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头状瘤疾病概述: 乳头状瘤是病理学的一个概念,为上皮来源的肿瘤。其在皮肤表皮发生,由中...
养生
疾病名称: 乳头状瘤
疾病概述:
乳头状瘤是病理学的一个概念,为上皮来源的肿瘤。其在皮肤表皮发生,由中心向外生长,形状如同手指或者乳头状突起。乳头状瘤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常见的部位有鼻腔、外耳道、咽部乳腺等组织器官。其多为良性肿瘤,但仍有恶变和治疗后复发的潜在危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肿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形如手指或者乳头状的突起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组织病理学检查、X线、CT、磁共振检查、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 积极治疗有助于预防恶变,避免因肿瘤生长阻塞或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关并发症。
临床分类:
乳头状瘤发病的部位比较多,根据发病的人体部位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多数情况为单侧病变,少数为双侧,初期翻性乳头状瘤只有一个原发部位,晚期会发展到多个部位。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常伴有鼻塞、流鼻涕、嗅觉异常等情况,随着肿瘤的扩大,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2、外耳道乳头状瘤
常发生在外耳道外段皮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肿瘤变大充满耳道时就会听力受阻、外痒等感觉,挖耳的时候会出现出血、挖出肉块样物质,需要及时加以治疗。
3、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新生儿,但以10岁以下儿童和成年人多见。发生在儿童的乳头状瘤常为多发性,生长较快,易复发。成人喉乳头状瘤多为单发,有恶变倾向。
4、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发病不明显,没有异样感觉,一般都是做胃部相关检查的时候发现。
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发生在导管上皮,一般产后妇女为高发人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一般都为良性。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
流行病学-发病率:
乳头状瘤因其发病部位不同,疾病的流行病学不同,故目前尚无统一的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儿童较成人多见。
病因-总述:
乳头状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此外,还可能与环境因素、炎症刺激、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患者存在容易感染HPV的相关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1、如经常挖鼻、挖耳等不良习惯,可使局部皮肤因外界刺激而造成抵抗力降低,从而易感染病毒。
2、频繁性生活频繁,容易使阴道黏膜受损,从而利于HPV入侵。
3、家人或本人患有乳头状瘤、尖锐湿疣或皮肤疣病。
症状-总述:
乳头状瘤可无任何症状,症状的程度取决于乳头状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及多发情况;肿瘤较大时压迫或阻塞器官出现相应症状。但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患者往往会出现相关部位的不适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一般为单侧鼻腔发病,症状主要为鼻塞,呈进行性加重;流黏脓涕时带血;偶有头痛和嗅觉异常;随肿瘤扩大和累及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常同时伴有鼻窦炎和鼻息肉,可能与肿瘤压迫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有关。
2、外耳道乳头状瘤
早期症状为挖耳时易出血,当肿瘤充满外耳道时有阻塞感或听力减退。耳道有多发或单发、带蒂或无蒂、大小不等棕褐色桑甚样肿物,触之较硬。血供差时可部分自行脱落。
3、喉乳头状瘤
成年型者病程发展较缓慢,常见症状为进行性声嘶,肿瘤大者甚至失声,亦可出现咳嗽、喉喘鸣和呼吸困难。儿童型者常为多发性,生长较快,声嘶进行性加重,甚至失声,易发生喉阻塞。间接喉镜和纤维喉镜检查可见肿瘤呈苍白、淡红或暗红色,表面不平,呈乳头状增生。儿童患者的基底甚广。成人者以单个带蒂较为常见,可发生于声带、室带及声门下区,亦可蔓延到下咽及气管。
4、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多无症状,少数较大的乳头状瘤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偶尔可发生大出血。
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本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多以无痛性乳头溢液就诊,溢液多呈血性,少数呈棕色浆液性,时有时无,具有间歇性。部分患者可触及乳房部肿块。
症状-并发症:
若肿瘤生长阻塞或压迫周围组织,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喉乳头状瘤可由于肿块较大造成声门和气管受压而发生气道阻塞。患者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形状如同手指或者乳头状的突起;
2、伴鼻塞、流涕、嗅觉异常;
3、伴耳朵发痒、耳闷耳痛、听力减退;
4、伴声音嘶哑、咳嗽、喉喘鸣、呼吸困难;
5、伴吞咽困难;
6、伴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可到医院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乳头状瘤的患者一般可到肿瘤科就医咨询。
2、根据其不同的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相关症状,患者还可到相应的科室就诊。如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食管乳头状瘤等,可到耳鼻喉科就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到乳腺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有哪里不舒服?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怎么发现自己存在这种病变的?都进行过哪些检查?
3、感觉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4、有没有与HP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
5、有没有经常掏耳朵等外伤炎症刺激?
6、既往有过什么疾病?都进行过哪些治疗?
7、亲属中有人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主要由什么原因导致?
2、病情严重吗?有无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此外,不同部位发生的乳头状瘤根据其特点,还会进行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和(或)触及患者发病部位,以初步了解病情。
检查-病理检查:
病理是乳头状瘤诊断的金标准,用以与恶性肿瘤和其他良性肿瘤相区分。通常会在上述电子喉镜、聵内镜下同时活检取病理标本。
检查-其他检查:
鼻内镜、耳内镜、电子喉镜、食管镜、气管镜检查等相应内镜可以直观看到鼻及鼻窦口、外饵咽喉及食管气管的新生物,有助于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选用X线、CT、磁共振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来协助确定病变部位,了解病变范围及骨质的破坏情况,以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诊断-诊断原则: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乳头状瘤的主要方式。此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病史、相关症状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来寻找病因、进一步明确病情。
治疗-治疗原则:
乳头状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临床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因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故应积极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尽管手术治疗是乳头状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术后易复发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目前药物治疗也逐渐运用于临床。有报道称,应用干扰素和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喉乳头状瘤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
治疗-相关药品:
干扰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旦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较小的肿瘤可在内镜的辅助下进行摘除,还可应用一些技术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治疗的彻底性。如喉镜下应用CO2激光切除肿瘤是喉乳头状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治疗-其他治疗:
如外耳道乳头状瘤进行冷冻治疗或激光治疗,可有助于减少复发。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多为良性肿瘤,但仍有恶变和治疗后复发的潜在危险。早期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仍有恶变的可能。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术后,有获得临床治愈的可能。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本病较易复发。
日常-总述:
乳头状瘤的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求达到良好预后。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患者如果对乳头状瘤的良恶性不清晰的话,则会有恐惧疾病、过度忧虑的心理压力。
(2)目前手术是治疗乳头状瘤的主要方式,对手术过程不了解的患者可能会对手术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同时也可能对术后是否存在后遗症、肿瘤是否会复发存在一定的担忧。
2、心理护理
(1)患者可自行查询或是想医务人员咨询疾病的知识,了解该病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增加治疗的信心,减轻负面的心理影响,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2)家属也应对患者加以鼓励支持,及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恐惧、抑郁等情绪,应及时排解,和患者应一同做一些游戏,患者其紧张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建议不要过度的卧床休息,也不要过度的劳累,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该休息时休息。
2、坚持锻炼,以增强自身的体格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如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习剑以及游泳等活动项目,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3、平时应注意个人的卫生清洁,以预防感染。
4、挖鼻、挖耳动作应轻柔,适当减少挖鼻挖耳频率,以减少皮肤刺激,避免病毒感染。
饮食调理:
乳头状瘤的患者通常需根据其具体癌种以及治疗方法,来选择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以促进疗效,改善预后。
饮食建议:
1、饮食要尽可能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应多样化、搭配合理。
2、少量多餐。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3、多吃蔬菜与水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番茄、薯类、猕猴桃等)、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苡仁、牛奶、鸡蛋等食物。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预防措施:
以下方式可能会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合理饮食,避免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少吃腌制食物。
3、避免吸烟、酗酒。
4、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病毒感染。
5、避免用力挖耳、挖鼻等不适当地刺激及损伤。
6、合理性生活,避免性生活过于频繁。
7、家族或既往乳头状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病史者,应定期体检,注意观察有无可能与本病相关的症状,以早发现、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