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青霉素过敏疾病英文名称: Penicillin allergy疾病概述: 青霉素属β内酰...
养生
疾病名称: 青霉素过敏
疾病英文名称: Penicillin allergy
疾病概述:
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杀菌力强,在各类抗生素中毒副作用较低,且价格低廉,但容易引起青霉素过敏(Penicillin allergy)情况发生,出现皮肤荨麻疹、瘙痒、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造成多器官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存在家族药物过敏史者发生青霉素过敏风险较高
就诊科室: 皮肤科、变态反应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疹、发热、瘙痒、喘息、声音嘶哑、胸闷、咳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
主要病因: 青霉素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青霉素皮内试验、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测
重要提醒: 青霉素过敏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过敏休克、喉头水肿的危急情况,若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
青霉素过敏反应根据给药和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间隔分类:
1、速发型过敏反应
通常发生在给药后数分钟至1h,是由IgE介导的,主要是指Ⅰ型过敏反应,可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2、迟发型过敏反应
发生在给药后1h甚至数天,是非IgE介导的,主要包括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1)Ⅱ型过敏反应: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型紫癜型药疹、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肾炎、哮喘、血小板减少等。
(2)Ⅲ型过敏反应:可引起血管炎型药疹、血清病样反应等。
(3)Ⅳ型过敏反应:可要引起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青霉素过敏是青霉素最常的不良反应,其中Ⅰ、Ⅱ、Ⅲ型过敏反应总发生率为3%~10%,最严重的是Ⅰ型即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约占用药人数的(0.4~1.5)/万。
流行病学-死亡率:
Ⅰ型即过敏性休克,死亡率约占用药人数的0.1/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且目前暂无权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青霉素过敏主要是在应用青霉素药物后,机体错误的将青霉素降解产物当做有害物质,并引导免疫系统攻击这些物质,从而引起一些列症状体征。
病因-基本病因: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由青霉素降解产物如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6-APA高分子聚合物所致,机体接触后可在5~8天内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时即产生过敏反应。用药者多在接触药物后立即发生,少数人可在数日后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发病风险:
1、存在家族药物过敏史;
2、存在食物或花粉等其他过敏情况;
3、大剂量、频繁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4、艾滋病毒或EB病毒等感染。
症状-总述:
不同的过敏反应类型的症状表现性可有差异。临床常见的反应有皮疹、瘙痒、发热、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有过敏性休克等表现,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典型症状:
1、速发型过敏反应
(1)皮疹:常见荨麻疹,即一种局限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团块,常伴瘙痒,有时也可出现皮肤潮红、血管性水肿表现。
(2)支气管哮喘:可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等表现。
(3)喉头水肿:可有声音嘶哑、喉咙发紧、呼吸困难、喉痛等表现。
(4)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早期可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烦躁不安等,后期可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口唇发绀、冷汗、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情况,严重时可有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血压测不出、代谢性酸中毒,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腹部不适:如腹部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
2、迟发型过敏反应
(1)皮疹:常见皮肤反应包括斑丘疹和荨麻疹。斑丘疹又称为麻疹样皮疹,主要表现为红色斑疹或丘疹,皮损相对固定,一旦形成就会在原处保留数日。皮损区域往往在几日内扩大。瘙痒表现不一,可以为剧烈瘙痒。少数患者可出现水疱、脓疱、皮肤片状剥脱等表现。
(2)非皮肤表现:患者还可出现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如环状或水肿性斑块、发热、淋巴结肿大、多关节痛或多关节炎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肾炎、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症状-并发症:
部分严重患者可能会并发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变。
就医-急诊指征:
1、皮肤出现风团、丘疹、水疱等皮损,且伴瘙痒不适。
2、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持续存在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4、出现头晕目眩、心慌不适。
5、伴发热、喉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6、突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7、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昏迷、休克等情况。
以上均须警惕青霉素过敏,须紧急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使用青霉素后,出现危急症状者,需立刻于急诊科就诊。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症状,且持续存在不缓解,但状态平稳者,可根据情况及时去变态反应科或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需要对皮肤、淋巴结、关节等部位进行检查,最穿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持续了多久?
2、这些症状有加重或减轻吗?
3、您近期有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吗?
4、您既往有过药物或食物等过敏情况吗?
5、您的亲属中有人为过敏体质或存在过敏情况吗?
6、您有进行过检查吗?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7、您有使用过药物治疗吗?何种药?效果如何?
8、您是否还存在其他疾病?有进行治疗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患病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现在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如何治疗?这些治疗有风险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会有后遗症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使用青霉素后出现皮疹、瘙痒、发热、呼吸困难、气喘、休克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会根据情况行青霉素皮内试验、血尿常规、血液生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详细明确病情发展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面容及呼吸、皮疹等表现,必要时还会对皮肤、关节、淋巴结等进行检查,可初步了解病变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常会进行青霉素皮内试验,此检查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为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
1、检查操作
用注射器吸取部分青霉素试验液,注射到皮肤内,直至局部形成一个隆起的圆形皮丘,等待20分钟之后,观察结果。注射部位常位于前臂内侧进手腕处。
2、结果
(1)阴性
①表现: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和红晕,无自觉不适。
②意义:表示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较低,可接受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皮试阴性仍有发生其它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尤其在首次给药时。
(2)阳性
①表现: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和硬块,直径>1 cm,或出现皮疹、发痒、喉头水肿、恶心、头晕、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②意义:提示患者有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不宜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3、检查作用
科学、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对成人、儿童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的风险。
检查-影像学检查:
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辅助判断病情发展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青霉素用药史,以及皮疹、发热、瘙痒、头晕、气喘、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表现,再结合青霉素皮内试验及其他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常需与其存在相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表现复杂多样,常需从多方面进行鉴别和判断。
1、皮肤黏膜出现瘙痒、皮疹、皮肤潮红,需与丘疹型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荨麻疹相鉴别。
2、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时,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源性哮喘等鉴别。
3、过敏性休克有时需与感染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发生青霉素过敏时应立刻停药,并积极进行以抗过敏治疗;对于病情危急,症状严重患者,还需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及时的抢救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特异性抗过敏药,能拮抗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此外,该类药物还可作为过敏性休克的二线用药,来改善呼吸困难及皮疹等症状。
2、肾上腺素
是用于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情况的首选救治药物。
3、糖皮质激素
有助于缓解症状,同时也可作为二线救治药物,常用有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龙。
4、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松弛平滑肌,有助于减轻哮喘,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等。
5、其他
必要时还可适当外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皮疹引起的瘙痒不适。
治疗-相关药品:
肾上腺素、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龙、沙丁胺醇、炉甘石洗剂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过敏性休克治疗
立刻停药,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护;同时迅速大量补液,扩充血容量,维持组织灌注,并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
2、喉头水肿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以缓解呼吸困难,必要时可进行环甲膜穿刺切开或气管切开治疗。
3、严重溶血性贫血治疗
补充液体及血浆,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输入新鲜同型血液以控制溶血性贫血;必要时给予血液透析或血浆交换治疗,清除血液内有害物质。
4、其他危急情况治疗
心跳呼吸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术;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纠正缺氧;同时注意各脏器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若过敏情况严重,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引起多种脏器及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1、青霉素过敏常可引起皮疹、发热、瘙痒、气喘、呼吸困难等多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
2、过敏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危急病症,若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过敏情况较轻,停药后可能会逐渐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目前暂无相关权威数据资料。
日常-总述:
日常充分休息,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注意个人卫生,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机体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由于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容易使患者恐惧、不安,或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影响机体恢复。
(2)因过敏反应可引起皮疹、发热、瘙痒、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易导致患者发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可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保持平稳心态,正确面对疾病。
(2)患者可向亲友倾诉,缓解不良心态,还可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发展及治疗情况,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药物用量或停药,也不可乱用或滥用药物,以防也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起居,保证充足睡眠,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不搔抓皮肤,以防引起皮肤感染。
3、维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4、病情较轻时,可适当活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5、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6、避免接触花粉、动物毛发等其他可疑或明确会引发过敏的物质,以防加重病情。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症状加重,或出现皮肤瘀斑、尿液减少等其他新发症状,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调理:
均衡、多样化饮食,保证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但注意避免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同时少吃刺激性食品,以防影响机体恢复。
饮食建议:
1、规律、清淡、易消化饮食。
2、多吃新鲜、卫生的水果、蔬菜、肉、蛋、奶等食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所需。
3、可根据情况适当多饮水,有助于促进机体代谢。
饮食禁忌:
1、怀疑或明确对某食物过敏时,则避免食用该类食物。
2、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对胃肠道造成负担。
3、少食油腻、熏制、腌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耽误机体恢复。
预防措施: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进行药物皮内试验可有效预防青霉素过敏情况的发生。若实验结果为阴性,则可用药;若结果为阳性,则不能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