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妊娠恶阻疾病英文名称: hyperemesis gravidarum疾病别名: 妊娠呕吐...
养生
疾病名称: 妊娠恶阻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emesis gravidarum
疾病别名: 妊娠呕吐、子病、病儿、阻病
疾病概述:
妊娠恶阻(hyperemesis gravidarum)是女性妊娠期间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以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为特征。多与脾胃虚弱、情志不调、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本病经及时治疗,大多可治愈。若出现持续黄疸或持续蛋白尿,精神萎靡不振,应及时考虑终止妊娠。相当于西医学的妊娠剧吐。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
主要病因: 脾胃虚弱、情志不调、饮食劳倦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尿妊娠试验、尿酮体检查、心电图
重要提醒: 若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发展为恶阻重症。
临床分类:
1、脾胃虚弱
主要表现为妊娠早期,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口淡无味,吐出物为清水或食物,伴有头晕,神情疲惫,身体困倦,嗜睡,饮食减少,胃脘胀满不舒,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2、肝胃不和
主要表现为妊娠早期,恶心呕吐,甚至食入即吐,呕吐酸水或苦水,厌油腻;伴有头部胀满而晕,胸部满闷,两胁疼痛,常常叹气打嗝,心烦口渴,口干口苦;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3、痰湿阻滞
主要表现为妊娠早期,呕吐痰涎;伴有胸部,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粘腻,头晕目眩,心中悸动不安;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4、气阴两虚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甚至咖啡色或血色分泌物;伴有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双目无神,四肢无力,或发热口渴,口舌干燥,小便量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而干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年轻初产妇。
病因-总述:
妊娠恶阻的发生多与脾胃虚弱、情志不调、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脾胃虚弱
(1)平素脾胃虚弱,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冲脉起于子宫,冲脉气盛,循经上逆犯胃,胃通降功能受损,则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2)若脾胃虚弱,脾阳素虚,脾运输和代谢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内生痰饮,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冲脉气盛,冲气夹痰饮上泛,出现恶心呕吐。
2、情志不调
孕妇平素性情急躁易怒,长期抑郁,肝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加之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故肝血不足,肝火愈旺,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的恶阻表现。
3、饮食劳倦
平时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暴饮暴食,或孕后过于安逸损伤脾胃,脾运输和代谢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内伤痰饮,受孕后血聚子宫以养胎,冲脉气盛,冲气夹痰饮上泛,出现恶心呕吐。
症状-总述:
妊娠恶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若妊娠早期仅有恶心挑食,头晕,或晨起偶有呕吐症状,为早孕反应,不属病态,一般3个月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症状-典型症状:
多见于年轻初孕妇,于停经6周左右出现,初为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继而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和水,呕吐物中有食物、胆汁或咖啡样物,或伴头晕、倦怠乏力等症状。甚至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和黏膜干燥,眼球凹陷,体重下降等。
症状-并发症:
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体温升高,黄疸,嗜睡和昏迷。
症状-伴随症状:
部分病人伴有胃脘满胀不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若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反应迟钝,呕吐物混有血液。
2、出现体温升高达38℃以上,心率每分钟超过120次,出现持续黄疽或持续蛋白尿,精神萎靡不振的症状。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等症状。
2、伴有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大便秘结、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妇科、消化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血压及体温测量,或者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等项目,建议患者空腹就诊。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怀孕多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或食入即吐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胃脘胀满,口干口苦,便秘,精神不振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是过敏体质吗?怀孕前会对某些气体味道产生不良反应吗?
7、平时饮食规律吗?有嗜食生冷、肥甘、辛辣等食物的习惯吗?
8、最近心情如何?睡眠如何?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影响胎儿发育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尿妊娠试验、尿酮体检查、心电图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压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过血压计、体温计进行血压、脉搏、体温测量,来初步判断患者基本身体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血液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相对含量,确定电解质是否失衡,来判定相应治法。
2、尿常规
包括24小时尿量、尿比重、尿酮体、尿蛋白剂管型。尿酮体是诊断妊娠恶阻引起代谢酸中毒的重要指标。
3、尿妊娠试验
妊娠恶阻患者尿妊娠试验为阳性,用于判定为怀孕。
4、血生化检查
包括血清电解质、血胆红素、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用于判断有无血液浓缩,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肝肾功能受损,及受损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相关心脏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妊娠期患者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呕吐症状的葡萄胎、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孕痈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停经史、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孕3个月内。
2、临床表现
频繁呕吐,厌食,甚至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和黏膜干燥,眼球凹陷,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体温升高,黄疸,嗜睡和昏迷。
3、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子宫变软。
4、其他检查
尿妊娠试验阳性;为识别病情轻重和判断预后,还应酌情进行尿酮体、体温、脉搏、血压、电解质、肝、肾功能的检测及心电图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1、葡萄胎
葡萄胎表现有恶心呕吐较剧烈,阴道不规则出血,偶有水泡状胎块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多数较停经月份大,质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明显升高,B超显示宫腔内呈落雪状图象,而无妊娠囊、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征。
2、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
此病多有饮食失宜史,除恶心呕吐外常伴有上腹部或全腹阵发性疼痛,肠道受累时伴有腹泻,大便检查可见白细胞及脓细胞。
3、孕痈
孕痈即西医的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开始于脐周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24小时内腹痛转移到右下腹;查体腹部有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出现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多。
治疗-治疗原则:
一般病情为轻、中度患者多以中医治疗为主;对精神情绪不稳定者应给予心理治疗。重症患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首先禁食2天~3天,静脉补液支持,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病情缓解后即改服中药,浓煎、少量、频服。中医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要原则。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者,主要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肝胃不和,肝火犯胃者,主要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为主;气阴两虚者,主要以益气养阴、和胃止呕为主。
治疗-一般治疗:
对精神情绪不稳定的孕妇,应给予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
治疗-药物治疗:
1、脾胃虚弱
(1)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生姜、大枣。
(3)中成药: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
2、肝胃不和
(1)方药:橘皮竹茹汤加减。
(2)常用中药:橘皮、竹茹、大枣、人参、生姜、甘草、法半夏、白芍、枇杷叶、柿蒂、乌梅。
(3)中成药:左金丸。
3、痰湿阻滞
(1)方药:半夏茯苓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茯苓、陈皮、砂仁、生姜。
4、气阴两虚
(1)方药:生脉散和增液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玄参、麦冬。
(3)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
治疗-相关药品:
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左金丸、生脉饮口服液、乐孕口服液,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明显,妊娠早期,针治取穴不宜多,进针不宜深,手法不宜重,以免影响胎气。对于剧烈呕吐的重症患者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用毫针针刺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2、推拿
对于呕吐剧烈的患者可指压按摩双侧内关穴,轻揉足三里,或按摩脾俞、胃俞穴,健脾止呕。
3、耳穴贴压
耳穴可以皮质下、贲门、内分泌、神门、交感为主穴,呕吐食物加胃区;呕吐酸水或苦水加肝区;呕吐痰涎加脾区。
治疗-治疗周期:
妊娠恶阻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妊娠恶阻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妊娠恶阻是妊娠期多发病。预后因人而异,恶阻经及时治疗,大多可治愈;若出现体温升高达38℃以上,心率每分钟超过120次,出现持续黄疽或持续蛋白尿,精神萎靡不振等,预后不良,应及时考虑终止妊娠。
预后-危害性:
1、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极个别重症患者,治疗无效,需终止妊娠。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妊娠恶阻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则预后较好。
预后-复发性:
妊娠恶阻是妊娠早期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果引起此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都会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避免紧张、激动、焦虑、忧愁等不良心理状态,以减轻妊娠呕吐的程度。
2、患者可以和家属朋友多沟通,转移注意力,缓解病情。
3、肝气犯胃的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以免加重病情。
4、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不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汤药宜浓煎,少量频服。切忌大量药液吞服,以免药入即吐。
2、脾胃虚弱的患者,中药汤剂宜偏热服,药前用鲜生姜片擦舌或姜汁滴舌或滴入汤药中服用,以温中降逆止呕。
3、肝气犯胃的患者,汤剂宜偏凉服,肝胃有热者可加竹沥数滴,药后宜静卧,观察用药反应。
4、气阴两虚的患者,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热服,药后静卧少动。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避免异常气味的刺激引发呕吐。
2、妊娠恶阻轻者可参加日常活动,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做保健操等,但避免过度疲劳及重体力劳动,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3、注意饮食调摄,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少食生冷、油腻、辛辣、煎炸之物,戒烟酒。
4、调摄精神,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和舒畅的心情,避免不良情志刺激而诱发呕吐。
5、剧烈呕吐的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呕吐后可用淡盐水或金银花煎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颜色,量及伴随的症状等。
2、注意观察呕吐与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注意全身症状及大小便和腹部情况,如发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反应迟钝,呕吐物混有血液,尿酮体阳性等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尿酮体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饮食调理:
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品种多样、少食多餐为原则。必要时随孕妇喜好选择食品。忌食辛辣油炸、肥甘厚味及生冷之品。
饮食建议:
1、脾胃亏虚患者宜多食健脾益气的食物,如鱼类、瘦肉、桂圆、莲子、大枣、山药、牛奶、鸡蛋等,可食山药生姜肉片、白术鲫鱼粥等。
2、肝胃失和的患者应清肝和胃,宜食水果蔬菜,如金橘、橙子、苹果、柚子、萝卜等,可食陈皮苏梗生姜汤、生姜乌梅汤等。
3、气阴两虚的患者宜食补气养阴之品及新鲜水果,如蜂蜜、乳品、鱼类、银耳等。
4、可以多吃一些酸味或较干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等,减少孕吐。
5、用餐前可以吃点咸的食物,增加食欲。适当增加饮水量,防止脱水。鼓励患者进食,以扶助正气。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肥甘、辛辣、煎炸、硬固之品,如冰糕、肥肉、蛋糕、辣椒、坚果等。
2、忌烟、酒、茶、咖啡、薄荷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引发呕吐。
3、呕吐剧烈的患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来补充营养。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因此注意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孕期饮食调护,增强体质等,可控制疾病发生。
1、调摄精神,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和舒畅的心情,避免不良情志刺激而诱发呕吐。
2、慎起居,适寒温,防劳倦。
3、注意饮食调摄,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少食生冷、油腻、辛辣、煎炸之物,戒烟酒,并注意饮食卫生。
4、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活动,可选择保健操、散步等方式,以增强体质。
5、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自我调护的方法,如将鲜姜片含于口中,或者在饮水或饮牛奶时,冲入鲜姜汁,均可缓解恶心的症状。可用手掌自上向下按摩胃脘部,反复进行,每日数次,以增强脾胃功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