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疾病英文名称: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
养生
疾病名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疾病英文名称: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DCIS
疾病别名: 无浸润性导管原位癌
疾病概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是指乳房导管基底膜内的恶性细胞增殖,主要局限于乳腺导管内。一般表现为可触及的肿块或血性乳头溢液。DCIS有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但大多数DCIS可能不会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乳房
常见症状: 乳房肿块、血性乳头溢液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乳腺钼靶X线摄片、超声检查、MRI、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不经治疗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浸润性癌,应及时进行诊治,并定期复查。
相关中医疾病: 乳岩
临床分类:
无明确临床分类,根据组织病理学类型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我国尚无权威数据信息。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尚无明确的好发人群相关结论。
病因-总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生物学性和自然病程仍不完全明了,病因也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未育、首次分娩为高龄、乳腺致密等。
病因-危险因素:
可能得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家族史;
2、未育;
3、首次分娩为高龄;
4、乳腺致密。
症状-总述:
大多数患者一般表现为可触及乳房肿块和血性乳头溢液,佩吉特病是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另一种形式,可表现为乳头皮肤湿疹样改变伴血性乳头溢液。
症状-典型症状:
1、可触及的肿块
通过自我检查发现乳房出现肿块,质地较硬,因与周围组织粘连,所以不易推动,按摩包块时没有滑动感。
2、血性乳头溢液
血性溢液是乳头溢液的一种,溢液表现为鲜红色、咖啡色、淡黄色、褐色等不同的颜色。
症状-病情发展:
研究者认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是浸润性导管癌的前兆,不经治疗最终可能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
症状-并发症:
目前尚无明确的并发症相关资料。
症状-伴随症状:
可伴有乳头改变,如乳头皮肤湿疹样改变,早期时常为一侧乳头瘙痒、变红,继而变为粗糙、增厚、糜烂、局部有痂皮、脱屑或渗出物,病变可逐步累及乳晕皮肤。
就医-门诊指征:
1、发现可触及的乳房肿块;
2、发现乳头溢液;
3、发现乳房皮肤改变
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发现乳房肿块和血性乳头溢液时可到乳腺外科就诊。
2、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可到肿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胸部的衣服,以及易于穿脱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是否曾就诊过?曾接受过什么治疗?
2、您的症状持续多久了?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您现在月经情况怎么样?
4、您的母亲、外祖母或家中其他人有过乳腺癌的病史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个病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2、这个疾病要怎么治疗?需要家属陪同么?
3、我这个病能不能治好?需要多久?会不会复发?
4、这个疾病会遗传给后代么?
5、治疗费用高么?哪些治疗在医保范围内?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发现乳房有包块、血性溢液或乳头皮肤改变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选会询问患者病史,然后对患者做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房超声、MRI、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断疾病危险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乳房视诊及触诊,检查乳头是否有湿疹样改变、血性乳头溢液及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
检查-病理检查:
穿刺活检是获取DCIS组织学诊断的手段,是有创检查。一般情况下,确定乳房肿块性质时需要进行乳房穿刺活检。在术前需行局部麻醉,然后在B超辅助定位的同时,用粗针、细针或空心针刺入病变部位取出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依据中国女性乳腺特点,应完善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乳腺MRI检查。
1、乳腺钼靶X线摄片
多数表现为微小钙化灶,部分表现为微小钙化灶伴肿块影或致密影。
2、超声检查
当钼靶X线检查模棱两可时,可进行超声检查。
3、MRI检查
医生可通过MRI检查观察是否有病变真相,也能测量病变区域的信息。
诊断-诊断原则:
乳腺钼靶X线筛检通常是DCIS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几乎所有的DCIS都由乳腺X线检查确诊。在X线检查为阴性时,可通过超声及MRI检查诊断DCIS。穿刺活检可获取DCIS的组织学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治疗目的是切除肿瘤病灶并防止疾病复发,医生会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的结果及患者的意见决定手术方式和下一步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包括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术后可予局部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以减少患者的复发率。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健康的体重、有规律地参加体力活动、调整膳食结构、戒烟戒酒等。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每年可进行1次精神状态评估。
治疗-药物治疗:
1、内分泌治疗
接受保乳手术、保乳手术加放疗及绝经后DCIS术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降低复发的风险。长期内分泌治疗可出现血脂异常、骨丢失、骨质疏松、子宫内膜增厚及老年性阴道炎等不良反应,应定期随访管理,及时治疗。
2、靶向治疗
尚无明确的结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意见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相关药品:
他莫昔芬、雷洛昔芬、曲妥珠单抗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可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的结果决定手术方式,或参考VNPI评分(对DCIS按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手术切缘和肿瘤细胞核分级4个方面综合考虑)决定。手术方式包括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乳房切除术为全乳切除,保乳手术仅切除肿块部位。
治疗-放化疗:
1、对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术后患者,目前尚无明确的化疗药物的疗效结论。
2、术后可辅助放疗降低患者的同侧复发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放疗方案。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部分患者会进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大多数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能不会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预后良好。仍有晚期复发的风险。
预后-危害性:
1、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有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的风险。
2、患者术后的形象问题、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引起的不适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患者情绪抑郁、焦虑。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需及时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达到临床治愈,症状得到缓解。
预后-复发性:
本病有复发风险。
日常-总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均衡饮食。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术后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以便尽早发现肿瘤复发,尽早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术后,由于对手术效果不了解、对肿瘤是否复发有担忧,常出现焦虑及抑郁的情绪。
2、心理护理
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及时调整。可以通过运动、与家人沟通等方式缓解自身的情绪症状。若症状严重、无法自行调节,则需要到精神科就诊。
日常-生活管理:
1、不吸烟、避免吸二手烟。
2、保持理想体重,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期卧床。
3、适当运动。可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
日常-病情监测:
当患者出现新发肿块、骨痛、胸痛、持续性头痛、呼吸困难或腹部疼痛等症状时,须警惕复发,应立即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建议患者定期随访,术后(或结束辅助化疗后)第 1~2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3~4年每4~6个月随访1次,第5年开始每年随访1~2次。具体复查频率可听从医生的安排。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及家属需观察患者的患侧肢体有无肿胀,是否出现皮肤颜色发紫、温度下降等提示血液循环不良的体征,并及时和医生沟通。
2、术后患者应根据医生要求进行上肢训练,加快功能恢复,如术后第1天,做一些简单的握拳动作,2、3天开始做曲肘的动作等。具体的训练计划可以咨询医生,进行适合自身病情的训练。
饮食调理: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术后治疗期间常伴随一些疾病,如血脂异常、心功能异常、骨质疏松等,患者需控制体重,均衡饮食。
饮食建议:
1、增加多种水果、蔬菜摄入,选择全谷物或高纤维食物。
2、每周至少吃2次鱼,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比如鸡胸肉、三文鱼等。
饮食禁忌:
1、限制胆固醇、酒精和糖的摄入。
2、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不要大量饮酒。
4、少吃熏烤、腌制的食物。
预防措施: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没有相应的疫苗和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早期的筛查来尽可能预防和发现疾病。
1、健康饮食,戒烟酒,坚持运动。
2、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了解乳房动态变化。
3、尽量减少雌激素的应用。
4、定期进行体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