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头部鳞状细胞癌疾病英文名称: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
养生
疾病名称: 头部鳞状细胞癌
疾病英文名称: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疾病概述:
鳞状细胞癌是起源于表皮或附件如皮脂腺导管、毛囊、汗腺管等的角朊细胞。头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则是指起源于头部的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有头部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唇、口腔、食管等处。患者多需进行长期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疣样小结节、红斑、脱屑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早期经积极治疗可有痊愈可能,因此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宜尽早就医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多发人群多为老年男性。
2、有色人种的发病率相对更高。
病因-总述:
头部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多数观点认为紫外线、化学因素、癌前期皮肤病、瘢痕等可能是导致本病发生原因,且其发病受到年龄、人种、遗传等危险因素影响。
病因-基本病因:
1、紫外线
长期遭受紫外线照射可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2、化学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如砷、沥青等可致皮肤鳞癌。与沥青接触的工人皮肤鳞癌的发病数比一般工人高出12倍左右。
3、癌前期皮肤病
癌前期皮炎、X线和镭射线性皮炎、光化性角化病、砷剂性角化病等均易致本病发生。
4、瘢痕
各种创伤性瘢痕,尤其烧伤性瘢痕更易发生本病。
病因-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增大可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2、人种
有色人种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3、遗传
有家族史者是本病好发人群。
症状-总述:
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患处有隆起,常为疣样小结节、红斑,并伴皮损、脱屑。患者常可出现头颈淋巴结转移。
症状-典型症状:
1、结节
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中央有角质物不易剥离,力剥后可出血,表面毛细血管扩张。
2、红斑
伴皮损早期以红斑或略高出皮肤的丘疹及皮损为主,头部由于头发存在不易发现。
3、脱屑
鳞状细胞癌患者皮肤角质化会不断脱落更新,其他部位相对不够明显,但头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可出现大量皮肤脱屑。
4、头部淋巴结肿大
头部鳞状细胞癌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本病转移发生较快较早,患者常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症状-并发症:
随着肿瘤的发展,可能并发软骨、肌肉、骨骼等部位损害,并可转移至淋巴结。
就医-门诊指征:
1、头部出现疣状结节;
2、头部出现红斑或隆起于皮肤的丘疹;
3、头部皮肤有大量脱屑;
4、头颈部淋巴结肿大。
以上均需就医咨询。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头部结节、红斑,并伴皮损、脱屑应积极就医治疗,医生常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明确患者皮损部位及形态特征,多还需行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明确诊断后,可行血常规检查等对患者情况进行一定了解。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对患者皮损部位进行相应明确, 并行触诊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常会对患者行血常规检查 ,通过过抽血后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头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常会出现对应血象变化。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夹取少部分组织,对肿瘤和可疑病变进行检测,鳞状细胞癌患者多会有局部皮损的形态组织学变化。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然后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皮肤慢性溃疡和基底细胞癌可能与本病症状相似,多需积极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鳞状细胞癌应同皮肤慢性溃疡相鉴别,早期与基底细胞癌相似,可以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1、皮肤慢性溃疡
慢性皮肤溃疡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局部组织缺损2周以上未愈合,其中1月以上未愈合者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但病理检查形态可有差异。
2、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大部分基底细胞癌最初表现为有光泽的丘疹,缓慢增大,数月或数年后呈现光泽性珍珠样边界,表面有明显的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中央见凹陷或溃疡。反复的结痂出血是常见的征象。通常皮损会交替地结痂和愈合,可以通过病理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头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应及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病因、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外用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者,也可行放化疗。
治疗-药物治疗:
患者外用三氯醋酸、足叶草脂或氟尿嘧啶,可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疗效较差,易复发。
治疗-相关药品:
三氯醋酸、足叶草脂、氟尿嘧啶、顺铂、干扰素
治疗-手术治疗:
头部鳞状细胞癌宜采用次手术切除,切除过程中,一定要送检切缘,确认肿瘤是否切除干净。对于存在局部淋巴转移者,还需一并切除并行清扫术。
治疗-放化疗:
1、化疗
于无法耐受手术或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常用药物有顺铂、干扰素等。
2、放疗
凡不适宜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者,可选用放射线治疗,可以与化疗配合使用。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患者在患病早期经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中晚期一般无法治愈,预后不佳。
预后-危害性:
病情持续进展可出现多个部位转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早期经积极治疗,有治愈可能。中晚期一般无法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头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了解有无并发症、肿瘤复发与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头部鳞状细胞癌属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影响生活质量与寿命,患者可能会对治疗失去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本病会使患者的容貌发生改变,而且治疗后复发率高,手术常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精神上的压力,患者可能会产生恐惧与排斥心理,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2、护理措施
(1)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可多向医生咨询相关知识,必要时可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2)患者可多参加唱歌、阅读等活动,转移注意力。
(3)家属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多理解、支持患者,调动患者积极性,劝导患者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化疗的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后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患者可通过合理安排作息与饮食缓解不良反应,也可根据主治医生的建议,通过其他药物来减轻副作用。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损伤继发感染。
2、保证作息规律,不要经常熬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4、接受化疗的患者,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出现口腔溃疡。
5、局部接受放疗的患者,平时可穿清洁、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粗糙衣物摩擦。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局部皮肤不要搔抓,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
6、避免过度光直射和暴晒,外出用衣帽保护皮肤。
7、避免过多接触紫外线、X线等各种射线。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伤口处的清洁干燥,遵照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2、活动管理
待身体情况允许后及时下床活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利于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
饮食调理:
头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要尽可能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食物应多样化、搭配合理。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和不好消化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少量多餐。对于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增加进餐次数可以达到减轻消化道负担,同时增加食物摄入量的目的。
2、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鸡肉、瘦肉等。
3、多吃蔬菜与水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番茄、薯类、猕猴桃等),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苡仁等食物。
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等。
2、禁烟禁酒。
预防措施:
注意以下事项或可降低头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对于因工作需要,必须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尤其要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2、自觉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不要随意点燃轮胎、沥青、塑料、电线皮等物质。
3、防止长时间的皮肤暴晒。户外工作、游玩时可涂些防晒霜之类的物品。
4、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
5、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