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别名: 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概述: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腋...
养生
疾病名称: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别名: 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概述: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也称为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发病可能与上肢体位改变、强力活动、血管内置入导管、注入刺激性药物、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和浅静脉曲张。本病可选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发病部位: 上肢
常见症状: 上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浅静脉曲张
主要病因: 上肢体位改变、强力活动、血管内植入导管、注入刺激性药物、放射治疗等
检查项目: 血D-二聚体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造影
重要提醒: 本病可能导致肺栓塞、上肢组织坏死等情况出现,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为罕见,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仅占4%。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原发性以健康青年男性多见,继发性常发生于静脉插管、静脉置管等医疗操作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致病原因一般为上肢体位改变或强力活动造成血管受压,继发性病因较多,可能与血管内置入导管、注入刺激性药物、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原发性
由于解剖异常,如胸廓出口压迫综合征,锁骨下静脉穿过肋锁筋膜韧带、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突出的斜角肌结节等压迫。当上肢激烈活动,过度外展牵拉如打球、游泳、举重、拉杠等诱因,均可使锁骨下静脉损伤而致血栓形成,也称挫伤性静脉血栓形成。
2、继发性
致病因素较多,如静脉内导管置入、介入导丝及药物刺激、乳腺癌根治术、腋窝转移性癌肿、腋窝和锁骨上下区放疗等均可继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妊娠、口服避孕药、心力衰竭、血透等均可诱发血栓形成。
症状-总述: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和浅静脉曲张。患者在发病前常有上肢激烈活动、用力拉伤、过度外展、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等病史。
症状-典型症状:
上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和浅静脉曲张是四大主症。
1、上肢肿胀
上肢肿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而以近侧较为严重。
2、疼痛
疼痛可与肿胀同时出现,或者仅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剧,有时可扪及条索状、有触痛的血栓静脉。
3、皮肤发绀
约有2/3的患者因静脉淤血,患肢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改变。
4、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多在1-2天后形成,以肩部和上臂最明显。
症状-并发症:
1、血栓可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2、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患肢的沉重、胀痛、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等。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血管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近期有没有做过手术?什么时间做的手术?当时为什么做手术?
5、您现在是妊娠状态吗?
6、您上肢受过伤吗?
7、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8、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9、您有没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
10、您平时吸烟、喝酒吗?量大吗?
11、您家里人有和您相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确诊吗?能治好吗?
2、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进行血D-二聚体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造影等检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可以看到患者的患处肿胀、皮肤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改变,有疼痛感受,活动上肢时加剧。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性较高,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观察临近颈内静脉的情况。
2、静脉造影
静脉造影准确率高,是诊断短节段血管狹窄和网状结构最精确的检查,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目前仍是诊断的“金标准”。缺点是有创、造影剂过敏、肾毒性以及造影剂本身对血管壁的损伤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询问患者近期有无上肢过度活动、受压或是医疗操作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D-二聚体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急性血栓形成而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对于存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可尽早拔除导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者,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症状不改善、仍有患肢疼痛、肿胀和发绀者,应考虑做手术治疗。因为受第1肋压迫者,应做压迫段肋骨切除和受压静脉段松解术。若静脉有短段狭窄或闭塞,同时合并上肢静脉高压,可行静脉补片成形术或静脉腔内成形术。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1、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
2、溶栓治疗
包括尿激酶、重组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巴曲酶等。
3、其他药物治疗
(1)静脉活性药:包括七叶皂苷类、黄酮类等,七叶皂苷类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黄酮类(如地奥司明)具有抗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作用,从而改善症状。
(2)类肝素抗栓药物:如舒洛地特,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同时具有保护内皮、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加曲班、利伐沙班、尿激酶、重组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巴曲酶、地奥司明、舒洛地特。
治疗-手术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没有缓解、影响患肢功能,可选择手术治疗。
1、第1肋切除和静脉松解术
医生会切除部分肋骨,达到松解静脉的目的。常用的方式为经锁骨下途径。
2、静脉取栓和成形术
医生阻断血栓段后,沿静脉纵轴方向切开,后切除血栓,如果回流不畅,可用球囊取栓导管或取栓钳取尽剩余血栓。如果静脉管腔狭窄,也可做补片成形术。
3、锁骨下静脉转流术
如果锁骨下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可做各种静脉转流术,如锁骨下-上腔静脉搭桥术、锁骨下-颈外静脉转流术等。
4、其他
也可通过手术置入上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等急性症状,几天或几星期或可自行缓解,但尚难达到完全复原。经过积极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肢肿胀、疼痛等,影响上肢组织血供,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上肢组织坏死、肺栓塞等情况出现。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
预后-后遗症:
部分患者残留后遗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酸痛,或者是活动后出现肿胀和疼痛。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对疾病不了解,担心疾病康复情况,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压力较重等。可向医护人员咨询或自己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疾病相关信息,减少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若不能坚持,对治疗效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2、患者应该自己多注意观察,若出现出血不凝固的征兆,如皮肤出现不明原因淤青等,请及时停药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接受非手术治疗患者应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手术治疗患者一般术后继续使用1-3个月就可以不再使用。
2、除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抬高患肢外,平时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特别是上肢活动。
3、生活中尽量避免长期压迫某侧肢体。
日常-病情监测:
1、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水肿情况。
2、溶栓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痛、血压或呼吸的异常变化等。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若患者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突然咳嗽等不适情况,有可能是出现肺动脉栓塞,请尽快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1、体位和活动
术后患者肢体抬高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尽量在手术24-48小时后下床行走,应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以免静脉血栓形成。
2、正确保持加压包扎状态
术后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加压包扎,患者不要随意将压力放松,并且注意观察弹力绷带包扎效果。如果患肢末端出现肿胀、疼痛、皮温降低、颜色苍白或发绀等,可能是由于绷带包扎过紧引起,应及时联系医生,松开绷带重新包扎。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及低脂食物,并保持饮食健康均衡,搭配适当。
饮食禁忌:
1、患者忌食油腻、肥甘、辛辣食品。
2、不要过量饮酒、吸烟,否则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众多,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以下方式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1、避免长期服用激素。
2、因各种因素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以穿弹力袜、进行气压治疗或者多按摩肢体。
3、上肢受伤后及时至专业机构就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