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养生
疾病名称: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infection
疾病概述: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致瘤性RNA病毒,属慢病毒亚科,可分为HTLV-Ⅰ型和HTLV-Ⅱ型。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infection)是指HTLV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HTLV-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热带痉挛性截瘫/HTLV相关性脊髓病等,HTLV-Ⅱ与T-多毛细胞/巨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相关。本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及抗病毒药物,ALT预后极差,慢性型多在诊断明确后几年内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损害、发热、脾肿大、下肢无力、趾端麻木
主要病因: 感染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检查项目: 细胞学检查、血清HTLV-Ⅰ/Ⅱ抗体检测、HTLV病毒颗粒及其抗原检测、HTLV的PCR法检测、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 HTLV-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预后极差,甚少自行缓解,慢性型多在诊断明确后几年内死亡。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感染HTLV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输血传播
如接受HTLV阳性血液者,其发生感染的几率约为50%。
2、静脉吸毒传播
与感染HTLV吸毒人群共用针头、针筒等。
3、性接触传播
男性的精液和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含有HTLV。
4、母婴传播
HTLV-Ⅰ阳性的母亲,其乳汁中单核细胞的HTLV-Ⅰ阳性率高达30%。也可能存在母胎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根据文献报道,HTLV-Ⅰ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在日本南部为8.1%,在加勒比海地区为2%~12%。在我国HTLV-Ⅰ感染率比较低,人群中HTLV-Ⅰ/Ⅱ抗体阳性率约为0.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HTLV-Ⅰ感染主要分布在日本南部、加勒比海地区、非洲中部、美洲中部和南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等。
病因-总述:
HTLV属反转录病毒,含有RNA和反转录酶,是致瘤性RNA病毒。HTLV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CD4+T细胞,并使受染T细胞增生转化,最终致病。
症状-总述:
本病潜伏期不定,长者可于感染HTLV后需数年至数十年才出现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皮肤损害、发热、脾肿大等,如病变累积中枢神经系统,还可出现下肢无力、趾端麻木等不适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健康带病毒状态
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高发区人群中可测出HTLV-Ⅰ抗体,从HTLV-Ⅰ抗体阳性的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出HTLV可达95%~98%,因而抗体阳性均为HTLV携带者。
2、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
主要由HTLV-Ⅰ所引起。根据临床表现,Shimoyama将其分为4个亚型。
(1)隐袭性(smouldering)ATL:其特征为异常T细胞占外周血中正常淋巴细胞总数的5%或稍多些,并伴有皮肤损害,偶可累及肺部。但无高钙血症、淋巴结病或内脏损害。此型进展较慢,常可延续数年。
(2)慢性ATL:其特征为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多,并伴T淋巴细胞增多症。且有淋巴结病、肝脾肿大、皮肤及肺部受损等表现。无高钙血症、腹水及胸膜腔积液,或中枢神经系统、骨或胃肠道受损的存在。本型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是24个月。
(3)淋巴瘤性ATL:无淋巴细胞增多的淋巴结病。必须有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瘤。此型平均存活约10个月。
(4)急性ATL:包括一些留下来的及有白血病或伴血液中有白血病细胞的高度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的患者中发生。常见有高钙血症、溶解性骨损伤和内脏损害。可以从隐袭性或慢性期病程中任何阶段转变为急性型。
3、T多毛细胞/巨粒细胞白血病
与HTLV-Ⅱ相关。常见有发热、贫血及脾肿大为其特征。
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多见于40~50岁HTLV-Ⅰ感染者,可表现有软脑膜病变症状,如脑膜刺激症状、神智改变等;脊髓病变症状,如下肢无力、趾端麻木或感觉丧失及下肢强直性瘫痪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门脉高压症、腹水、胸腔积液等。
1、门脉高压症、腹水
表现为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腹水和肝病体征。
2、胸腔积液
患者感胸闷,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
就医-门诊指征:
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可于感染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有密切接触过患者吗?
6、您最近接受过输血或者器官移植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比如孩子的母亲有没有这个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我还能哺乳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皮肤损害、下肢无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细胞学检查、血清HTLV-Ⅰ/Ⅱ抗体检测、HTLV病毒颗粒及其抗原检测、HTLV的PCR法检测、脑脊液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可作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学检查。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依据是发现其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即中等大小的异常淋巴细胞,胞质较少,无颗粒,有时含空泡。急性型ALT可见细胞核不规则,呈多形状改变,扭曲畸形或分叶状;慢性型可见典型的核裂细胞;隐袭型也可见有特征性的细胞形态。
2、血清HTLV-Ⅰ/Ⅱ抗体检测
目前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明胶颗粒凝集反应(GPA)、放射免疫测定(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蛋白印迹试验(WB)。抗原常用HTLV感染细胞系裂解物、纯化的病毒体或多肽、合成多肽或重组多肽等。其中ELISA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3、HTLV病毒颗粒及其抗原检测
取ATL患者或HTLV携带者新鲜血液分离的外周淋巴细胞,经处理后置37℃,在5%二氧化碳孵箱中培养3~6周,用电镜观察细胞的病毒颗粒或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
4、HTLV的PCR法检测
具有较大扩增能力与极高的灵敏性,可将HTLV扩增至足够数量,以便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
5、脑脊液检查
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取其脑脊液检查。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2.1g/L,γ球蛋白水平高。有高滴度HTLV抗体,并有淋巴细胞和ALT样细胞。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发热、皮肤损害、下肢无力),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血清HTLV-Ⅰ/Ⅱ抗体检测、HTLV病毒颗粒及其抗原检测等)可作出诊断。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还需除外隐球菌脑膜炎。
诊断-鉴别诊断:
隐球菌脑膜炎: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治疗-治疗原则:
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及抗病毒药物,ALT预后极差,甚少自行缓解,慢性型多在诊断明确后几年内死亡。在急性期ALT患者可接受化学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在急性期ALT患者可接受化学治疗,如使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但常规治疗收效有限。
2、核苷类似物――脱氧肋间型霉素对有些患者有效。
3、干扰素、齐多夫定、单克隆抗体等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效。
治疗-相关药品: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干扰素、齐多夫定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ALT预后极差,甚少自行缓解,慢性型多在诊断明确后几年内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能会侵犯神经中枢,出现下肢无力、趾端麻木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可能会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较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可能会侵犯神经中枢,出现下肢无力、趾端麻木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较难治愈,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沮丧、恐惧的心理。
(3)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尊重患者,帮助患者敞开心扉,笑对疾病。
(2)患者应该相信医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胡思乱想。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女性患者不能进行哺乳。
6、注意避免性行为。
7、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患者不能献血,防止疾病传播。
8、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禁止搔抓,穿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皮损的风险。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以帮助医生修正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供给患者所需热量。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多喝水,维持患者身体正常代谢,促进健康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供血员应接受HTLV检测,阳性者应剔除。
2、加强产前筛查,HTLV阳性的母亲应避免哺乳。
3、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危险性行为。不与吸毒人员密切接触。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