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疾病英文名称: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
养生
疾病名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疾病英文名称: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疾病别名: HPV感染
疾病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又称HPV感染,是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机体的皮肤或黏膜,引起鳞状上皮增殖而导致多种症状的发生。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治愈,但少数有复发和癌变的风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性病科、妇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肤及生殖器出现丘疹、呼吸、吞咽、说话困难、女性同房有阴道出血、肛门周围小肿物
主要病因: 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醋酸白试验、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免疫电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感染后请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及时就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本人。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可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垂直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
多数感染来源于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者,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通常是在性交或肛交时经过生殖器的接触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
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由于离体病毒难以长期存活,因此这种途径只占少数。
3、垂直传播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母体的产道也会受到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
4、医源性传播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防护不当会造成自身的感染;同时医务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不洁性生活史、不良生活习惯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及宫颈癌、肛门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病因-总述:
当人乳头瘤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垂直传播和医源性途径,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可造成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而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抵抗病毒时,就会导致相关症状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直接接触
这是造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如性传播。
2、间接接触
接触被人乳头瘤病毒污染的物品也会导致自身的感染。
3、垂直传播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母体的产道也会受到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
4、医源性传播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防护不当会造成自身的感染;同时医务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力低下
如学龄前儿童、妊娠期妇女、自身免疫系统存在疾病造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器官移植术后口服免疫抑制剂者。
2、不洁性生活史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传播与性生活密切相关,如性伴侣过多、初次性生活的年龄过小、有高危性行为等均会增加其感染率。
3、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造成对人乳头瘤病毒的抵御力降低。
症状-总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多种部位的良性疣状物,少数可能会导致上皮及黏膜的恶性肿瘤,部分患者愈合后还会有瘢痕和色素沉着。
症状-典型症状:
1、寻常疣
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以手部较为多见,皮损一般呈灰褐色、棕色或正常肤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多为黄豆大小或更大。
2、扁平疣
好发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处,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扁平丘疹;颜色呈淡褐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数量较多且分布密集,本病可自行消退。
3、尖锐湿疣
又称生殖器疣,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周围的丘疹、角化性斑块、乳头样或菜花样赘生物等皮损。尖锐湿疣易复发,但很少癌变。|鲍温样丘疹病鲍温样丘疹病好发于男性阴茎、龟头,女性大小阴唇及肛周等处,皮损表现为扁平的褐色或褐黑色丘疹,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可单发也可多发,可散在分布,也可群集性分布。
4、喉乳头状瘤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声嘶,肿瘤较大者可失声,也可出现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儿童患本病时,常生长较快,较成人更易发生喉阻塞而危及生命。
5、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
包括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阴道上皮内病变、言颈上皮内病变。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表现为外阴瘙痒、局部皮肤破损或溃疡、丘疹、斑块、乳头状赘生物,部分患者可无症状;而阴道上皮内病变和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性交后出血。
症状-并发症:
1、癌变
高危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一定癌变的风险,如宫颈癌、肛门肛管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
2、瘢痕及色素沉着
局部治疗(包括物理、药物、光动力治疗及手术)后可能遗留的结果,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可遗留疤痕,而局部细胞毒药物可能遗留色素沉着。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生殖器及口腔内出现丘疹样肿物。
2、呼吸、吞咽、说话困难。
3、女性同房有阴道出血。
4、肛门周围出现小肿物,有轻微疼痛,瘙痒。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全身皮肤及外生殖器出现病变者,可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2、阴道及宫颈病变的应去妇科就诊。
3、喉部进行性声嘶、失声、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去耳鼻喉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如果有身体上的皮损,就诊建议穿轻便些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2、这些肿物有没有瘙痒、疼痛、出血等不适?
3、有没有同房出血?有没有冶游史?
4、周围有没有人有相同的症状?
5、有没有吃免疫抑制类药物及使用糖皮质激素?
6、以前有没有就诊治疗过?效果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2、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5、这些症状会一直影响我的生活吗?
6、我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7、我的伴侣需要进行检查吗?
8、我需要避免性生活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出现声音嘶哑、皮肤或生殖器丘疹时,多需积极就医处理。医生常会在问诊后对患者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还会建议行醋酸白试验、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免疫电镜检查等,以便进一步明确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视诊和触诊,了解疾病进展情况。
1、视诊
通过观察病灶的大小、颜色、形状、位置来判断是否为常见的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感染引起的疣。
2、触诊
通过触摸病灶表面及按压来判断病灶是否光滑及有无压痛及出血,初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醋酸白试验
在可疑尖锐湿疣的皮肤上用3%醋酸涂抹或敷贴,3~5分钟后,如比涂抹皮肤发白,则为阳性,提示可能为尖锐湿疣。
2、PCR技术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筛查技术,用刷子刷取宫颈表面的脱落细胞、棉拭子刷取疣体表面的细胞及部分疣体组织均可作为检测标本,通过PCR扩增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的DNA进行检测并分型。
3、核酸杂交技术
利用特定的核酸探针来探测标本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乳头瘤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采集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观结构,可明确病变性质,用于明确各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并可用于与其他症状相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
通过阴道镜、肛门镜、尿道镜、喉镜及食管镜对相应部位进行检查,通过病灶的外观进行判断,必要时取材送病理检测,以判断病灶的性质及是否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2、免疫电镜检查
首先将标本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在电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病毒颗粒,以此来诊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先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再结合其临床表现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醋酸白试验、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免疫电镜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鸡眼、胼胝鉴别、假性湿疣、阴茎珍珠状丘疹、扁平湿疣、鲍温样丘疹、脂溢性角化、尖锐湿疣、痣细胞痣、鲍温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需要与症状相似的各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一般不难鉴别。
1、生于足部的寻常疣需与鸡眼、胼胝鉴别。
2、尖锐湿疣需与假性湿疣、阴茎珍珠状丘疹、扁平湿疣、鲍温样丘疹病鉴别。
3、鲍温样丘疹病需与脂溢性角化、尖锐湿疣、痣细胞痣、鲍温病等鉴别。
4、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需要与其他病因引起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无病变者仅做随访即可,有症状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一般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对于喉乳头状瘤、癌变风险较高的生殖道上皮内病变,或其他治疗无效的疣类病变,医生会建议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目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因此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平时还应注意锻炼、营养,以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治疗-药物治疗:
1、角质剥脱剂
角质剥脱剂可促进表皮细胞更新,调节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使角质层细胞疏松而容易脱落,于改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角化皮损,常用药物有维A酸。
2、细胞毒药物
细胞毒药物可抑制DNA和RNA合成,从而改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的皮损,但此类药物可能遗留色素沉着,面部应用时需慎重,常用药物有氟尿嘧啶。
3、局部免疫调节药物
局部免疫调节药物可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如α-干扰素),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常用药物有咪喹莫特。
治疗-相关药品:
维A酸、氟尿嘧啶、α-干扰素、咪喹莫特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喉乳头状瘤、癌变风险较高的高级别生殖道上皮内病变,或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疣类病变,医生可能建议手术切除治疗,对于已恶变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还可能需要进行扩大切除以及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治愈,但少数可有复发和癌变的风险。
预后-危害性:
1、尖锐湿疣的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会进入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感染状态,仍具有传染性,值得引起警惕。
2、鲍温样丘疹病有少数演变为鳞癌的报道。
3、喉乳头状瘤可能出现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且成人喉乳头状瘤有一定恶变倾向。
4、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分化程度低,具有高复发率和转化为浸润癌的风险。
预后-自愈性:
少数患者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有一定复发率,需定期复诊。
日常-总述:
一般具有传染性,患者在临床治愈之前不要密切接触他人。平时注意皮损处的护理,保持干净,禁止抓挠、触摸。合理休息,适当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人乳头瘤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会导致同事朋友的疏远,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2、护理措施
患者要正视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可通过看书、写字、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安定情绪,减轻精神负担、消除不良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和更改剂量,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禁止抓挠和触摸皮损。
2、衣着宜棉质、柔软、宽松,以减少衣物对皮损的摩擦。
3、进行适当的室内外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
4、在临床治愈前,不能和别人密切接触,防止传染。
5、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防止过度劳累而导致抵抗力下降。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饮食无特殊要求,保证营养均衡、丰富即可,但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饮食建议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如肉类、蛋类、奶类、水果、蔬菜等。
饮食禁忌:
1、少食煎烤、油炸食品。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戒烟、酒。
预防措施:
1、避免与患有寻常疣、扁平疣的人接触,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生活用品。
2、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的破损进入表皮,引起感染。因此,外伤、摩擦、多汗等因素都可能破坏皮肤黏膜的屏障,而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应当注意运动及职业保护。
3、洁身自好,可减少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风险。
4、接种HPV疫苗。
相关疫苗:
本病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目前HPV的疫苗有3种,分别为2价、4价和9价,意思是分别可预防2种、4种和9种HPV亚型。接种年龄方面,只要达到接种年龄低限者,越早越好,年龄越大,已感染HPV的风险越高,最好在发生首次性生活前接种,以最大限度避免感染。2价、4价、9价接种年龄分别为9~45岁、20~45岁、16 ~ 26岁。虽然男性也具有HPV感染风险,但根据我国大陆地区规定,暂无男性适应症,因此男性暂时无法在大陆地区接种HPV疫苗,如有需要,可以去我国其他地区,例如香港接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