1)淋巴结转移: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
(2)骨转移: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3)肝转移:可见右上腹肿块、肝区疼痛、黄疸、食欲减退等症状。
(4)肺转移:可见咳嗽、咯血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突发的剧烈腹痛,持续不缓解。
2、大量血尿。
3、严重的排尿困难,甚至完全无法排尿。
以上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血尿。
2、可触及腹部肿块,或伴有疼痛。
3、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
4、体检时发现膀胱内占位。
5、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下降等。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泌尿外科或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小便时有不舒服的症状么?
4、您有去过血吸虫流行的地区,或者接触过血吸虫感染的患者么?
5、您有长期接触过橡胶、染料、油漆、皮革、杀虫剂、柴油机废气等化学物质么?
6、您以前有过泌尿系统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7、您平时抽烟吗?
8、您有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肿瘤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癌症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必须手术么?手术治疗都有哪些选择呢?
7、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8、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先仔细询问病史与症状,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其次可能会建议做尿常规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尿膀胱癌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和鉴别。为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性质与分级、分期,会要求患者进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也可能选择性进行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1、总体观察患者有无消瘦及贫血貌等。
2、部分患者腹部查体时可能有下腹部的包块和压痛。
3、有其他脏器转移的患者可能会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或右上腹肿块。
4、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可对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深度等进行了解。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在高倍镜视野下可见红细胞计数大于5个。伴有泌尿系感染时,可见尿中白细胞升高。
2、尿细胞学检查
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尿液中可能会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
3、尿膀胱癌标志物
可对尿液中多种尿膀胱癌标志物进行检测,包括尿液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NMP22)、尿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等,有助于早期诊断。
检查-病理检查:
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的可靠方法。医生会在膀胱镜下夹取少部分组织,对肿瘤和可疑病变进行检测,也可判断是否有血吸虫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1、膀胱镜检查
可以明确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部位及周围黏膜的异常情况。检查中,医生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长管子从尿道口进入,插入膀胱,观察病变情况。
2、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
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肿瘤样病变,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直接将肿瘤切除,并在术后将切除部分做病理检测,以明确肿瘤的诊断与分级、分期。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膀胱)进行,经腹部超声可同时对腹部其他脏器进行检查,经直肠超声对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前列腺显示较清楚,经尿道膀胱内超声需要麻醉,但清晰度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瘤血流信号。
2、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
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可能会发现并发的上尿路肿瘤。另外,如在X线上发现膀胱结石,也有益于本病的诊断。
3、静脉尿路造影(IVU)
有创检查,可以了解上尿路有无肿瘤及肾功能情况,若出现肾积水或肾脏显影不良,提示膀胱肿瘤侵犯同侧输尿管口。
4、计算机断层成像(CT)
CT可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的转移。
5、磁共振成像(MRI)
MRI检查有助于医生判断肿瘤的分期,辅助判断有无邻近组织、淋巴结、骨转移等。
6、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骨转移。
7、胸部X线
可了解有无肺转移。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还会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泌尿系疾病经历、是否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化学物质、家族中是否有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等信息。然后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其他肿瘤、肾结核、膀胱结石、放射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与其他尿路肿瘤鉴别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各部位的肿瘤都可见全程肉眼血尿,症状相似,尤其是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和膀胱肿瘤的血尿十分相似,且这些肿瘤可同时存在。膀胱肿瘤可能伴有膀胱刺激症状,或影响排尿,一般通过尿路造影、超声、CT、MRI、膀胱镜可做出鉴别。
2、与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鉴别
二者均为膀胱恶性肿瘤,可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在临床表现中,膀胱鳞癌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的比例较高,部分患者以膀胱刺激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二者在膀胱镜下的所见相似,但鳞癌多为单发,主要依靠膀胱镜加活检进行鉴别,必要时可做多处黏膜活检,提高早期诊断率。
3、与肾结核进行鉴别
二者均可见血尿、消瘦,膀胱内的结核性肉芽肿有时可被误认为是膀胱肿瘤。肾结核的血尿为终末血尿,在长期尿频以后出现,一般尿量少,可伴低热、盗汗,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大,尿中有结核杆菌,结核性肉芽肿经活检可与肿瘤鉴别。
4、与膀胱结石鉴别
二者均可出现血尿,膀胱结石可并发膀胱鳞癌,结石的存在尤其是巨大结石和多发结石,可能会遮盖肿瘤,给诊断带来困难,超声、CT检查对二者的表现对比不确切,膀胱镜下有时也会因结石覆盖影响医生视野而漏诊。尿细胞学检查有提示作用,仔细的膀胱镜检查与进行多处活检可提高准确性。
5、与放射性膀胱炎鉴别
二者均可见到血尿、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均可见溃疡。放射性膀胱炎是子宫、卵巢、直肠、前列腺等盆腔脏器肿瘤放疗后引起,一般在放射治疗的同时或两年以内出现,偶可见到放射治疗10~30年出现无痛血尿,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毛细血管扩张,有时会出现溃疡及肉芽肿。部分膀胱癌患者会有放射治疗的病史,症状相似,可通过尿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膀胱镜及活检进行鉴别。
6、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
二者均可见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尤其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和感染时,血尿症状酷似膀胱癌,并且有时前列腺增生与膀胱癌可同时存在。尿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前列腺超声等可以进行鉴别。
7、与子宫颈癌鉴别
子宫颈癌容易侵犯膀胱,引起血尿,膀胱镜检查也十分相似。但子宫颈癌在血尿前先有阴道出血,经活检和妇科阴道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应及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病因、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的首选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尿流改道术、放疗、化疗等。
治疗-对症治疗:
患者可能存在出血、上尿路梗阻等问题,支持治疗在这些患者中有重要意义。
1、上尿路梗阻
治疗方法包括肾造瘘、输尿管内支架、尿流改道。肾造瘘与尿流改道是解除上尿路梗阻的有效措施,输尿管内支架对患者生活影响小,但有时难以顺利置入并需要定期更换,而且也会出现堵塞、移位等意外状况。
2、出血
出血可以选择尿道电凝或激光止血等方法治疗。如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最后的选择。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血吸虫
针对有血吸虫感染的患者及易感人群,积极进行治疗。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2、抗感染
泌尿系感染患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可选择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匹美西林、阿莫西林、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药物进行治疗。
3、排石
结石患者应积极进行排石治疗,可选择双氯芬酸钠、坦索罗辛等药物进行排石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苯二甲酸二丁酯、青蒿琥酯、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匹美西林、阿莫西林、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双氯芬酸钠、坦索罗辛
治疗-手术治疗:
1、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鳞癌为浸润性肿瘤,分化差、侵袭性强、发展快,明确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膀胱鳞癌的标准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分为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开放手术需要开腹进行切除,腹腔镜手术只需在腹部钻几个孔,将腹腔镜与手术器械通过孔洞放进腹腔内进行手术切除。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无需开腹,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的特点。
2、保留膀胱
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通常采取手术、化疗、放疗三者联合治疗。
3、尿流改道术
膀胱切除术后需要行尿流改道术对尿路进行重建,多在腹腔镜行膀胱切除术后,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外行尿流改道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患者要求及医生手术经验,由医患双方共同决定手术方式。
治疗-放化疗:
1、放疗
如果患者不愿意接受膀胱切除、或全身条件无法耐受手术、或肿瘤已经无法根治性切除时,可选用放射治疗。放疗可分为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
(1)根治性放疗:对于保留膀胱的患者,放疗联合化疗能有效控制复发。
(2)辅助性放疗:术前放疗加根治行膀胱切除术比单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效果更好,通过术前4~6周放疗,可使部分患者肿瘤降期,减少术后复发。
(3)姑息性放疗:通过短程放疗,减轻因膀胱肿瘤巨大造成的症状,如血尿、尿急、疼痛等,但会增加肠道并发症的风险。
2、化疗
目前多采用全身化疗,使用最普遍的联合化疗方案是MVAC方案(联合使用甲氨蝶呤、顺铂噻替哌、阿霉素)。
治疗-其他治疗:
目前基因治疗的方法有校正基因疗法、免疫基因疗法、自杀基因疗法及耐药基因疗法,疗效尚无确切定论。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商讨是否使用基因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总体预后差,膀胱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明确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血吸虫病性膀胱腺癌预后相对较好。疾病预后与肿瘤分级、分期、是否有转移等因素有关。
预后-危害性:
1、血吸虫感染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2、恶性程度高,可能会危及生命。
3、疾病本身及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及时治疗。
预后-治愈性:
1、早期或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2、晚期或重症患者一般很难治愈,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易复发。
预后-生存周期:
有报道认为膀胱鳞状细胞癌1年内死亡率在55%~76%,5年生存率仅为7.4%~15.3%。
日常-总述:
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了解有无并发症、肿瘤复发与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膀胱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影响生活质量与寿命,患者可能会对治疗失去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治疗后复发率高,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术常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精神上的压力,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与排斥心理,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多向医生咨询相关知识,必要时可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2)患者可多参加唱歌、阅读等活动,转移注意力。
(3)家属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多理解、支持患者,调动患者积极性,劝导患者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伴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匹美西林、阿莫西林、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发生,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应。
2、伴有结石使用双氯芬酸钠的患者,偶可见腹痛、血尿等,多选择栓剂肛塞。
3、伴有结石使用坦索罗辛的患者,可能偶发心悸、恶心、呕吐等反应,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4、少数需要化疗的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后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患者可通过合理安排作息与饮食缓解不良反应,也可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通过其他药物来减轻副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精神愉悦
恐惧、悲观的心理会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患者应正确看待,不要过分担忧与恐慌,保持精神愉悦。
2、注意个人卫生
膀胱鳞癌患者伴有泌尿系感染的比例高,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与清洁,大小便前后勤洗手,勤换干净内衣裤,注意前阴的清洁。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减少吸入二手烟。避免长时间接触放射线。
日常-病情监测:
膀胱鳞癌容易复发或转移,手术治疗后也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检测自身症状变化,出现以下情况时警惕复发或转移,及时就医排查。
1、持续或反复的血尿、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
2、明显的体重减轻、黄疸等全身表现。
3、在全身任何部位出现肿块。
4、出现持续性的骨痛。
5、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
日常-复诊须知:
膀胱鳞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必须进行长期的随访,及时了解身体恢复以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伤口处的清洁干燥,遵照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2、活动管理
待身体情况允许后及时下床活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利于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有严重感染、出血或进行特殊手术的患者,不宜早期活动。
3、术后饮食护理
腹部手术通常在术后2~3天,待消化道动力恢复后开始进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改为半流质和普通饮食。病情严重者需在病情平稳后开始进食。若不能正常进食超过7天,需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量的营养,有利于控制病情、帮助身体恢复。
饮食建议:
1、增加液体摄入,多饮水。
2、均衡饮食,避免某一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粗粮及纤维素饮食,可降低结石的复发率,以避免结石对膀胱的刺激而加重病情。
3、保证蛋白质的合理摄入,有利于身体恢复可选择鸡肉、牛奶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红肉、豆类食品、咖啡等食物的大量摄入。
2、避免暴饮暴食,也不能过度节食。
预防措施:
对于膀胱鳞状细胞癌尚无有效疫苗以及预防措施,但可以控制危险因素来降低发病风险。
1、既往有泌尿系统慢性感染、结石、尿潴留、留置尿管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癌变风险。
2、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严格戒烟,尽量减少人造甜味剂、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红肉、豆类食品、咖啡等食物的大量摄入。
3、应尽量避免居住或前往血吸虫流行地区。
4、尽量减少与橡胶、染料、油漆、皮革、杀虫剂、柴油机废气等化工产品的长期接触,相关从业人员要做好劳动防护。
5、避免非那西汀等有致癌风险药物的滥用。
6、注意维生素A的充分摄入。如有维生素A缺乏时应及时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