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疾病英文名称: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gan...
养生
疾病名称: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
疾病英文名称: hemolytic streptococcus gangrene
疾病概述: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hemolytic streptococcus gangrene)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急性严重性化脓性坏疽。患者可有高热,局部组织糜烂、坏死、溃疡甚至腐败脱落等表现,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或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高热,局部红肿热痛、水疱、大疱、组织坏死
主要病因: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查、组织病理检查、肝肾功能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血沉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并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急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是一种感染性皮肤病,但目前尚无权威性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皮肤损伤、免疫力低下人群相对好发。
病因-总述: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主要是因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并迅速繁殖生长,向深部浸润,引起皮下血管阻塞,导致皮肤及筋膜等组织发生坏死所致。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1、皮肤存在外伤、针刺、虫咬、擦破或抓伤等损害;
2、皮肤卫生情况较差;
3、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或其他影响机体免疫力的疾病;
4、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5、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症状-总述: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多发生在四肢,常可出现高热、局部红肿热痛,并逐渐发展为皮肤组织糜烂、坏死、溃疡,甚至腐败脱落等情况。严重患者还可出现全身中毒等情况。
症状-典型症状:
初期,局部皮肤发生境界清楚的痛性红色肿胀,表面紧张光亮,同时伴有高热、器官衰竭等严重全身症状。一段时间后,患部变成暗红色或青灰色,其上出现水疱或大疱,下部发生不规则的出血性坏死,水疱破后,呈现出境界清楚的组织糜烂、坏死等坏疽表现。损害可不断扩大,导致患处皮肤麻木,可有坏死黑色焦痂,甚至发生组织腐败脱落。
症状-并发症:
多数患者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可发生败血症、多器官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危急病变。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持续不降的高热症状;
2、发生意识模糊、昏迷、休克等情况;
3、创口突发剧烈疼痛;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
2、出现水疱、大疱等皮损;
3、病情不断加重 ,出现组织坏死、溃疡、糜烂;
4、伴局部疼痛或皮肤麻木;
5、出现局部组织腐败脱落;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危急、症状严重患者,应立刻于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及时到皮肤科、普通外科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
3、建议患者不要在快要就诊时自行滥用一些外用的涂抹药物,以免影响医生对体表坏疽进行观察。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坏疽的?具体的位置在哪里?
2、这肿情况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3、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4、近期受过什么外伤或冻伤之类的损害吗?
5、坏疽部位有没有臭味、颜色变化、渗液、水疱等?
6、您有发热、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吗?
7、您有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吗?
8、平时生活习惯怎么样,抽烟喝酒吗?抽烟喝酒多久了?每次的量有多少?
9、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0、以前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11、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发生坏疽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8、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9、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局部红斑、疼痛,并逐渐发展为皮肤组织坏死、溃疡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首先观察患处了解损害的大小、颜色和形态,并注意局部有无红肿、水疱、糜烂、黑痂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
2、触诊
通过触摸皮肤了解有无触痛、感觉异常等表现。有时还会检查有无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通过观察白细胞变化情况来了解感染情况,并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2、病原体检查
医生可能会取患者部分血液或患处的组织、渗出液等进行培养检测,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其他
有时医生还需进行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血沉等检查,来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脏器损害情况。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会取部分患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帮助判断感染的情况以及组织病变坏死的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高热,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出现水疱、大疱,并逐渐发展为组织糜烂、坏死、腐败脱落的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查、病理检查等多项辅助检查结果,通常可以确诊。
治疗-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控制病情极为重要,并可及早进行广泛的切开清创及支持治疗,必要时还需通过手术方法切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加重。
治疗-一般治疗:
医生会积极给予患者补液、吸氧以及营养支持,以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并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需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缓解病情。常用治疗药物有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清创术
早期切开、彻底清创,对本病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控制感染,防止坏疽扩散,促进组织愈合。
2、植皮手术
对于皮肤坏死面积较大者,可能需要植皮治疗来修补局部皮肤损伤。
3、截肢手术
在坏疽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患病部位,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得到控制,损害逐渐减轻,疾病痊愈。但若病情严重,发生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急情况,可能会影响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病情严重,可引起皮肤组织坏死,若病情严重可能还需进行截肢治疗。
2、部分患者全身中毒情况严重,可出现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相关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宜患者需要保护好患处的皮肤,避免再次受到损伤,同时需要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截肢患者应积极面对生活。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截肢的病人可出现幻肢痛,即主观感觉已截掉的肢体仍然存在,且有剧痛,此时患者应接受已被截肢的现实,并且积极面对,消除忧虑、恐惧和幻觉。
2、护理要点
对疼痛不能缓解且应用止痛剂间歇期的患者,家属可帮助其转移注意力,如谈心、娱乐及精神放松等方式。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在医生指导下对伤肢进行理疗、按摩和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肢功能。
2、勿穿紧身衣物、紧身的裤袜、皮带、牛仔裤或鞋子,防止阻碍血液循环。
3、保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患者保持平稳心态。
4、规律作息,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
5、对于对扩大创面或截肢者,家属可协助其改变体位,以减轻因肌肉牵拉、外部压力和肢体疲劳引起的疼痛。
6、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维持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促进创口恢复。
日常-病情监测:
术后注意监测体温、血压、呼吸的变化,观察创口恢复情况,若出现切口感染、化脓等异常时,要立刻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日常-术后护理:
1、严格遵循医嘱定期换药消毒,避免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
2、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切口愈合。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饮食调理: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应注意保持营养供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摄入,以免影响伤口恢复。
饮食建议: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饮食禁忌:
1、戒烟、限酒。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
预防措施: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包括积极治疗或控制原发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1、如果患有糖尿病,请配合医生控制血糖。
2、加强劳动保护教育,避免受伤,受伤患者要及时彻底清创,避免感染。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保持皮肤干净清洁。
4、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需要遵照医嘱定期复查,检测身体状况。
5、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