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human herpesvirus-6 infect...
养生
疾病名称: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human herpesvirus-6 infection,HHV-6 infection
疾病概述: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human herpesvirus-6 infection,HHV-6 infection)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原发感染常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幼儿急性玫瑰疹,伴有高热。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热、皮疹、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主要病因: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毒分离、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做好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HHV-6感染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母亲和保育人员唾液中可排病毒,然后通过唾液、食物传播给婴幼儿,可能是HHV-6传播的主要途径。此外,也可以通过围生期或经胎盘感染,但不是主要的。
流行病学-发病率: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健康成人中约60%~90%有HHV-6感染的证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
病因-总述:
HHV-6目前仅见一个血清型。根据其抗原性、组织嗜性及致病性的差异,可分为HHV-6A及HHV-6B两个变异株。HHV-6原发感染后,可形成持续性感染,在正常人的唾液腺组织、淋巴组织、神经组织中可检出该病毒抗原并长期存在其中,可能与这些部位的肿瘤密切相关。HHV-6常与HIV混合感染,并可能有协同作用。
病因-危险因素:
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感染HHV-6,包括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和艾滋病患者。
症状-总述:
HHV-6原发性感染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等;成人因HHV-6原发感染患病者较少,主要表现为发热、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而免疫缺陷病人感染常急性起病。
症状-典型症状:
1、幼儿急疹
(1)又名第六病、婴儿玫瑰疹,潜伏期10~15天(大多10天),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病。
(2)病人在数小时内体温升至39~40℃。除食欲不振外,患儿的一般精神状态大多无变化,仅在初发病时,少数患儿有倦睡、惊厥、恶心、呕吐及咳嗽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往往肿大。
(3)发热持续2~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在24小时内降至正常体温,不伴出汗。在热退后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散在的斑丘疹,少数患者于热度将退时就已有皮疹出现。
(4)皮疹为淡红色至玫瑰色的斑丘疹,直径约1~5mm,周围有些红晕,呈稀疏孤立分布,可互相融合而成红色斑块。通常先发生于躯干的上部及颈部,以后渐渐出现于面部及四肢。一般不发生于鼻、颊部及肘、膝以远部位,更不易见于掌跖。在24小时内皮疹出齐,经1~2天后即退尽,不遗留色素沉着,也无脱屑。黏膜无明显炎症,鼻腔、咽部及眼结膜仅轻微发红。
2、成人感染
成人因HHV-6原发感染患病者较少。HHV-6抗体阴性的成人及大龄儿童HHV-6原发感染后可以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无触痛,可持续1~3个月。
3、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
常急性疾病,可表现为发热、皮疹,甚至发生肺炎、肝炎及脑炎等。
症状-并发症:
1、疱疹性角膜炎
角膜可形成树枝状或深在圆板状溃疡,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并致失明,伴有结膜充血和水肿、眼睑水疱、耳前淋巴结肿大,易复发。
2、先天畸形
胎儿宫内感染可引起先天畸形,表现为出生时即存在的形态或结构上的异常。
就医-急诊指征:
幼儿持续高热,精神状态差,甚至出现惊厥,应紧急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可于感染科治疗。幼儿患者应咨询儿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免疫力怎么样?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6、孩子的母亲得过这个病吗?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我(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是孩子母亲传染给孩子的吗?
4、我(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孩子)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我(孩子)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10、我(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皮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病毒分离、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有无皮损以及皮损部位、形态、大小及数量。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毒分离
用于病毒分离的临床标本多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器官组织、唾液、气管分泌物、脑脊液等,若分离出HHV-6,可明确诊断。
2、特异性抗体检测
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酶法,HHV-6的特异性IgG和IgM在发病后7天内即可检出。
3、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
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早期抗原,或采用PCR方法检测病毒DNA,是HHV-6感染快速诊断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病毒分离、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风疹、麻疹、固定性药疹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低热和皮疹同时出现。风疹通常始于面部,然后向下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退疹后一般不遗留色素沉着。患者还多存在耳后淋巴结肿大和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
2、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有鼻卡他、柯氏斑等前驱症状。一般在发热后3~4天出疹,出疹期是发热的高峰。麻疹通常始于面部,然后向下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起初较小,之后扩大并相互融合,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和细小皮屑。
3、固定性药疹
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病前有服药史。皮损为水肿性紫红色班,表面可出现大疱,复发多出现在固定部位,常见于口周、口唇和外阴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愈后留有色素沉着。
治疗-治疗原则: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症状、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预防传播、减少复发。
治疗-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烦躁不安给镇静剂,惊厥者应及时给足量止惊药。
治疗-一般治疗:
应着重一般处理,加强护理,卧床休息,多饮水,喂给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HHV-6原发性感染,症状不严重,或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大多毋需进行抗病毒治疗。而症状严重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可酌情予以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
治疗-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更昔洛韦、膦甲酸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积极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热退后很快康复。但伴有脑炎、肝炎者可留下后遗症,甚至致死,尤其在免疫低下或缺陷的病人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能会有皮疹、发热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是一种传染病,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患儿可能会因身体不适而烦躁、哭闹。家长因心疼孩子,可能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2)本病为传染性疾病,家长会因孩子患病产生愧疚、自责的心理,成人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温言安慰患儿,并为其安排有意思的活动,调动患儿积极性,转移患儿注意力。
(2)成人患者应正视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抛弃过重的心理负担。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并常开窗通风。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不与人共用牙刷、毛巾等。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及时清洁消毒污染区域,防止疾病传播。
6、建议患者穿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皮疹的风险。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补充营养。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多喝水,维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健康的恢复。
5、患者可适量多吃赖氨酸丰富的食物,如酸奶、奶酪等。
6、患者应多食用碱性食物,如馒头、苏打饼干等。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减少熏烤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和多盐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等。
4、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在平时烹饪炒菜时,尽量避免使用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并且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5、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含有精氨酸的食物,如海参、鳝鱼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对患有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骨髓器官移植受者等高危人群,应进行保护,注意消毒及防护。
2、防止HHV-6输血感染,建议筛选无HHV-6活动性感染者供血。
3、尽量避免接触患者。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不与人共用毛巾、牙刷等私人用品。
5、避免危险性行为。
6、加强产前筛查。
7、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