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疾病英文名称: postoperative reflux gastrit...
养生
疾病名称: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
疾病英文名称: postoperative reflux gastritis
疾病概述: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postoperative reflux gastritis)主要是指经过胃手术后,患者出现上腹部烧灼样疼痛、恶心、呕吐混杂胆汁的食物等不适。患者常因餐后上腹疼痛加重,呕吐后疼痛不能缓解。胃黏膜病理活检是诊断反流性胃炎最重要的步骤。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改善本病预后的主要措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上腹痛、胆汁性呕吐
主要病因: 在进行胃手术后,可能会造成幽门防御胆汁反流机制失常、十二指肠液反流等,从而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出现反流性胃炎
检查项目: 血常规、24h胃内pH值监测、胃-食管闪烁显像、24h胆红素监测、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需要行胃部手术的患者,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且在进行胃部手术后,应注意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定期复查。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暂无本病相关流行病学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进行胃手术的患者。
病因-总述:
正常胃黏膜表面有一层黏液,对氢离子具有屏蔽作用,使胃酸只停留在胃腔。在进行胃手术后,可能会造成幽门防御胆汁反流机制失常、十二指肠液反流等,从而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出现反流性胃炎。
病因-基本病因:
1、幽门防御胆汁反流机制失常
当幽门防御胆汁反流机制失常时,胆汁反流入胃、甚至进入食管。反流入胃的胆汁酸破坏了胃黏膜表面黏液层屏障功能,引起胃黏膜组胺释放,胃黏膜通透性增加,胃黏膜的氢离子、钠离子逆向扩散增加,黏膜水肿,黏膜内酸中毒,黏膜滋养性缺血,产生反流性胃炎。
2、十二指肠液反流
有研究十二指肠液对胃黏膜损害作用比单纯胆汁更强。
3、其他
胰液的磷脂酶A水解胆汁中的卵磷脂生成溶血卵磷脂。胆汁酸和胰蛋白酶激活这个反应。溶血卵磷脂经磷脂酶再水解,生成甘油磷酰胆碱和脂肪酸,而后这一反应被胆汁酸抑制。溶血卵磷脂有很高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胃黏膜屏障损伤作用,在胃溃疡、复发性胃溃疡、 应激性溃疡、胃切除后病人的胃液中,溶血卵磷脂浓度比正常胃液中溶血卵磷脂浓度升高10倍,因此溶血卵磷脂可能在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症状-总述: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上腹痛和胆汁性呕吐。患者常因餐后上腹疼痛加重,呕吐后疼痛不能缓解,进而减少摄食,最终可导致体重减轻和贫血等。
症状-典型症状:
1、上腹痛
主要是上腹部或胸骨后持续性烧灼样疼痛,患者的感受可俗称为“烧心”,疼痛在进食时加重,早晨较重,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使用抗酸剂对缓解腹痛症状无效。
2、胆汁性呕吐
胆汁性呕吐是指呕吐物混杂胆汁和胃内容物。患者常觉得呕吐之后口中是苦的,呕吐物呈绿色。
症状-并发症:
1、部分患者因胃内容物经常反流到咽喉部,可引起咽喉部症状,如慢性喉炎、发音困难、咽喉痛、牙周炎等。
2、反流可导致许多肺部疾患,如支气管炎、慢性咳嗽、 吸入性肺炎等。
3、部分患者因腹痛、呕吐而减少摄食,可造成体重减轻、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上腹疼痛或胸骨后疼痛;
2、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不适症状;
3、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腹部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做胃镜检查,建议早晨空腹去挂号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除了烧心等症状以外还有其他不适吗?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4、您最近做过胃部的手术吗?
5、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6、您去其他医院治疗过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能确诊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24h胃内pH值监测、胃-食管闪烁显像、24h胆红素监测、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体型、状态以及呕吐物,触及患者的腹部以检查其是否存在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2、24h胃内pH值监测
胆汁及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呈碱性,可与胃酸中和引起胃内pH值的改变。临床上通常用胃液pH值来区别是胆汁反流,还是十二指肠液反流。
检查-病理检查:
胃黏膜病理活检是诊断反流性胃炎最重要的诊断步骤。可在胃镜下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标本镜检显示壁细胞少见、浅表溃疡形成、出血、黏膜萎缩、慢性炎症伴淋巴细胞浸润。
检查-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反流性胃炎胃镜表现胃体或残胃黏膜红色、充血水肿、组织脆弱、接触容易出血、散发浅表溃疡,胃镜下可以见到黏膜下血管襻。
2、24h胆红素监测
胆红素是由肝脏产生的人体正常的代谢产物,通过胆汁排泄,当发生胆汁反流时,胆红素也随胆汁进入胃或食管。将可以检测胆红素特异性波长的分光光度计置入胃内,通过检测食管和胃内胆红素的吸收峰(450~470nm),可以定量检测胆汁反流。但该检查价格昂贵,且易受胡萝卜等吸光度与胆红素相近的食物的影响。
检查-影像学检查:
胃-食管闪烁显像能测到放射性标记试餐的反流,敏感性与特异性约90%。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上腹痛、胆汁性呕吐等本病临床常见症状,结合胃手术史,胃镜以及胃-食管闪烁显像等相关检查,一般能够做出诊断。其中,胃黏膜病理活检是诊断反流性胃炎最重要的步骤。
诊断-鉴别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也可出现腹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早饱等症状,不少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但胃镜检查无任何异常。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症状可自行改善。对于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伴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有消化道出血和(或)小细胞性贫血的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
可促进胃十二指肠的蠕动,加速胃排空,减少碱性消化液反流。常用莫沙必利、西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2、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除了抵御胆汁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外,还可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常用药物有硫糖铝、熊去氧胆酸等。
3、考来烯胺
理论上讲,结合胆汁酸的一些药物如考来烯胺,是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一个合理的选择。但在临床考来烯胺治疗反流性胃炎随机、双盲试验,与安慰剂相比无差异。
治疗-相关药品:
莫沙必利、西沙必利、多潘立酮、硫糖铝、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
治疗-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Roux-Y胃空肠吻合加迷走神经干切断术、空肠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段端端吻合治疗反流性胃炎取得卓著的治疗效果。
1、Roux-en-Y形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加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目的是防止碱性消化液反流,有助于缓解症状,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伴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有消化道出血和(或)小细胞性贫血的反流性胃炎患者。
2、空肠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段端端吻合术
有助于分流消化液,减少反流,可明显缓解症状,用于治疗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伴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有消化道出血和(或)小细胞性贫血的反流性胃炎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预后一般与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等治疗干预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干预,病情逐渐进展,可能会引起慢性喉炎、发音困难、咽喉痛、牙周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 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因腹痛、呕吐而减少摄食,可造成体重减轻、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严重影响其生活,甚至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预后-自愈性:
反流性胃炎的病人中部分症状可自行改善。
预后-治愈性:
临床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可改善症状,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日常-总述:
日常注意进行良好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症状,促进机体恢复,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夜间休息时,可将床头垫高15~20cm,并将上臂自然垂放在躯体两侧,以减轻胃液反流。
2、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在情绪波动时进食。
3、适量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
4、注重体重管理,肥胖患者应该减肥,以减轻腹腔压力。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治疗后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有无缓解,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术后切口是否愈合良好。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治疗。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医生可能会为患者留置引流管,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弯曲。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患者的饮食尽量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每日定时吃饭,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容易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并且在进食时,注意细嚼慢咽。
2、患者可以少食多餐,要清淡,以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3、家属应该准备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提高患者的食欲,并且尽量采用煮、炖、汆、烩、蒸的烹调方式。
饮食禁忌:
1、患者应戒烟、戒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或者浓茶、咖啡、辣椒、花椒、咖喱等。
3、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在平时烹饪炒菜时,尽量避免使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并且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4、患者要避免坚硬及粗糙的食物,保护胃黏膜。
5、患者要少吃熏制食物、烧烤食物。
预防措施: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其病因,具体措施如下:
1、若患者做过胃部的手术,一定要遵医嘱定期检查。
2、若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