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手癣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manus疾病别名: 鹅掌风疾病概述: 手癣(tinea...
养生
疾病名称: 手癣
疾病英文名称: tinea manus
疾病别名: 鹅掌风
疾病概述:
手癣(tinea manus)是指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手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累及指间、手掌,严重时可波及手背及腕部。手癣初起的损害往往在手部的一侧,也可传播到对侧。手部可出现水疱、脱屑、皮肤粗糙增厚等病变,有时掌部粗糙、脱皮、开裂如鹅掌,故俗称“鹅掌风”。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手部
常见症状: 手部红斑、水疱、鳞屑、瘙痒
主要病因: 皮肤癣菌感染手部皮肤所致的疾病
检查项目: 真菌镜检、真菌培养
重要提醒: 手癣经过积极的治疗可治愈,治愈的关键在于坚持用药,如长期不规范用药,容易反复发作。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手癣在临床上可分为水疱鳞屑型、浸渍糜烂型(也称为间擦型)和角化过度型(又称角化增生型),临床上这 3 种类型往往同时存在。
1、水疱鳞屑型
多由须癣毛癣菌引起。
2、浸渍糜烂型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3、角化过度型
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少数为絮状表皮癣菌。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皮肤直接接触手癣患者的患处,可引起真菌传播,或者用手搔抓足癣、股癣和头癣等处引起自身传播。
2、间接传播途径是与患者共用毛巾或手套等物品。
流行病学-发病率:
手癣是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别。
2、以中青年为主,其中体力劳动者比例较高。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多发,夏季由于气候炎热、潮湿,其发病率升高。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手癣是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
病因-总述:
手癣为皮肤癣菌感染所致,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其中致病菌以毛癣菌属为主,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和指间毛癣菌(属于须癣毛癣菌)。手癣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病因-基本病因:
皮肤癣菌一般只侵犯皮肤的角质层,可产生角蛋白酶从而分解角质层里的角蛋白,从而导致出现皮肤症状。有的人接触了这些真菌,也不一定就肯定会患病,因为皮肤是否被感染侵袭,还取决于局部皮肤的屏障功能、个体自身的抵抗力等。
病因-危险因素:
1、手经常处于潮湿状态。
2、活动量多、多汗的中青年或体力劳动者患病风险大。
3、患有糖尿病、肿瘤、免疫缺陷类疾病。
4、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
症状-总述:
本病根据皮损的形状特点分为三种类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及浸渍糜烂型。开始时常有散在小水疱发生,而后常以脱屑为主,病久者呈现角化增厚。损害多限于一侧,常始于右侧拇指、掌心以及第二、第三或第四指掌处,逐渐累及整个手掌。也可传播到对侧。可伴有手部皮肤发痒。若不积极治疗可蔓延至其他部位,导致甲癣、股癣、体癣的发生。
症状-典型症状:
1、水疱鳞屑型
好发于指间、掌心。皮损初期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领圈状脱屑。皮损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瘙痒明显。
2、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掌跖部尤其虎口处。皮损处干燥,角质明显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一般无明显瘙痒。
3、浸渍糜烂型
好发于指缝。多见于手足多汗、长期浸水者,夏季多发。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裂隙。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
症状-并发症:
1、甲癣
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表现为指甲颜色改变、增厚粗糙,甲下碎屑堆积,严重者可影响手指精细活动。
2、股癣
病原菌蔓延至腹股沟、大腿。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境界清楚的环状红斑,表面脱屑,边缘可见活动性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瘙痒显著。
3、体癣
病原菌蔓延至除头皮、毛发、掌跖、甲、腹股沟以外的部位。表现同股癣。
就医-门诊指征:
1、一侧或双侧手部出现水疱、鳞屑、角化过度或指间糜烂;
2、伴剧烈瘙痒;
3、过度糜烂,疑似合并感染,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流水;
4、伴脚、大腿或身体其它部位皮肤类似皮损;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皮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5、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第一次发现手的症状?
2、是一只手先受累?
3、是否瘙痒、疼痛?
4、您之前有手足癣或其他真菌感染?
5、您的家人有类似疾病吗?
6、您日常手部是否会长期浸水或接触碱性洗涤产品?
7、您日常手部是否多汗?
8、你有其他基础疾病吗?需不需要长期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
9、你自己都用过什么药,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我的手到底是湿疹还是手癣?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这个病会传染吗?
5、我接触过的物品其他人可以接触吗?需要消毒吗?
6、我还可以给家人做饭洗衣服吗?
7、治疗方法有哪些?
8、多久能治好?
9、是否会复发?如何预防复发?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首先观察患者手部症状,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会进行真菌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鉴定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视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双手是否有裂痕、脱屑、红斑、水疱等。医生还会仔细检查患者指(趾)甲、足部及其他部位有无真菌感染的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真菌显微镜检查
医生会取少许皮损,然后以氢氧化钾作为辅助溶液制作切片,之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下如果有菌丝或孢子即考虑为阳性。
2、真菌培养
医生会取一些皮损在培养基上培养数周,之后对培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真菌培养对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确定致病菌、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均具有重要作用。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并观察患处皮肤的皮损,通常可以作出诊断。本病应与手部湿疹、掌跖角化病、汗疱疹、掌跖脓疱病等相鉴别,真菌显微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借助真菌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鉴定等检查可以确诊。
诊断-鉴别诊断:
1、手部湿疹
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刺激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湿疹的发病率高,但是很难确定确切的病因。多数起病缓慢,表现为手部干燥,出现暗红色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真菌显微镜检查阴性。
2、掌跖角化病
多幼年发病,表现为手掌、足底皮肤对称性角化和皲裂。皮肤损害没有水疱,真菌镜检阴性。
3、汗疱疹
多发生在手掌、足底和指(趾)侧缘。皮损表现为深在的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水疱,里面含有清澈或浑浊浆液,水疱可以相互融合形成大疱,干涸后形成衣领状脱屑。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真菌显微镜检查没有菌丝或孢子。
4、掌跖脓疱病
皮损为群集分布的小脓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可融合形成“脓湖”。患者常伴有指甲顶针样点状凹陷。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手癣的类型、严重程度、并发症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清除病原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本病以外用药物为主,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口服药物。
治疗-药物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
(1)咪唑类:包括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及卢立康唑等。
(2)丙烯胺类: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
(3)其他:包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等。
(4)注意事项:单纯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起效快、费用低、安全性好。但因疗程长、药物涂布不均或病灶未能全覆盖及因涂药局部不适等因素易造成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还可因角化过度型手癣局部药物渗透性差等因素,致使疗效不佳及复发率高。对于单独外用治疗疗效不佳的角化过度型手癣及皮损泛发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口服加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
2、外用角质剥脱剂
包括水杨酸等,可联合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角化过度的手癣患者。
3、口服药物
可适用于外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反复发作、角化过度型、受累面积大、不愿意接受外用药物或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治疗-相关药品:
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卢立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
治疗-手术治疗:
无须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用药依从性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因为不能坚持用药,容易造成病情反复,进而无限延长治疗周期。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通常与是否进行及时干预、坚持用药有关。若经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2~4周。但如长期不规范用药,治疗不彻底,则病情容易迁延不愈。
预后-危害性:
1、如治疗不彻底,可表现为慢性经过或长期迁延不愈。
2、影响手的美观,还可能会引起瘙痒、疼痛等不适,影响自身的工作和日常做家务,且容易传染给他人。
3、可并发足癣、体股癣等。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积极的治疗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人可治愈,但如长期不规范用药,治疗不彻底,则病情容易迁延不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但仍有再感染可能。
预后-复发性:
1、如治疗不彻底,可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不愈。
2、可出现再次感染。
日常-总述:
手癣容易复发或再感染,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正确和足疗程用药,并做好日常生活管理。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坚持按疗程用药,不要随意中断,避免治疗不彻底或复发。
2、外用药膏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3、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日常接触的毛巾衣物等消毒日晒。
2、保持手部干燥,手部清洗后应及时擦干指间,避免手部长期浸水,避免频繁接触清水或碱性产品如肥皂、洗洁精等。
3、患处避免搔抓、热水烫洗。
4、尽量使用流水洗手及洗脸,洗脸盆与洗脚盆分开使用,避免与人共用毛巾、手套等。
5、若合并甲癣、足癣或其他癣病需同时治疗。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清淡饮食,规律饮食,建议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肥腻食物及鱼腥发物,如辣椒、酒类、羊肉、狗肉、油炸食物及虾蟹等。
2、戒烟酒。
预防措施:
手癣的预防主要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其他癣病、注意手部皮肤的保护等。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浴盆和毛巾等。
2、家庭中有皮肤癣菌感染者,应避免与其亲密接触并督促其积极规律治疗。
3、保持手部清洁干燥,沾水和出汗后立即擦干双手。
4、避免将手长期浸泡在水中,同时避免刺激性物质对手部皮肤的损伤,尽量避免接触水、肥皂、洗衣液等碱性的物质。
5、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特别是甲癣和足癣),避免用手搔抓患处。
6、有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
7、避免不合理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