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四川并殖吸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paragonimiasis szechuanensis疾...
养生
疾病名称: 四川并殖吸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paragonimiasis szechuanensis
疾病别名: 斯氏肺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病
疾病概述:
四川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szechuanensis)又称斯氏肺吸虫病,是由四川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其蚴虫在体内各处游走,引起皮下组织器官的炎症性、坏死性、过敏性、囊肿性病变。临床特征主要为皮下游走性囊肿性结节。 主要因吃生或半生的含有囊蚴的蟹、蝲蛄(别称大头虾、东北小龙虾)等水产,或误食被虫卵或囊蚴污染的食物或生水等,使人体感染四川并殖吸虫后引起。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咳嗽、胸痛、腹痛、腹泻、皮下包块
主要病因: 四川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
检查项目: 病原学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活组织检查
重要提醒: 患者应尽早就医,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分类:
根据起病时间分类
1、急性型
起病急,全身症状重。
2、慢性型
起病缓慢,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根据症状不同,还可分为腹型、皮肤型、胸肺型、脑脊髓型和其他类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病畜、病兽。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第一、第二中间宿主进行传播。其中,第一中间宿主为各种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蟹和蝲蛄。人类多因摄入含囊蚴的生蟹或蝲蛄而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本病。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四川并殖吸虫为我国独有,分布于14个省区,尤以四川最多。
病因-总述:
四川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病因为食用或饮用含囊蚴的蟹、蝲蛄、水、鼠肉、野猪肉、兔肉等,使机体感染并殖吸虫,从而导致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因人体并非四川并殖吸虫等的适宜宿主,所以在体内不能发育成熟,其童虫到处游窜,以寻找适宜的寄生场所,引起皮下组织、肺、脑、肝等脏器的损伤和病变。其主要病变为片状或带状出血坏死灶,虫体窜行所形成的隧道及酸性粒细胞性脓肿,有时在病灶中找到童虫,但从未发现有虫卵。
病因-危险因素:
1、儿童与青少年感染率较高。学龄儿童可能因接触溪蟹或蝲蛄等机会较多而患病者较多。
2、居住在四川并殖吸虫病流行地区。
3、在水产养殖区,靠捕捉溪蟹、龙虾为生的渔民,因长期接触被蟹壳、死虾污染的水及土壤,感染风险增加。
4、喜食醉蟹、常喝生水等饮食习惯,也是感染该病的危险因素。
症状-总述:
本病表现复杂多样,起病多缓慢。潜伏期可短至数日,也可长达10年以上,多为3~6个月。发病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胸痛、咳嗽、皮下包块等,如侵蚀脑组织,甚至可引起偏瘫、瘫痪、失语和偏盲。
症状-典型症状:
1、肝脏损害
部分病人在临床上可出现肝脏肿痛、肝功能异常。
2、皮下游走性结节
皮下肿块多见于胸腹部,初期边界不清,水肿状,以后逐渐萎缩,界缘清楚,直径多数在3~4cm,偶见10cm。局部可有隐痛及瘙痒,单个或多个聚集,具游走性,此起彼伏。
3、肺部症状
虫体在肺部病变与肝脏基本相同。病人可有咳嗽,痰中带少量鲜红血丝。
4、其他部位症状
蚴虫移行至脑部时,可出现头痛、呕吐、癫痫,还可伴有眼睑闭合不全、视力下降、睑下垂、复视等症状。小儿可有肺吸虫性心包炎,常有心慌、气促、咳嗽和水肿等。
症状-并发症:
1、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突发剧烈头痛,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其他
可并发支气管炎、哮喘、 肺气肿及液气胸,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就医-急诊指征:
1、头痛、呕吐、癫痫;
2、明显视力下降;
3、出现其他紧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上腹或右上腹不适;
2、皮下游走性结节,局部可有隐痛及瘙痒;
3、反复咳嗽,痰中带少量鲜红血丝;
4、眼睑闭合不全、睑下垂、复视;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本病可于感染科诊治。
2、以消化表现为主,首诊可咨询消化内科、肝病科。
3、以呼吸症状为主,首诊可咨询呼吸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是从事什么工作?在水产养殖区工作吗?
6、您最近食用或饮用过不熟的蟹、蝲蛄、水、鼠肉、野猪肉、兔肉吗?
7、您最近有没有带孩子在野外的水源玩耍过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我需要隔离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咳嗽、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活组织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可占30%~40%。
2、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本病患者粪便中可查见并殖吸虫虫卵,可以确诊。患者需要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检查。
(2)痰液检查:镜检可发现较多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夏科-莱登晶体,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免疫学检查
早期或轻度感染的亚临床型及异位损害病例,常根据特异性免疫学方法诊断。
(1)皮内试验:以1:2000成虫抗原0.1ml注射于前臂皮内,20分钟后皮丘>12mm、红晕>20mm者为阳性反应,阳性率可达95%,常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简便易行,但与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等吸虫有部分交叉反应而出现假阳性。
(2)ELISA检测:可采用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斑点法等检测,阳性率达95%以上,特异性较强,可作为诊断参考。
(3)免疫印渍试验:由凝胶电泳、转移电泳、固相免疫3种方法构成的免疫印渍试验,是分析蛋白抗原和鉴别生物学活性抗原组分的有效方法。是高度特异性、敏感性的诊断方法。
4、其他
脑脊液、胸水、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血沉明显加快。
检查-病理检查:
活组织检查:为确诊方法,取小部分皮下结节在显微镜下或染色后进行观察,四川并殖吸虫引起的皮下包块可见典型的嗜酸性肉芽肿。患者要在局麻下取活组织,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放松,配合医生,麻药效果消失后,可能有轻度疼痛不适。检查结束后患者需保持伤口干燥,不能沾水。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胸部检查可见较淡的斑片状、出血性、炎症浸润阴影,持续较短暂;罕见囊肿阴影。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个人饮食习惯、临床症状,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多可进行诊断,其确诊有赖于病原学的检查。此外,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结核病、颅内肿瘤、原发性癫痫等。
诊断-鉴别诊断:
1、结核病
肺型并殖吸虫病早期表现与肺结核相似,囊肿期肺部病变与肺结核球相似,并殖吸虫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时又常与结核性胸膜炎相混淆,并殖吸虫侵犯腹膜引起腹腔积液时又相似于结核性腹膜炎。但结核病患者低热、盗汗等症状常较明显,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片显示病变多位于上肺,可见空洞,痰查抗酸杆菌等有助于鉴别。
2、颅内肿瘤
脑型并殖吸虫病可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等与颅内肿瘤表现相似,并殖吸虫感染史、发热、肺部病变、痰查虫卵以及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检查等均有助于鉴别。
3、原发性癫痫
脑型并殖吸虫病癫痫发作时与原发性癫痫表现相似,但前者过去无癫痫病史,癫痫发作后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可持续数日,原发性癫痫发作后症状常于数小时内消失。痰查并殖吸虫虫卵、脑脊液免疫学检査阳性等是鉴别诊断的依据。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初入院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缓解症状;在明确诊断后可进行针对性的病原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硫氯酚和三氯苯达唑。必要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颅内高压者使用脱水剂;咳嗽、胸痛者酌情给予镇咳、镇痛剂;癫痫发作可给予苯妥英钠或地西泮(安定)治疗等。
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为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硫氯酚和三氯苯达唑。
1、吡喹酮
对卫氏与四川并殖吸虫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疗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首选的药物。如果患者对本品过敏,可采用脱敏疗法。
2、硫氯酚
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等。可因虫体杀死后释放大量异体蛋白而出现赫氏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用,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孕妇慎用。
3、三氯苯达唑
为一种新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对并殖吸虫有明显杀灭作用。疗效与吡喹酮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硫氯酚、三氯苯达唑、苯妥英钠、地西泮
治疗-手术治疗:
脑脊髓型出现压迫症状,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可外科手术;皮下包块可手术切除;胸膜粘连明显时可行胸膜剥离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四川并殖吸虫较少侵犯脑部,童虫寿命较短,较易恢复,后遗症少,故预后佳。
预后-危害性:
会出现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甚至瘫痪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后-治愈性:
病情轻者,经积极有效治疗一般可得到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合理治疗后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禁止搔抓结节,结节瘙痒时可用手轻拍结节缓解瘙痒,建议穿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结节的风险。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会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等项目的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养成卫生的饮食习惯即可。
饮食建议:
1、患者应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补充营养。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建议患者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毒素的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5、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少吃多餐,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促进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品。
3、患者要不饮生水,不吃生食,不吃不卫生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尽量避免食用或饮用含囊蚴的不熟的蟹、蝲蛄、水、鼠肉、野猪肉、兔肉等。
2、带儿童在野外水源玩耍时,避免孩子误喝生水,或者接触溪蟹或蝲蛄后吃手。
3、在水产养殖区,靠捕捉溪蟹、龙虾为生的渔民,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意外染病。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应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打扫卫生。
5、养成卫生的饮食习惯,不饮生水,不吃生食。
6、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