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恰加斯病疾病英文名称: chagas disease疾病别名: 美洲锥虫病疾病概述: 恰...
养生
疾病名称: 恰加斯病
疾病英文名称: chagas disease
疾病别名: 美洲锥虫病
疾病概述:
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又称美洲锥虫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传播媒介是锥蝽,主要发生于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国家。急性期大多不出现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隐匿期一般没有症状。慢性期患者会出现心脏和消化系统病变。通常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如不接受正规治疗,预后不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肌肉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
主要病因: 感染克氏锥虫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原学诊断、病原分离与培养、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
重要提醒: 我国目前尚未有该病报道,但国内已发现该病的传播媒介即锥蝽,因此应加强重视。
临床分类:
恰加斯病根据症状表现分为急性期、隐匿期、慢性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1、外周血中含有锥鞭毛体的人或哺乳动物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染源。除人外,克氏锥虫还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如狐、松鼠、食蚁兽、犰狳、犬、猫、家鼠等。
2、污染的食品和饮料也可作为传染源引起美洲锥虫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
人和哺乳动物是增殖宿主和储存宿主,媒介昆虫在吸血时感染。与许多虫媒性疾病不同的是,克氏锥虫不是通过感染昆虫的叮咬而直接传播给人和动物,其感染途径如下:
(1)当锥蝽吸血时排出粪便,粪便内的感染性寄生虫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
(2)人和动物也可通过食用含有昆虫或昆虫粪便的食物而感染。
(3)在城市和非流行区,输血和器官移植也是主要的感染原因。在南美洲,来自慢性感染供体的器官或骨髓移植也可发生感染。
(4)在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处理活的寄生虫时,常通过黏膜、皮肤伤口或意外针刺伤而感染,也可能通过气溶胶而传播。
2、垂直传播
克氏锥虫可突破孕妇的胎盘屏障而传播给胎儿。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生活在墨西哥、中美洲与南美洲偏远地区的人群。
2、孕妇和新生儿。
3、接受器官移植、输血治疗的人群。
4、吸毒的人群。
5、在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墨西哥、中美洲与南美洲。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口迁移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该病已扩散至欧洲等区域,呈世界性流行趋势。
病因-总述:
本病的病因是克氏锥虫感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克氏锥虫的昆虫锥蝽的粪便而患病;还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胎盘传播感染此病。此外,食入被传染性锥蝽粪便污染的食物、实验室污染等,也可造成感染。
症状-总述:
恰加斯病在急性期大多不出现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根据侵入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如侵入局部皮下结缔组织可有硬结表现。隐匿期一般没有症状。慢性期患者会出现心脏病变、食管肥大和结肠肥大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期
(1)在急性期多数人,特别是成年人,不出现症状。
(2)少数患者出现急性期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肌肉痛、关节痛、虚弱、恶心、呕吐、腹泻、肝脏肿大、脾脏肿大、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
(3)部分患者会出现广泛性脸部或下肢水肿。锥虫侵入的局部皮下结缔组织内,可出现结节状炎症反应,局部无痛硬结,又称“查加斯肿”。
(4)如通过眼黏膜感染,一侧或两侧眼睛出现无痛性水肿,并伴有结膜炎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称为眼黏膜综合征,通常持续1月~2月,病人偶尔发展成红疹,通常数天后消失。
(5)大多数病例,既使不治疗,临床症状也在数周或数月内消失。然而,有些急性病例是致死性的。
2、无症状隐匿期
急性期后出现长短不一的无症状隐匿期,这一阶段也称过渡期或不确定期,在此期间寄生虫从血液中消失。10年~20年后,大部分病人进入慢性期,少部分病人的不确定期长达40年。
3、慢性期
典型的症状为器官衰竭,通常发生于心脏或消化系统,少数可有神经系统症状。
(1)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悸、眩晕、心前区不适,甚至晕厥,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力衰竭。左心衰竭症状可能最先出现,后期常见症状为双心室充血性衰竭,伴有外周水肿、肝脏肿大、肺充血和呼吸困难。
(2)消化系统病变:消化系统异常导致食管肥大和结肠肥大。食管肥大包括吞咽疼痛、唾液过量、反流、胸部疼痛。结肠肥大症状包括腹痛和便秘,持续数日至数月。
(3)神经系统病变:少数患者还伴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末梢损伤。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具体并发症见典型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生活在疫区,突然出现心悸、眩晕甚至晕厥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发热,并伴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肌肉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
3、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症状。
4、发现脸部或下肢出现水肿症状。
5、在皮下触及无痛性硬结。
6、长期腹痛、便秘。
7、自己触摸到淋巴结肿大。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您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到什么程度?能否具体描述?
2、您这种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3、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4、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5、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7、您最近接触过宠物吗?
8、您饮食习惯怎么样?最近吃过不干净的食物或饮用过不干净的水吗?
9、您最近有没有去哪儿旅行?
10、有没有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3、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会传染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病原学诊断、病原分离与培养、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有无皮损,有无腹部触痛,有无肝脏、脾脏或淋巴结肿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诊断
急性感染的诊断以寄生虫检测为基础,血液、脑脊髓液或组织样品经吉姆萨或瑞氏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克氏锥虫。
2、病原分离与培养
克氏锥虫可从抗凝血和组织中分离培养,通常在急性期更易成功。医生可通过此项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克氏锥虫。
3、免疫学检查
常用得检查方法有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直接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在急性期检测IgM抗体可呈阳性,在慢性期检测IgG抗体可呈阳性。
4、分子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是PCR和免疫印迹试验,可用来检测血液或组织中的克氏锥虫DNA。PCR与其他寄生虫学方法相比,具有高敏感性,当血清学方法不确定时,可以进一步证实,也可用于治疗效果的辅助监测手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疫区生活史)及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皮肤局部硬结),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冠心病、结肠癌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冠心病
恰加斯病在慢性期发生心脏病变时需和冠心病相鉴别,二者均可有心悸、眩晕、心前区不适,甚至晕厥等表现,随病情进展,均可出现心力衰竭。但冠心病多见于45岁以上人群,常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而恰加斯病患者多有疫区居住史,通过实验室检查,可将二者鉴别。
2、结肠癌
恰加斯病在慢性期病变累及结肠时,需与结肠癌相鉴别,二者均可有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表现。但结肠癌可触及肿块,还可伴低热、消瘦等症状。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急性期感染和先天性感染的患者、小于18岁的慢性期患者以及处于任何感染期的儿童,一般采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对于慢性期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可酌情使用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对结肠病变患者,早期可使用泻药或灌肠等治疗方法,缓解便秘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抗锥虫药物
在急性期采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不局限于急性期病例。急性或先天病例的治疗可防止慢性病例的形成,但在隐匿期或慢性期疗效欠佳。常用药物有硝呋莫司、苄硝唑等,可杀死寄生虫,缓解症状。
2、抗心律失常药
对于心律不齐的患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胺碘酮,用于缓解心律失常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硝呋莫司、苄硝唑、胺碘酮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血流不稳、心脏骤停的患者,医生会建议植入心脏除颤器。
2、对于心脏病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进行心脏移植。
3、对于出现食道症状者,医生可能会对食管下括约肌进行球囊扩张,或者对肿大的食道进行手术切除等。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无法治愈,会发展到慢性期,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预后不佳。
预后-危害性:
恰加斯病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会造成肺、脑栓塞,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不可治愈,但经过及时治疗,可改善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日常应注意加强个人卫生,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日常-心理护理:
恰加斯病病程较长,而且随着病情进展,可造成肺、脑栓塞,危及生命。患者会出现烦躁、焦虑、过分担忧等负面情绪。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唱歌、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同时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硝呋替莫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如厌食、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偶尔腹泻。苄硝唑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全身或局部过敏性皮炎,如瘙痒性和大疱性多形红斑状皮疹,随后脱屑。患者在服药期间,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前避免用手接触口鼻。
2、勤洗澡,勤换内衣裤,注意外阴部清洁,避免接触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咳嗽或喷嚏后洗手。
3、注意粪便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止粪便污染食物及饮水,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应煮沸消毒,避免感染。
4、可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日常-复诊须知:
治疗期间每6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做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项目。
饮食调理:
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同时,辅以饮食调理,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卫生,建议饮用开水,吃熟的食物。
2、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水果、蔬菜等。
饮食禁忌:
1、少吃或者不吃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性食物。
2、不吃不洁的食物,不饮用不达标的水。
3、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本病:
1、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以防锥蝽在室内孽生与栖息。
2、采用杀虫剂滞留喷洒方法以杀灭室内锥蝽。
3、疫区居住的孕妇和新生儿主动去医院筛查。
4、去疫病常发地旅游时,应穿戴厚衣物,尽可能少裸露身体部位,如厚长袖衬衫、长裤、长袜和鞋子。
5、避免摄入不洁的食物和水。
6、不要接触猫、狗、鸡等小动物,以免感染寄生虫。
7、实验室人员在处理血液、培养液或感染昆虫时也应采取合适的预防性设施,包括手套、防护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